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性愛與婚姻 | 作者 | (英)羅互,文良文化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 ISBN | 9787802119895 | 齣版日期 | 2009-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一部論述愛情、婚姻和幸福的著作,是羅素的代錶作品之一。19世紀,歐洲受英國維多利女王時代嚴厲的宗教性禁錮影響,女性的要求非常苛刻,婦女受到嚴重的歧視,嚴格的終身一夫一妻製束縛著人們,即使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許離婚,不準談論性,不準進行與性有關的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為此,人們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壓抑。在本書中,羅素對宗教的性禁錮進行瞭抨擊,倡導真誠純潔的愛情和婚姻自由,提齣瞭嚴肅的婚姻革命的主張。 |
| 作者簡介 | |
| 伯特蘭·羅素(1872-1970)20世紀的哲學傢之一,同時又是的數學、散文傢和社會活動傢。1890年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數學,後在該學院教授邏輯和數學原理,是亞裏士多德學會會員,1908年被選為皇傢學會會員,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也通常的隱居文齋脫離世事的純學者 |
| 目錄 | |
| 前言 章 性道德的必要性 第2章 不知父親的年代 第3章 父親的統治權 第4章 陽物崇拜、禁欲主義和罪惡 第5章 基督教的道德觀 第6章 浪漫的愛情 第7章 婦女的解放 第8章 性知識的禁忌 第9章 人生中愛情的位置 0章 婚姻 1章 賣淫 2章 試婚 3章 現代傢庭 4章 個人心理中的傢庭 5章 傢庭與國傢 6章 離婚 7章 人口 8章 優生學 9章 性和個人幸福 第20章 人類價值中性的位置 第21章 結論 |
| 編輯推薦 | |
| 古往今來,性道德對個人、夫妻、傢庭、民族和國傢都會産生的影響。可是,在某個特定的時候,它的影響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 |
| 文摘 | |
| 序言 |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清醒”。它沒有販賣任何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而是將婚姻與伴侶關係中最真實、最日常的挑戰,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現瞭齣來。初讀時,你會感到一絲不安,因為那些被你刻意忽略的小裂痕,在書中被清晰地放大和分析。但請不要誤解,這種“放大”並非為瞭製造焦慮,而是為瞭促使你正視。這本書就像一麵魔鏡,它反射齣的影像可能不完美,但它足夠真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衝突解決”部分時所展現的平衡感,她既強調瞭獨立個體的邊界,又強調瞭共同成長的必要性。它更像是一本“關係維護手冊”,但它的維護不是靠外部工具,而是基於內在認知的提升。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伴侶的耐心值提高瞭至少一個百分點,因為我開始從更廣闊的維度去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驅動力,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爭執上。這是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它讓人學會如何在愛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溫暖的心。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朋友強力推薦纔接觸這本書的,坦白講,我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有一定的刻闆印象,總覺得會充斥著一些空泛的理論或者過於直白的指導,缺乏真正的深度。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在於它對“人性復雜性”的坦誠書寫。作者似乎毫不避諱地揭示瞭我們在情感世界中那些不那麼光彩的一麵——自私、恐懼、誤解,但絕不是批判,而是一種深刻的理解和包容。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自我療愈的旅程。書中那些關於溝通障礙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準,每一個案例都讓人拍案叫絕,因為那不就是我生活中正在上演的戲碼嗎?作者沒有提供“萬能藥”,也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觀察和理解問題的全新視角。這套視角如同一個精密的棱鏡,將原本混沌不清的情感關係摺射齣清晰的層次。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的那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小故事,它們不是為瞭湊字數,而是真正起到瞭“以小見大”的作用,讓抽象的道理變得可觸摸、可感知。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簡直是為深度閱讀者量身定做的。那種適中的行距,恰到好處的留白,讓眼睛在長時間閱讀後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在如今很多追求速度的齣版物中是難能可貴的品質。我通常習慣在夜晚,伴著一盞溫暖的颱燈,慢慢翻閱,享受那種與文字獨處的靜謐時光。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剋製的,但剋製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避免瞭任何煽情和誇張,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科學態度去剖析情感的內核,但這種冷靜並非冰冷,而是建立在對人類情感深厚共情的基礎之上。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一些關鍵概念時,會適當地引用一些心理學或者社會學的觀點,但絕不會讓這些理論成為閱讀的障礙,反而像是給結構打下瞭堅實的邏輯地基。每一次讀到那些關於長期關係維護的章節,都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內部的“係統升級”,它教會你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預期,如何更溫柔地處理分歧,這些都是書本以外,我們生活裏最需要的“軟技能”。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那種沉穩中透著一絲曖昧的色調搭配,讓人在書店貨架上掃一眼,心頭就會湧起一股莫名的好奇。我毫不猶豫地把它拿瞭起來,那種厚實的紙張觸感,透露齣一種對內容的尊重,仿佛作者對待每一個文字都如同對待珍寶般精心雕琢。初讀幾頁,就被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深深吸引。作者對於人際關係中那些微妙的心理波動,捕捉得極其精準,仿佛能看透人心最深處的糾結與渴望。它不是那種直白到讓人臉紅的教材,而是更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溫和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引導你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走到窗邊靜靜地思考,腦海裏不斷浮現齣書中的那些場景和對話。那些關於信任、妥協與成長的片段,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人不禁反思自己過去在親密關係中的種種“失誤”。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餘韻,讀完之後,它不會立刻從你的記憶中消散,反而會像一杯陳年的老茶,越品越有味道,時常在不經意間,某個場景會讓你猛然想起書中某一句話,那一刻,豁然開朗的感覺,是閱讀最美妙的奬賞。
評分這本讀物帶給我的衝擊,更多是體現在它對我既有世界觀的“溫柔重塑”。以前我總傾嚮於用“對”與“錯”來簡單粗暴地定義關係中的衝突,認為隻要一方願意多付齣,問題就能解決。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意識到問題的復雜性遠超我的想象,它牽扯到個體成長的烙印、早年依戀模式的投射,甚至是文化背景的差異。作者展現瞭一種極高的情商和智慧,她不是來指導我們如何“贏”得關係,而是教我們如何“理解”關係。書中關於“脆弱性”的討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挑戰瞭我們社會中對“堅強”的片麵崇拜,倡導適度的暴露真實的自我纔是建立真正連接的橋梁。我甚至會不自覺地拿起筆,在一些關鍵的段落做下標記,這在我閱讀過的同類書籍中是很少見的。這種標記不是為瞭日後復習,而是希望那些精妙的洞察能立刻固化在我的腦海裏,成為我未來行動的指南針。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讓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共鳴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