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逆嚮投資心理學:引發市場波動的非技術因素分析
定價:42.00元
作者:漢諾·貝剋(Hanno Beck)
齣版社:四川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2200951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把彆人的貪婪恐懼變成行情探測器
為瞭能夠“在彆人貪婪時我恐懼”,所以巴菲特不住在華爾街?
大眾怎樣的心理導緻“一賣就漲一買就跌”的怪圈?
心理因素會影響股市波動,本書結閤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理論,完整揭示市場心理驅動股市行情的變化過程。
你隻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和大眾的思維、情感、衝動以及行為模式,將其視為市場數據。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剋服或消除自己的情緒,隻需從自我反應中學習。
你的目標是將自己訓練成一颱精準的儀器,去發現大眾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及相應的投資行為模式,並做齣與其相反的行為。
賺大眾的心理錢,讓彆人哭去吧!
目錄
自序經濟學嚮左,投資行為嚮右1
章盲從股市緻命混閤劑是怎樣閤成的?1
“集體妄想癥”引發的叢林悲劇2
股市亂象:昨日傻瓜,今日英雄4
形成機製:自負、貪婪和一廂情願8
心理因素:歸屬感、決策便利性與和諧感12
為什麼巴菲特不住在華爾街?17
第2章性危險的敵人善於僞裝23
那麼,投資也講“手氣”嗎?
圖錶分析可以打敗性?24
輪盤賭也可以作弊嗎?28
技術分析誘發瞭欺性的安全感?31
興登堡凶兆和拜仁慕尼黑指數35
熱手效應:“這段時間我做什麼都順手”41
上帝也會擲骰子45
第3章損失憎惡沉沒成本的誘惑49
損失的痛苦是獲利喜悅的兩倍50
不計較沉沒成本的“361號鴿子”53
“不讓任何東西荒廢”,會讓你的投資損失57
處置效應:人們為什麼“售盈持虧”?62
在股價衝天時購買保本産品?65
為瞭減小損失,忘掉沉沒成本吧!68
第4章相對性效應損失或盈利是“感受”齣來的73
吝嗇的百萬富翁74
“這點小錢不算什麼,付款吧”77
損失和盈利是“感受”齣來的82
期望效用理論:信仰上帝的投入産齣比有多大?85
前景理論:讓賭徒輸光錢的推手91
為“絕望的賭注”按下暫停鍵95
第5章錨定和框架效應換個角度看損失97
他為何公然推薦高達1000歐元的股票?98
錨定效應:彆人提供的價格會影響你的估價100
框架效應:語言的外殼如何影響選擇?104
換個角度,損失變盈利112
第6章心理賬戶頭腦中的瓶子,精神上的會計117
不差錢的奧斯卡奬得主為何藉錢買食物?118
小額支齣:“現在這已經不再重要”122
額外收入,格外好花124
為什麼越虧損,越投入?126
隻見一木枯萎,不見森林茂盛127
刷卡不心疼,卻是金融中子彈130
下雨天不易打到齣租車134
第7章被動決策不作為的機會成本有多大?137
占有物效應:對股票也敝帚自珍?138
慣性謬誤一:“我想保持不變”143
慣性謬誤二:沿用標準設置148
可選項越多,越猶豫不決151
不想後悔,就立即去做153
第8章狂妄自大“我能戰勝偶然性”159
財政部長的毀滅之旅160
控製幻覺和自利性偏差:成功在我,失敗在天163
過度樂觀的錯覺167
雄性激素充斥的股市169
為什麼股市中女性越來越少?173
事後偏見:“我就料定會這樣”176
做個“事前諸葛亮”181
還是謙虛謹慎點好186
第9章證實偏見“先入為主”欺瞭我們191
作者介紹
投資界的弗洛伊德
美因茨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
《法蘭剋福匯報》金融編輯和撰稿人
德國年度*財經圖書奬獲得者
漢諾·貝剋博士,德國經濟學傢、記者、作傢、普福爾茨海姆大學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學教授。
漢諾曾在《法蘭剋福匯報》擔任8年經濟與金融市場欄目編輯,如今依然為其定期供稿。另外,他還在各種專業雜誌、報刊上發錶文章。
本書於2013年獲“德國年度*財經圖書奬”。該奬項由花旗德國捐贈設立,每年頒發一次,用以奬勵在資産布局、貨幣投資和股票選擇等方麵給私人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意見的圖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作者在序言中就展現瞭深厚的洞察力,他沒有直接拋齣所謂的“秘籍”,而是娓娓道來,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錨定效應”的討論。書中提到,投資者往往會將最初接觸到的價格或信息作為參考點,即使後續齣現瞭新的信息,也很難擺脫這種心理慣性。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曾經的一次交易,當時我以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買入某隻股票,即使後來公司基本麵齣現瞭一些積極的變化,我卻始終無法接受價格跌破我買入價太多,導緻我遲遲不肯割肉,最終損失慘重。作者通過這種方式,揭示瞭我們思維中的“盲點”,這些盲點往往是我們做齣非理性決策的根源。另外,書中關於“群體思維”的分析也讓我茅塞頓開。在市場繁榮時期,大傢似乎都有一個默契的共識,認為上漲是理所當然的,而任何質疑的聲音都會被淹沒。這種同質化的思維模式,往往會將整個市場推嚮極端,最終導緻泡沫的破裂。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它教會我如何識彆這些非技術因素,如何在市場噪音中保持獨立思考,並最終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體係。
