内容简介
成语是汉语言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恰到好处地运用它,能产生妙语连珠、妙笔生花的效果。宋永培、端木黎明主编的《成语大词典(第2版)(精)》突出简明、实用的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1.收词丰富,全书收录成语17000条,注重收录现在还在使用的活成语,能满足学生及广大文字工作者的需要。2.例句古今并重,在简明的古例外适当增加了现代汉语例证,改变了厚古薄今、反复援引古例的模式,便于读者理解、使用成语。3.功能完备,除推荐功能外,还有出处、近义、反义、提示、用法等功能。 宋永培,端木黎明 主编 宋永培(1945-2005),男,汉族,四川雅安人。中国《说文解字》研究。曾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后被引进到中国人民大学,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这本《成语大词典(第2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简直是中文学习者的福音。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成语的时候,常常被那些看似深奥的四字格词语弄得一头雾水,查阅资料也常常需要翻好几本不同的书,效率实在太低了。直到我发现了这本词典,才真正体会到系统学习的乐趣。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个成语的释义都深入浅出,不仅给出了核心意思,还常常附带了典故出处和相关的例句,这对于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辨析近义词方面的处理,很多我们平时容易混淆的成语,比如“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在这本书里都有非常细致的比较和区分,让我不再担心用错场合。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的、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的成语,它也保持了相当的收录量和准确性,这对于一个追求语言深度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很好,纸张厚实,排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书桌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一向要求比较苛刻,因为很多市面上的词典虽然厚厚一本,但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和深度。然而,这第二版《成语大词典》却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它在保持传统权威性的基础上,明显融入了许多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我注意到它对一些新近产生或被重新赋予意义的成语有着及时的收录,这让它在保持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紧跟了时代步伐。例如,对于一些在网络文化中流传甚广、但传统辞书尚未完全收录的表达,它也进行了审慎的考量和解释,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汉语的演变过程非常有帮助。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检索系统设计,虽然是纸质书,但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无论你是按拼音查、按首字查,还是通过相关的关键词进行反查,都能迅速定位目标词条,大大节省了查找时间。它的内容详实到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字词的演变,都像是被小心翼翼地剥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探索的乐趣。
评分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平时阅读古代典籍比较多,经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含义晦涩的成语,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过去我使用的几本词典,要么是释义过于简略,无法触及其深层意境;要么是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这本《成语大词典(第2版)》则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普通读者的理解能力。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一些具有多重含义或特定历史背景的成语,提供的解读是多维度的,它会清楚地标示出在不同语境下,该成语可能侧重的不同含义,这一点在处理那些带有褒贬色彩的词汇时尤为重要。读完一个条目,我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个意思,这种知识的积累是立体的、有层次的。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词典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窗户,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
评分老实讲,我对电子词典或APP类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依赖,觉得纸质书难免有些过时和笨重。但自从入手这本《成语大词典(第2版)》后,我发现它在“阅读体验”和“沉浸感”上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那种指尖划过纸页,在浩瀚词海中寻找目标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本词典的排版极其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使得即便是需要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有强烈的疲劳感。它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透露出一种沉稳可靠的气质。它没有闪烁的屏幕,没有弹窗的干扰,提供了一个纯粹的、专注于语言文字的阅读空间。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度思考和沉淀的用户来说,这种无干扰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询工具,它更像是陪伴我进行语言学习旅程的一位老朋友,安静、可靠,并且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最精准、最全面的支持。
评分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教龄已有十五年,深知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成语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背诵了成语,却只会死板地套用,缺乏灵活性。这本词典在教学辅助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的例句选择非常经典且贴合现代语境,很多是出自名家名篇,极具示范性。更重要的是,它对成语的“用法禁忌”和“搭配习惯”的说明非常详尽。比如,它会明确指出哪些成语不能用于修饰人,哪些只能用于描述动作,这些细节在一般的词典中是很难找到的。我尝试将这本书引入我的课堂讨论,学生们对那种“深入骨髓”的解释非常感兴趣,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意思,开始探究成语背后的文化逻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方便课堂快速检索,即使是在高强度的教学环境下,需要即时确认某个成语的细微差别时,它总能提供可靠的支撑。可以说,它不仅是我的个人参考书,更是我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为我解决了不少教学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