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直到我们相遇(精美全彩版)
定价:38.00元
作者:蔻蔻梁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40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蔻蔻在不停地走,对世界怀着善意的期待,所遇诸多欣喜与感恩。藉着与人、与故事、与城市、与自然的相遇,找到不同侧面的自己。每个人都这样,藉着不同的相遇,才有成长,才有完整的自己,摆脱作为独立个体的孤独,接纳人生的喜悦。相遇意味着行动。遇到一个地方,是因为你去了那里;遇到风雨,是因为风雨来了;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是因为两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原地;遇到一本书,是你在寻找,而书刚好在这里。更多推荐:张曼娟旅行散文:时间的旅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旅行,在每一片回忆的风景里努力修补自己)
内容提要
见过50个国家的瑰丽精彩之后,老挝虽显得不热门不刺激,但有些东西值得让人必须单独为它写一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旅行书,它是彼得海斯勒式的公路风物志,它是“蔻式旅行”的标本:有点糊涂,有点无厘头,时不时出错,认识很多人,听很多故事,发出从心底里暖着的笑声。与蔻蔻梁之前出版的《辞职,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了》一次探访多个国家不同,这次蔻蔻梁带领着我们沿着湄公河畔一路前行,寻访老挝背后的故事。依然是寇氏的文风,寇氏的幽默,洋洋洒洒间,一个立体的老挝摆在我们面前。
目录
从此不和自己打架
Chapter 1
一个人 呼噜声
Chapter 2
一个愁脸的湖南小子 一场跨国纠纷
Chapter 3
荒凉的市场+讨厌的“艳芬”
Chapter 4
不必认真 周围村落
Chapter 5
老挝迪斯科+阳光下的糖
Chapter 6
吃不吃蝙蝠+跟手机搏斗
Chapter 7
“薄”物馆+老挝派对
Chapter 8
不许非礼+四大皆空的夜市
Chapter 9
滕老大的山歌+老奶奶的手工纸
Chapter 10
被打烂的小猫头鹰+狗嘴要塞
Chapter 11
小绵羊新手+细得要断掉的
Chapter 12
深山惊魂+妙僧来去
Chapter 13
中国神医 难过的一天
Chapter 14
嬉皮士大卫 “恨铁不成钢”的西方人
Chapter 15
花布 蚕
Chapter 16
鲜花小巷 收藏者
Chapter 17
夜市+一万基普一碟
Chapter 18
布施+重遇来去
Chapter 19
战场情歌+归来木碗
Chapter 20
不卖的香蕉 出售的自由
Chapter 21
太吵的甘蔗 送小黑狗的女孩
Chapter 22
8公里处车站+折叠的老挝人
Chapter 23
黑暗蜥蜴 大象莲花
Chapter 24
摸上小岛+未能嬉皮
Chapter 25
不出来混 MO先生
后 来
相遇的故事
作者介绍
蔻蔻梁:本名梁春雪,旅行美食作家,故事收集爱好者。原《南方都市报》城市杂志中心首席编辑,长期撰写美食和旅游专栏,在深圳的封号是美女食神,去过50个国家旅行。雅虎“环球80天”出征队员之一。
已出版作品:《辞职,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叙事视角的多层次性。它不是单一的“我”或“他”,而是巧妙地在多个关键人物之间来回切换,但每一次切换都像是给故事的迷宫增加了一把钥匙,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事件,甚至同一句对话背后的真实意图。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深度。例如,当男主角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女主角的决定时,视角一转,切换到女主角的内心独白,读者才赫然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坚决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多么巨大的自我牺牲和隐忍。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代入感,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解所有秘密的知情者,这使得我们对两位主角的命运产生了更强烈的代入感和保护欲。尤其是在情节进入高潮时,作者运用了大量内心OS和环境声响的并置,营造出一种既喧闹又寂静的奇特空间感,仿佛时间在那个瞬间被无限拉长,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呼吸的停顿都被放大和审视。这本书处理情感冲突的方式成熟而克制,它没有用狗血的戏剧冲突来推动剧情,而是通过人物的内心挣扎和理智与情感的博弈来制造张力,最终达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令人信服的和解,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尤其对于装帧和排版有一定要求,而这本的实体书绝对是加分项。内页的纸张触感温润,装帧设计简洁却透露着一种高级感,特别是那些穿插在文字间的少量插图——它们不是那种俗套的漫画式配图,而是更偏向于意境化的黑白速写或者水墨风格,每一张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特定场景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撕下来装裱起来。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那种被文字塞满的压迫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消化刚刚读到的情节和情感冲击。这种对阅读节奏的把控,体现了出版方对作品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在内容上,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对“错失”和“重逢”之间张力的营造。