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校园赠言
定价:23.80元
作者:徐井才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6603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在分别时刻,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网络时代,用文字留存同窗的情谊
当年华老去,让同学录上的感言,成为青春美好的注脚……
内容提要
《校园图书角藏书:校园赠言》精选了多条受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美言警句,分为生活篇、励志篇、学习篇。通过学习如何写出校园赠言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录
教你轻松写赠言
一 运用修辞手法写赠言
二 运用关联词语写赠言
三 运用感叹句写赠言
受小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
生活篇
人生哲理
尊师重教
朋友情谊
惜别伤怀
励志篇
勤奋惜时
坚强自信
理想信念
希望曙光
学习篇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成功之路
小学生常用赠言集粹
感恩父母
妈生日
母亲节祝福
母爱无边
爸爸的生日
父亲节祝福
父爱深深
师恩难忘
老师的生日
教师节祝福
辛勤的园丁
同窗好友
朋友的生日
依依惜别情
为朋友加油
与朋友共勉
……
作者介绍
徐井才,现任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至2008年加入北京科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发行工作。2009年至今独立成立了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司,并参与图书策划编辑发行等具体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氛围营造得极其成功,它仿佛构建了一个独立于喧嚣世界的精神避难所。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慢旅行”,背景音是宁静的校园时光,空气中弥漫着青涩而美好的气息。它成功地捕捉并固化了那些稍纵即逝的、纯粹的集体记忆,让已经步入社会多年的人,也能瞬间找回那种清晨的露水气息和课间十分钟的欢声笑语。这种氛围的感染力,是许多同类主题作品所不具备的。作者似乎深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共鸣,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了那个特定的时空场域。这种代入感极强,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然能在脑海中清晰地“看到”那些画面和人物的剪影,足见其叙事功力的深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素雅中透着古典韵味的气质,仿佛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厚重与力量。初拿到手时,我就被封面上那几笔简洁有力的书法字体所吸引,新华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在细节上经得起推敲。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墨色印刷清晰,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有丝毫的疲惫感。我特别留意了排版,字距和行距的处理得恰到好处,留白空间也拿捏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一种东方美学的韵味。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的享受,而非仅仅是信息获取的工具。我感觉,作者或者编者对这本书的呈现形式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供阅读的书籍,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摆在书架上还是偶尔翻阅把玩,都能让人心生欢喜。它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适合慢读的氛围,让人愿意放下手机,回归纸墨之间。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阅读爱好者,我对书籍的“耐读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本书显然是经得起反复品味的。我尝试过在不同的心境下重读其中的篇章,每次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层次和感悟。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读一遍就索然无味了,而是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其韵味越发醇厚。比如,第一次读可能只关注了表面的情节或感慨,但第二次重温,就会开始留意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象征手法,或者对于某个意象的反复使用所带来的深层含义。这种多维度的解读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它的价值。对于那些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鼓励读者慢下来,去咀嚼文字背后的多重可能性,绝对是值得收藏在书架上,时常拿出来翻阅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精妙,它不像某些合集那样显得零散芜杂,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仿佛一条精心编织的丝带,串联起了不同主题的情感与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取素材时的那种细腻入微的洞察力,无论是对青春懵懂时期的微妙情感捕捉,还是对未来憧憬的宏大叙事,都能拿捏得恰如其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不经意的描摹而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深意,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幽深的山谷中偶然拾得一枚晶莹的卵石,圆润、温润,且蕴含着自然的力量。而且,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动读者内心深处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片段,让人在阅读他人文字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这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才是好作品的标志,它不只是记录,更是唤醒。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张力,它既有古典文学的含蓄婉转,又不乏现代白话的清新直白。初看时,我以为会是那种矫揉造作、辞藻堆砌的文本,但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是那样自然流畅,如同溪水潺潺,毫不费力地就将复杂的情感描摹得清晰可见。高明之处在于,它懂得何时该使用华丽的辞藻来烘托意境,何时又该用最朴素的语言直击人心,这种收放自如的掌控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我读到某些关于离别与祝福的段落时,那种真挚的情感几乎要溢出纸面,让人热泪盈眶,却又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避免了过度煽情,而是用一种近乎哲思的方式,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联结,读完后留下的不是伤感,而是对过往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