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2
定价:20.00元
作者:(美)约翰·格雷,刘增莉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07022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约翰?格雷,心理学博士,国际情感问题专家。其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自问世以来,已超过1400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它让千百万人走出了情感的困境。现在,这本被视为现代经典、享誉全球的作品。
内容提要
男人为性而爱,女人为爱而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伴侣似乎来自于不同的星球,男人来自于火星,女人自于金星。
火星人是蓝色的,喜欢冷静和沉默;金星人是粉色的,喜欢表达和倾诉。
火星人看重的是性爱的快乐,金星人注重的是爱情的浪漫。
火星人好比喷灯,激情和兴趣来势凶猛,去势匆匆;金星人则如火炉,看似温吞之水,却会愈演愈烈。
……
本书是情感专家约翰·格雷博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正宗续篇。
在本书中,格雷博士从火星人和金星人的天然差异入手,分析了男女双方在情感和性爱上的种种问题,并进一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的性爱技巧,营造一生的幸福。
目录
序言
章 男人为性而爱,女人为爱而性
第2章 男人如喷灯,女人如火炉
第3章 高级卧室技巧
第4章 女人是月亮,男人是太阳
第5章 性爱快餐
第6章 火星人追求男欢,金星人追求女爱
第7章 点燃她的火,点燃他的火
第8章 男人惯性,女人随性
第9章 浪漫一生,幸福一生
作者介绍
约翰·格雷(JOHN GARY),心理学博士,国际情感问题专家,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自问世以来,已超过1400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让千百万人走出了情感的困境。现在,这本被视为现代经典、享誉全球的作品。 现在,约翰?格
文摘
序言
让我感到最意外的是这本书中蕴含的那种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精神。尽管它可能披着某种类型文学的外衣,但其核心是对人性中那些不完美、甚至是丑陋面的直面。作者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社会表层那层光鲜亮丽的遮羞布,毫不避讳地揭示了权力结构下的扭曲,以及个体在面对巨大环境压力时所做出的那些艰难的、有时甚至是违背本心的选择。这绝对不是一本读来让人感觉舒服的书,它会挑战你既有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甚至在某些时刻让你感到不适和愤怒。但正是这种“不舒服”,才是我认为它价值所在的地方。它迫使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审视那些我通常倾向于回避的议题。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提供了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对于那些渴望文学能带来深刻反思,而不是仅仅提供逃避现实的途径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次深刻而必要的精神洗礼。
评分我通常对“系列”或“续集”性质的书籍抱持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对早期成功概念的拙劣重复和稀释。然而,这本书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偏见。它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以一种非常成熟和自洽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叙事维度。故事的逻辑构建得异常严密,那些看似松散的线索,在后半部分却像被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般,精准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令人震撼的整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那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他/她不急于给出简单的“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将每个角色的动机和行为,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社会或心理背景下去审视。这种深度,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每拆卸下一颗螺丝,都能看到更深层次的运作原理。它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那些更深层次的“为什么”。读完最后一页,留下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轻松,而是一种知识被拓宽后的、沉甸甸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为高明,简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些章节,它会用极慢的、近乎冥想的语速,带领你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细致地描摹每一次呼吸、每一个犹豫,让人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接着,画风突变,紧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快速、紧张的场景切换,信息量爆炸,仿佛置身于一场高速追逐之中,读者的心跳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种动态的平衡,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张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作者会选择让你静坐沉思,还是猛然推入风暴中心。更难得的是,无论节奏如何变化,故事的核心情感线索始终清晰可见,没有因为形式上的花哨而迷失方向。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把控,体现了作者对叙事艺术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我建议初次接触这本书的读者,最好在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环境下阅读,才能充分享受到这种跌宕起伏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场精致的舞蹈,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充满了节奏感和画面感。作者似乎对人类情感的细微之处有着近乎病态的洞察力,他/她能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言喻的微妙情绪,用一种既陌生又无比贴切的方式捕捉下来,然后用极其流畅的句子描绘出来。我读到一些段落时,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比喻,它们不像陈词滥调那样乏味,而是带着一种新鲜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比如,他对“等待”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像一滴水珠,在无限光滑的叶面上,努力维持着圆满的形态,直到重力战胜了表面张力那一刻的决绝”。这种文字的密度和张力,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观看一场由文字搭建起来的、高度风格化的电影。它要求读者全神贯注,因为稍不留神,你可能就会错过那些藏在句子结构深处的精妙巧思。对于热爱文学性表达和追求语言艺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与温暖的橙色光芒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最初被它吸引,完全是因为封面上那对相互凝视却又保持着某种微妙距离的剪影,它们之间似乎有种无形的张力,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关于何种“距离”的探讨?翻开扉页,印刷的质感非常细腻,纸张的微小纹理在灯光下都能清晰可见,这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作者精心雕琢的作品。文字排版大气而留白得当,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标题上的用心,那些诗意又略带哲思的短语,像是引人入胜的谜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每一个故事的面纱。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内敛而有力的,它不像那些喧哗的畅销书那样咄咄逼人,而是像一位沉静的智者,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用最温柔的方式,轻轻地敲开你的心门。我毫不犹豫地向那些注重阅读体验和书籍美学的朋友推荐它,光是把它放在书架上,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