作者非常懂得如何设置悬念,那种“我们似乎在哪见过”的似曾相识感,被不断地强化和解构。它不是那种一见钟情式的莽撞,而是经历了现实的层层筛选和时间的打磨后,才终于得以确定的归属感。这种缓慢升温的感情,比任何烟火气十足的热烈都要来得持久和动人,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历经千帆后的安宁与确定。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那种流水线上的甜腻文学。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种强烈的文学质感给镇住了。作者的文字风格极其多变,时而像老派文人那样典雅沉稳,充满了对光影和季节流转的精妙捕捉;时而又突然切换成一种极其现代、充满机锋的对话模式,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语境和焦虑。这种文体的跳跃性处理得非常自然,完全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反而像是主人公们在不同心境下切换思维模式的体现。我特别关注那些环境和内心独白的交融部分,作者似乎特别擅长利用环境中的微小元素来象征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譬如,男主角对一件旧物难以割舍,那件旧物被反复提及,每次出现都带着不同的情感色彩,它不再是简单的道具,而是见证了主角心路历程的无声证人。这种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得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言情小说的厚度。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它更是在探讨时间、记忆和命运这些宏大主题,并且用一种非常温柔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主题编织进了主人公的命运之中,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上的触动。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的叙事功力深厚得惊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更像是一部细腻入微的人生画卷。开篇就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了主人公们各自孤单而又充满期待的心境,那种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的渴望,隔着纸张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细腻处理,无论是都市的霓虹闪烁,还是小镇的宁静悠远,都成了烘托人物情感的绝佳背景。比如有一段描写男主角在雨夜里独坐咖啡馆,窗外的雨水模糊了世界的边界,而他内心的挣扎与迷惘却因此显得格外清晰,那种“全世界都与我无关,但我仍相信会有某个人与我有关联”的复杂情绪,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情节的推进并不急躁,而是像慢火熬制的老汤,每一层味道都慢慢释放出来,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当两条看似平行的生命线,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始交织时,那种宿命般的吸引力让人屏息。作者对人物对话的处理也极为高明,寥寥数语,便能透露出深藏心底的秘密和未曾言明的爱意,读来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重读,试图捕捉那些潜藏的弦外之音。这本书真正触动我的,是它对“等待”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那种漫长、煎熬却又充满希望的姿态,无疑是现代人情感困境的真实写照。
评分我通常对爱情故事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太多矫揉造作的“命中注定”让人感到疲乏,但这一本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妙处在于,它将“相遇”描绘成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物理碰撞。两位主角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执念、过去的阴影和难以启齿的弱点,这使得他们的互动充满了真实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他们初次试探性接触时的那种小心翼翼和试探,那种既害怕被拒绝又渴望靠近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极其真实可信。比如,他们之间有几次看似偶然的交集,每一次都因为一个微小的误会或者外界的干扰而擦肩而过,这种“差一点”的感觉,简直是为现代都市人的疏离感做了最好的注脚。而且,故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什么时候相遇”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刻画他们“在尚未相遇时,是如何塑造了自己,以迎接那份可能的相遇”。这种对个体成长的关注,让整本书的立意拔高了不少,不再是肤浅的浪漫,而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完善的精神修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似乎也跟随他们一起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心境也因此沉淀下来,更加懂得珍惜那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