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女人,從28歲到30歲
定價:28.00元
作者:(韓)韓京娥,韓玉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1211281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書以作者自身經驗以及作者親自取材得來的豐富多彩的女人們的故事為基礎,給處在28歲年齡上下的女性以建議。作者建議大傢從年輕的戒斷癥狀中脫離而齣,投入到的自我管理中去,工作、愛情、健康等比其他更為重要,作者建議大傢要更為誠實地麵對自己、瞭解自己的缺點,接下來還需對自己進行的檢查和管理。
目錄
章 28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當無數煩惱降臨的時候
覺悟後隨之而來的得失
工作、結婚、學習,你的選擇是什麼
28歲,讓所有的苦悶煙消雲散
28歲——把危機轉化為機會的年齡
讓我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製作人
第二章 你是否正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之中
當紅燈亮起的時候
與矛盾來一次親密接觸
要學會享受變化帶來的恐懼感
從現在開始,你能賣點兒什麼
年近30的履曆錶
薪酬和能力的關係
你的錢包到底有多厚
升級的名片
第三章 趕快結束少女般的愛情吧
學會調節顯微鏡的倍數
天平,在婚姻和工作之間不停搖擺
給愛情重新下一個定義
Will you marry me
結婚是真正意義上的戀愛
學會享受孤獨吧
第四章 現在,美麗和健康都開始走下坡路
壓力管理法
現在正在中
婦産科,這是必須,而非選擇
當健康真正健康的時候
第五章 28歲,before&after
重新找迴失去的自我
鏡子中的我
真實的臉
搞清自己的真實需求
設計自己的風格
學會自我馴化
選擇28歲的我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到位,讀起來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讓人欲罷不能。它巧妙地穿插瞭幾個不同背景女性的故事綫,雖然生活軌跡迥異,但她們在麵對“時間流逝”這件事上的焦慮感卻是共通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身體感知”的描寫,那種初老感的細微變化,比如熬夜後的恢復力下降,或者鏡子裏齣現的細微痕跡,作者捕捉得極其敏銳,並將其上升到瞭哲學層麵——如何接受身體的局限,並與之和平共處。這對我這種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的女性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設。它不像一般的女性讀物那樣強調“逆生長”或“永葆青春”,而是倡導一種更成熟、更接納現實的“優雅老去”。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些句子擊中,需要時間消化那種被理解的感覺。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年齡”這個標簽,不再是枷鎖,而更像是一種沉澱。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的這本書,因為封麵設計挺吸引人,那種淡淡的莫蘭迪色調,很有格調。沒想到,內容質量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最絕妙的地方在於它對“親密關係”的解構。它沒有美化愛情或婚姻,而是非常坦誠地揭示瞭在特定年齡段,伴侶之間可能齣現的裂痕——不僅僅是溝通問題,更多是生活目標和人生階段不一緻帶來的疏離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高質量的獨處”的闡述,她強調女性在這個階段,必須先學會與自己和解,纔能真正地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裏麵有一段關於“情感邊界”的論述,讓我茅塞頓開,我過去總是習慣性地為彆人的情緒負責,讀完後我開始學著溫柔而堅定地設立自己的底綫。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仿佛是在聽一位睿智的好友娓娓道來她的親身經曆,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和智慧的光芒。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更像是一部帶有社會觀察性質的女性群像報告文學,而非純粹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不同城市背景下,女性在麵臨生育抉擇、原生傢庭壓力以及中年危機時的社會環境差異分析得入木三分。我發現書中對“代際差異”的探討很有啓發性,比如年輕一代的女性和我們這一代在處理情感和事業時的根本區彆,這讓我對我身邊更年輕的同事或朋友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同情。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很巧妙,它沒有采用綫性的時間敘事,而是通過幾個場景的快速切換,營造齣一種時間被壓縮、焦慮被放大的現代都市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當下所處的社會生態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不再僅僅把問題歸咎於自身,而是能將個體睏境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去審視。它給予我的,是一種更具批判性和思辨性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記得我是在一個特彆迷茫的周末,無意中翻到這本書的,那時候我剛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對未來充滿瞭不確定感。書裏對那種“不上不下的”年齡段的心理描摹得太精準瞭,那種既想突破又怕改變的矛盾心理,作者寥寥數語就能抓住核心。我尤其喜歡它探討的職業發展睏境,不是那種空洞的雞湯,而是實實在在地分析瞭職場晉升的瓶頸期,以及如何在這種壓力下保持自我認同感。書中提到的一位女性角色,她為瞭追求內心真正的熱愛而毅然辭職,雖然過程充滿荊棘,但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給瞭我極大的觸動。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通過細膩的敘事,讓我自己去思考“我到底想要什麼”。那種感覺就像是,你一直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裏摸索,突然有人遞給你一支蠟燭,雖然光芒有限,但足夠你看清腳下的路瞭。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那些積壓已久的心結似乎也被溫柔地打開瞭,整個人都輕盈瞭不少。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觀點是相當“大膽”和“反主流”的。它很少談論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功學,反而著重探討瞭“放棄”的藝術。在那個被社會期待必須“全麵開花”的年齡段,這本書大膽地提齣瞭“有所為,必有所不為”的觀點。它分析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做齣取捨,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望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社交圈重塑”的部分印象深刻,隨著年齡增長,那些無效的社交和泛泛之交自然會被淘汰,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擁抱這種“必要的孤獨”,並利用這段時間深度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冷峻,不煽情,但邏輯清晰,論證有力,很有那種知識分子的冷靜和洞察力。它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我們自我欺騙的薄紗,讓人不得不直麵自己的“不完美”和“未完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