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
定价:79.00元
作者:戴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47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职能和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战略部署必将对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公共体育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关键着力点。有效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与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面审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梳理中外理论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中蕴含的经验与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是部全面反映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深刻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内在规律,系统梳理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年度学术报告。《报告》是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服务型和体育强国建设”(11&ZD060;)的阶段性成果。以服务型和体育强国建设为背景,紧扣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脉搏,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基本现状的客观描述,突出对外公共服务发展的比较与经验借鉴。
  戴健主编的《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版)》由总报告和若干专题报告组成,重点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背景、现状和外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版)》从西方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背景及其变迁、服务型理念下我国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型等视角,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阐述,对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等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和分析,以翔实的数据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和分析,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未来发展作了展望。《报告》还针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揭示,解析了相关成功经验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起步较早,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做法。《报告》通过对英国、美国、芬兰与日本四个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的深入研究,对西方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特征及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3年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戴健】
一 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着力点
二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背景
三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
四 外公共服务发展的借鉴
五 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展望
Ⅱ 背景篇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时代背景【陆小聪】
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研究背景【郑家鲲】
Ⅲ 现状篇
4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郑家鲲 刘 炜】
5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与分析【郇昌店】
Ⅳ 借鉴篇
6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及启示【刘琴 曹可强】
7 英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姚芹】
8 美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李海】
9 芬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刘兵】
10 日本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陈周业】
11 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与启示【刘东锋】
Ⅴ 调查指标统计表
12 调查指标统计表
作者介绍
戴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计算机应用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竞技体育资源一体化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和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获“十一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获“十五”时期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新农村建设中长三角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类三等奖。曾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
文摘
序言
《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记录者,用客观公正的笔触,捕捉了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在2013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上的每一个重要瞬间。我特别想知道,报告中是否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上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例如,一线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的体育设施普及率、服务项目的多样性,以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些具体的数据和分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也对报告中关于“互联网+体育”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关注。在2013年,这种新兴模式是否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为公共体育服务带来了哪些创新和变革?例如,在线预约场馆、线上健身指导、体育数据分析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报告中值得探讨的亮点。总而言之,这份报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窗口,更是一份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
评分《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在我眼中,是一部关于中国体育梦想的编年史,记录着2013年公共体育服务领域那些激动人心的进展。我特别希望了解,在这一年里,国家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是否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例如,学校体育的普及、体育社团的建设、以及青少年体育赛事的组织等方面,报告中是否能提供详实的资料?另外,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公共体育服务是否能够做到更加的包容和有针对性?报告中是否有相关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如何通过体育服务,帮助这些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我对于报告中关于体育消费和体育文化传播的探讨也充满了期待。公共体育服务如何能够引导和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份报告,不仅是政策的解读,更是中国体育发展理念的升华,为我们勾勒出更加美好、更加充满活力的体育未来。
评分当我合上《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时,一种沉甸甸的思考涌上心头。报告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调研基础,为我们勾勒出了2013年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全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堆砌,更是一种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走向的审慎预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对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探讨,这是否意味着国家正在从源头上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我还对其中关于体育与社会融合的章节充满了好奇,公共体育服务能否在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报告中是否也提及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例如,如何更好地将市场化运作的优势融入到公共体育服务的体系中,实现互利共赢?对于我们这些渴望参与体育运动、享受健康生活的人来说,这份报告就像是一本“政策指南”,指引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现有的公共体育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对未来体育服务的期待提供了更具象的想象空间。
评分阅读《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仿佛置身于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我如同一位好奇的探险家,渴望挖掘出隐藏其中的宝藏。我关注的是,这份报告是否为我们揭示了2013年中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运营和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在场馆运营的效率、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以及群众反馈的渠道等方面,是否存在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抑或是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报告中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否也有相关的分析和建议?毕竟,优质的体育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尤其看重报告中对体育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步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公共体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体育事业的人来说,这份报告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分《体育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这份厚重的报告,就像一位对中国体育发展脉络了如指掌的智者,娓娓道来。从我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政策条文,更是一幅生动鲜活的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图景。翻开目录,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深入人心的章节标题,它们仿佛是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到过去一年中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发生的点点滴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在2013年,我们的体育设施建设是否有了新的突破?那些曾经被诟病的“看病难、停车难”在体育场馆里是否有所缓解?我尤其关心的是,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他们获取体育服务的机会是否得到了切实保障。这份报告能否为我们描绘出更公平、更普惠的体育服务体系的蓝图?它又将如何阐释“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在实践中的具体落地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想,这份报告最核心的价值,便是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关注中国体育发展的人们,从宏观到微观,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有一个清晰、全面且深入的认知,为我们理解国家在体育事业上的投入和努力提供坚实的依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