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定价:42.00元
作者:汉诺·贝克(Hanno Beck)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2200951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把别人的贪婪恐惧变成行情探测器
为了能够“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所以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
大众怎样的心理导致“一卖就涨一买就跌”的怪圈?
心理因素会影响股市波动,本书结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完整揭示市场心理驱动股市行情的变化过程。
你只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和大众的思维、情感、冲动以及行为模式,将其视为市场数据。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克服或消除自己的情绪,只需从自我反应中学习。
你的目标是将自己训练成一台精准的仪器,去发现大众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投资行为模式,并做出与其相反的行为。
赚大众的心理钱,让别人哭去吧!
目录
自序经济学向左,投资行为向右1
章盲从股市致命混合剂是怎样合成的?1
“集体妄想症”引发的丛林悲剧2
股市乱象:昨日傻瓜,今日英雄4
形成机制:自负、贪婪和一厢情愿8
心理因素:归属感、决策便利性与和谐感12
为什么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17
第2章性危险的敌人善于伪装23
那么,投资也讲“手气”吗?
图表分析可以打败性?24
轮盘赌也可以作弊吗?28
技术分析诱发了欺性的安全感?31
兴登堡凶兆和拜仁慕尼黑指数35
热手效应:“这段时间我做什么都顺手”41
上帝也会掷骰子45
第3章损失憎恶沉没成本的诱惑49
损失的痛苦是获利喜悦的两倍50
不计较沉没成本的“361号鸽子”53
“不让任何东西荒废”,会让你的投资损失57
处置效应:人们为什么“售盈持亏”?62
在股价冲天时购买保本产品?65
为了减小损失,忘掉沉没成本吧!68
第4章相对性效应损失或盈利是“感受”出来的73
吝啬的百万富翁74
“这点小钱不算什么,付款吧”77
损失和盈利是“感受”出来的82
期望效用理论:信仰上帝的投入产出比有多大?85
前景理论:让赌徒输光钱的推手91
为“绝望的赌注”按下暂停键95
第5章锚定和框架效应换个角度看损失97
他为何公然推荐高达1000欧元的股票?98
锚定效应:别人提供的价格会影响你的估价100
框架效应:语言的外壳如何影响选择?104
换个角度,损失变盈利112
第6章心理账户头脑中的瓶子,精神上的会计117
不差钱的奥斯卡奖得主为何借钱买食物?118
小额支出:“现在这已经不再重要”122
额外收入,格外好花124
为什么越亏损,越投入?126
只见一木枯萎,不见森林茂盛127
刷卡不心疼,却是金融中子弹130
下雨天不易打到出租车134
第7章被动决策不作为的机会成本有多大?137
占有物效应:对股票也敝帚自珍?138
惯性谬误一:“我想保持不变”143
惯性谬误二:沿用标准设置148
可选项越多,越犹豫不决151
不想后悔,就立即去做153
第8章狂妄自大“我能战胜偶然性”159
财政部长的毁灭之旅160
控制幻觉和自利性偏差:成功在我,失败在天163
过度乐观的错觉167
雄性激素充斥的股市169
为什么股市中女性越来越少?173
事后偏见:“我就料定会这样”176
做个“事前诸葛亮”181
还是谦虚谨慎点好186
第9章证实偏见“先入为主”欺了我们191
作者介绍
投资界的弗洛伊德
美因茨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法兰克福汇报》金融编辑和撰稿人
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获得者
汉诺·贝克博士,德国经济学家、记者、作家、普福尔茨海姆大学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学教授。
汉诺曾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8年经济与金融市场栏目编辑,如今依然为其定期供稿。另外,他还在各种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
本书于2013年获“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该奖项由花旗德国捐赠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用以奖励在资产布局、货币投资和股票选择等方面给私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的图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它为我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帮助我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市场中的“非技术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并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策略。我特别喜欢他对“市场情绪”的分析,他将市场情绪比作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投资者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他教导我们如何去“反向操作”,即在市场情绪极度乐观时保持警惕,寻找卖出的机会,而在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时,勇敢地买入被低估的资产。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独立的判断力。书中还提到了“叙事谬误”,即投资者往往会被一个动听的故事所吸引,而忽略了故事背后的现实。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投资经历,我曾因为一个“颠覆性创新”的故事而盲目追高,结果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投资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并懂得反人性,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序言中就展现了深厚的洞察力,他没有直接抛出所谓的“秘籍”,而是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锚定效应”的讨论。书中提到,投资者往往会将最初接触到的价格或信息作为参考点,即使后续出现了新的信息,也很难摆脱这种心理惯性。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的一次交易,当时我以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买入某只股票,即使后来公司基本面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我却始终无法接受价格跌破我买入价太多,导致我迟迟不肯割肉,最终损失惨重。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我们思维中的“盲点”,这些盲点往往是我们做出非理性决策的根源。另外,书中关于“群体思维”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在市场繁荣时期,大家似乎都有一个默契的共识,认为上涨是理所当然的,而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会被淹没。这种同质化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将整个市场推向极端,最终导致泡沫的破裂。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它教会我如何识别这些非技术因素,如何在市场噪音中保持独立思考,并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仿佛暗示着市场背后隐藏的复杂逻辑。书名“满28包邮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本身就充满了悬念,让人好奇如何在不依赖技术指标的情况下,洞悉市场的动向。我一直认为,投资不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博弈,更多时候是人性的体现。那些看似随机的市场波动,或许正是集体情绪、偏见甚至是恐慌的放大器。这本书提到的“非技术因素”,比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规避损失的心理,这些都是我在交易中经常遇到的挑战。我曾经在一次牛市中,因为过于乐观而忽略了风险,最终错失了离场的时机,导致利润大幅回撤。也曾在熊市中,因为恐惧而过早卖出,眼睁睁看着市场触底反弹。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非技术因素”如何悄无声息地操控着我们的决策,并最终影响着市场的走向。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逆向投资”的阐述,如何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冷静,在市场恐慌时寻找机遇,这绝对是每个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技能。我相信,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弱点,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评分我一直觉得,投资的精髓在于理解人性,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认知偏差”。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诸如“确认偏差”、“后见之明偏差”等概念,并结合具体的投资案例,展示了这些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的。比如,“确认偏差”让我们倾向于寻找和接受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这在投资中尤其危险,我们可能会只关注那些利好消息,而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作者提出,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需要刻意去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有意地去寻找那些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他还提到了“非技术因素”的强大力量,比如市场情绪、媒体的渲染,这些看似与基本面无关的因素,却往往能够引发剧烈的市场波动。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大师,不仅仅是精通技术分析,更是深刻理解人性的弱点,并能有效规避。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市场背后“为什么”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损失厌恶”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对失去的痛苦感,往往比获得同等收益的快乐感要强烈得多。这导致我们在投资中,宁愿持有一只亏损的股票,也不愿承认错误而卖出,即使这只股票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这种心理在熊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投资者们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市场能够奇迹般地反弹,结果却往往是越陷越深。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克服这种心理。例如,他建议在交易前就设定好止损点,并且严格执行。他还强调了区分“已实现损失”和“未实现损失”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风险,避免被情绪左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我剖析内心的恐惧和贪婪,从而在投资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