評分我一直覺得,投資的精髓在於理解人性,而這本書恰恰將這一點發揮到瞭極緻。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來闡述“認知偏差”。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諸如“確認偏差”、“後見之明偏差”等概念,並結閤具體的投資案例,展示瞭這些偏差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策的。比如,“確認偏差”讓我們傾嚮於尋找和接受支持自己已有觀點的證據,而忽略那些與之相悖的信息。這在投資中尤其危險,我們可能會隻關注那些利好消息,而對潛在的風險視而不見。作者提齣,要打破這種思維定勢,需要刻意去接觸不同的觀點,甚至是有意地去尋找那些與自己觀點相反的信息。他還提到瞭“非技術因素”的強大力量,比如市場情緒、媒體的渲染,這些看似與基本麵無關的因素,卻往往能夠引發劇烈的市場波動。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投資大師,不僅僅是精通技術分析,更是深刻理解人性的弱點,並能有效規避。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市場背後“為什麼”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作者在書中深入剖析瞭“損失厭惡”這種心理現象。我們對失去的痛苦感,往往比獲得同等收益的快樂感要強烈得多。這導緻我們在投資中,寜願持有一隻虧損的股票,也不願承認錯誤而賣齣,即使這隻股票已經沒有瞭任何價值。這種心理在熊市中錶現得尤為明顯,投資者們抱著一絲僥幸心理,希望市場能夠奇跡般地反彈,結果卻往往是越陷越深。作者在書中提齣瞭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投資者剋服這種心理。例如,他建議在交易前就設定好止損點,並且嚴格執行。他還強調瞭區分“已實現損失”和“未實現損失”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客觀地評估風險,避免被情緒左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投資指南,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幫助我剖析內心的恐懼和貪婪,從而在投資的道路上更加穩健前行。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它為我提供瞭一套實用的工具箱,幫助我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識彆市場中的“非技術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並提供瞭一些非常有見地的策略。我特彆喜歡他對“市場情緒”的分析,他將市場情緒比作一種“集體無意識”,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下,投資者往往會做齣非理性的行為。他教導我們如何去“反嚮操作”,即在市場情緒極度樂觀時保持警惕,尋找賣齣的機會,而在市場情緒極度悲觀時,勇敢地買入被低估的資産。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獨立的判斷力。書中還提到瞭“敘事謬誤”,即投資者往往會被一個動聽的故事所吸引,而忽略瞭故事背後的現實。這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的一些投資經曆,我曾因為一個“顛覆性創新”的故事而盲目追高,結果卻付齣瞭沉重的代價。這本書讓我明白,在投資的世界裏,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並懂得反人性,纔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點綴著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仿佛暗示著市場背後隱藏的復雜邏輯。書名“滿28包郵 逆嚮投資心理學:引發市場波動的非技術因素分析”本身就充滿瞭懸念,讓人好奇如何在不依賴技術指標的情況下,洞悉市場的動嚮。我一直認為,投資不僅僅是數字和圖錶的博弈,更多時候是人性的體現。那些看似隨機的市場波動,或許正是集體情緒、偏見甚至是恐慌的放大器。這本書提到的“非技術因素”,比如羊群效應、過度自信、規避損失的心理,這些都是我在交易中經常遇到的挑戰。我曾經在一次牛市中,因為過於樂觀而忽略瞭風險,最終錯失瞭離場的時機,導緻利潤大幅迴撤。也曾在熊市中,因為恐懼而過早賣齣,眼睜睜看著市場觸底反彈。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這些“非技術因素”如何悄無聲息地操控著我們的決策,並最終影響著市場的走嚮。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逆嚮投資”的闡述,如何在市場狂熱時保持冷靜,在市場恐慌時尋找機遇,這絕對是每個投資者都夢寐以求的技能。我相信,通過深入研讀這本書,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心理弱點,從而做齣更理性的投資決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