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 尚书 礼记 左传
定价:12.8元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83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诗经》是中国**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全书分为“风”(地方土乐)、“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三部分。《尚书》是中国*早的公文汇编,内容多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涉及了政治、思想、宗教、法律、军事、哲学等领域。《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主要记载和论述了先秦的礼制、礼仪,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了修身做人的准则。《春秋》是中国*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年)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事件。《春秋左氏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本书原文依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原始生命力和真挚情感,特别是那些关于劳作和爱情的篇章,读来让人心头一热。那些朴素的语言,没有后世文人雕琢的痕迹,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试着去想象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人们,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凝聚在那一句句简短却有力的歌谣里。特别是那些关于征战和离别的描写,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人世间的无奈与悲凉,那种在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渺小与坚韧,读来令人唏嘘不已。相比于那些高高在上的政治论述,我更偏爱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它们像一幅幅未经修饰的古代风俗画,展现了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生活切面。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远古先民的灵魂对话,我们共享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喜悦、忧伤、期盼与失落。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跳声。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捧在手,便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庄严感。我尤其着迷于那些描绘古代社会生活场景的文字,仿佛能清晰地看见周王朝的礼仪之邦如何运作,贵族与平民的日常对话是何种声调。比如,那些关于祭祀、朝会的详细记载,读起来如同观看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纪录片,每一个动作、每一件器物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着的社会百科全书。我常常会沉浸在对某个特定历史瞬间的想象中,试图去理解古人做出某种决定的深层动因。那种对于“礼”的敬畏,那种对秩序的维护,即便在千年之后,依然能给我带来深刻的震撼。比起单纯的故事叙述,我更欣赏其中蕴含的哲思和对人伦关系的探讨,那些关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应如何相处的准则,虽然时代背景迥异,但其中关于道德、责任的讨论,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理想社会”的绝佳窗口,让人不得不思考,在追求“道”的路上,我们现代人究竟是前进了,还是在某些方面有所迷失。
评分读罢此书,我心中涌起的最强烈感受是其对“伦理纲常”的极致构建与推崇。书中对于各种社会角色应如何扮演,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规定和论述,这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它像是一部关于“行为规范”的巨著,几乎涵盖了从国家治理到家庭琐事的方方面面。这些规则,在当时无疑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尽管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显得过于僵化和束缚。我着重研究了其中关于“教化”的部分,它清晰地揭示了统治阶层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将特定的价值观灌输给民众。这种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是研究古代政治哲学绕不开的核心议题。我发现,很多后世儒家思想的雏形和雏形理论,都能在这部巨著中找到源头,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和“思想孵化器”,为后世数千年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于我们习惯了现代白话文的读者来说,初期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它古朴凝练,常常惜字如金,信息密度极高。我发现,要想真正领会其精髓,必须学会“读出”文字背后的韵律和情绪。那些叙述性的段落,虽然用词古奥,但一旦捕捉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便会发现其叙事效率极高,不拖泥带水。我特别喜欢其中某些篇章所展现的对“天命”的敬畏与探讨,那种对宇宙法则、历史循环的哲学反思,常常让我陷入沉思。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或教导道德,更是在试图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国家如何长治久安”这类宏大命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景式”视野,它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古代宇宙观,从祭天祈福到民间疾苦,无所不包。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次驻足回望,都能看到更广阔的历史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但一旦适应了其特有的叙事节奏和逻辑跳跃性,便会发现其中隐藏的精妙。它的博大精杂糅了各种体裁和主题,时而严肃古板,时而又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和地方色彩。我个人特别喜欢那些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它们往往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并非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与人事紧密相连。例如,对山川河流的描摹,不仅仅是为了交代地点,更是为了烘托气氛,预示吉凶。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梳理其中复杂的历史脉络和人物关系,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锻炼。它强迫你慢下来,去辨析每一个称谓、每一次引用背后的典故,这绝不是可以“速读”的书籍。它要求你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很多精妙之处便会如白驹过隙,难以捕捉。每一次的重读,都会因为阅历的增加而发现新的层次和含义,这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是很多现代作品所不具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