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
定价:52.00元
作者:罗雪飞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19220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道”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中所涉及的*为重要的词。大体而言,儒家内部对“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义的解释,将“道”本身及其实践视为道德理想主义;二是事功主义的解释,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道”在历史和现实政治中的展开。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而展开的,实质上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解决国家治理问题和安顿政治合法性的不同路径选择。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道学的朱熹和事功之学的杰出代表陈亮之间围绕三代和汉唐的王霸义利的争论,就是两种解释正面交锋的突出事例。本书试图通过对朱陈之争的思想史资源以及历史语境的挖掘,在全面梳理其所争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实质性意义、有限性意义与典范性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著作以其引人入胜的标题——“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它所承诺的,不仅是梳理一场中国思想史上至关重要的辩论,更试图挖掘这场辩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朱熹和陈亮两位巨匠的哲学体系,理解他们是如何在“德性”与“事功”、“王道”与“霸道”、“义”与“利”这些看似截然二分的范畴中,构建出各自独特的思想框架。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简单的史实罗列,而是能够洞察两位思想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困境与抉择,展现他们思想的张力与生命力。比如,在论述朱熹时,我希望能看到他对“理”的体认如何内化为道德实践的基石,以及这种道德追求如何在政治领域中投射出“德治”的理想。而对于陈亮,我则期待更深入地理解他“事功”观背后所蕴含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他如何试图将“经济”与“道德”紧密结合,以期实现现实的政治效能。这场“王霸义利”之争,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较量,更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政治理想的碰撞,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这场思想交锋的,以及它为后世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评分读到这本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被其学术深度所吸引。将朱熹与陈亮的“王霸义利”之争置于政治思想史的宏大叙事中进行审视,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价值。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勾勒出这场争论的具体脉络,又是如何辨析两者在核心概念上的差异与联系。譬如,在“德性主义”方面,朱熹的“格物致知”与“存天理,灭人欲”是否构成了其政治伦理的基石?而陈亮的“事功主义”又在多大程度上脱离了纯粹的道德说教,转而强调实际的政治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王霸义利”这四个关键词的相互关系,作者能否揭示出,在这场辩论中,“王道”与“霸道”并非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路径选择;而“义”与“利”也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如何在现实政治中被理解和取舍。这本书如果能帮助读者理清这些复杂的思想纠葛,并阐明其在漫长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它无疑会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我期待看到书中对相关史料的精辟解读,以及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
评分光看书名,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著作。它直指朱熹与陈亮两位中国思想史上的巨擘,将他们关于“王霸义利”的争论置于“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的框架下进行审视,并进一步探究其“政治思想史意义”,这无疑触及了中国思想史的核心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两位思想家。通常我们提到朱熹,会更多地聚焦于他的理学体系,而提到陈亮,则会联想到他的阳刚之气和事功精神。但这本书试图将他们的思想融汇于“王霸义利”的政治语境中,这让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构建这个理论框架。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这场看似纯粹的学术辩论,实则蕴含着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乃至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例如,朱熹的“德性主义”在政治实践中是否表现为一种强调道德约束和理想人格的治国理念?而陈亮的“事功主义”又是否意味着一种更注重实际效果和能力建设的政治取向?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这两种不同思想路径的内涵,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得失与影响?
评分这部名为《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的书,光是书名就让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与历史厚重感。它预示着一场关于中国古代核心政治与哲学思想的深度探索。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够借由朱熹和陈亮的这场经典辩论,为我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德性”与“事功”的内在张力,以及“王道”与“霸道”、“义”与“利”这些概念在历史实践中的复杂演变。我希望能看到书中不仅仅是对两位思想家思想的梳理,更能看到作者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们思想是如何回应当时社会现实挑战的。比如,朱熹所倡导的“德性主义”,其政治实践的逻辑是什么?它如何与“王道”理想相结合?而陈亮提出的“事功主义”,又如何在“霸道”的诱惑与“义利”的纠葛中,寻求一条现实的政治出路?这本书的“政治思想史意义”更是吸引我,我期待它能阐明这场争论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潮,又如何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下,为我们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演进提供新的线索。
评分《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这个题目,立刻勾起了我对中国古典哲学和政治思想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觉得,朱熹和陈亮之间的思想交锋,是理解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代政治实践的关键。这本书承诺要深入挖掘这场“王霸义利”之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梳理两位思想家的学术背景和时代境遇,让他们在思想上的分歧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根植于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例如,在探讨朱熹的“德性主义”时,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阐述其政治思想的来源,以及这种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同样,对于陈亮的“事功主义”,我更想了解其“事功”观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治国方略和经济政策上,以及他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平衡。这场争论的“政治思想史意义”更是让我好奇,这本书能否揭示出这场辩论如何塑造了后世的政治文化,又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甚至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思考仍有借鉴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