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恋爱反教材
定价:39.50元
作者:吕旺·奥吉安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4288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封领你进入爱情哲学世界的邀请函
▲天使般的笑容,魔鬼般的头脑,让你爱上哲学的哲学家,法国大学必读
▲1门困难的人生课程,17个破解爱情之谜的根本问题,2400年大讨论的智慧浓缩
内容提要
《恋爱反教材》:一封领你进入爱情哲学世界的邀请函。
这是个人自由膨胀的时代,也是渴求心灵互动的时代。爱情,似乎是我们极好的治愈选择。不过,爱情到底是什么?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比他对通心粉的爱更可靠吗?如果斯人已逝,是否可以去爱他的克隆人?就算爱上恶棍,爱情也总是好的吗?泰坦尼克沉没,杰克为了心爱的罗丝把别人推下浮木,这道德吗?“爱上”这回事,到底是我们自己,还是丘比特说了算?不能天长地久,是否依旧值得拥有?
目录
前言
部分爱情哲学邀请函
1.爱情毫无正经,傻子才把它当真
2.关于爱情的六种陈词滥调
3.爱情的快乐与忧伤
4.爱情哲学的十七个问题
5.爱情,爱情,如何来把你定义?
6.醉意朦胧谈爱情
7.厨房里的《会饮篇》
第二部分爱情的基本观点
8.爱情是否高于一切?
9.爱人是否确实无可替代?
10.是否存在无理由的爱?
11.爱能否善恶?
12.爱是否可控?
13.无法持久的爱是否真爱?
结论:爱情的受害者
附录:引文与注释
致谢
作者介绍
吕旺·奥吉安(RuwenOgien),法国当代哲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主任,专业研究伦理学,2012年出版的《伦理学反教材》曾获法国普洛柯普文学奖,长期居于法国社科类图书榜前列,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大学哲学系列为必读材料。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反教材”这个词吸引的,因为市面上那些恋爱书籍,读完后常常感觉自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激情澎湃地投入到一段关系中,结果很快就发现,所谓的“秘籍”在真正的生活面前不堪一击。而这本的风格,简直像是一剂清凉的退烧药。它没有用那些浮夸的形容词和浪漫的场景来烘托气氛,而是用一种近乎社会学观察的冷静视角,去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恋爱模式。比如,书中对“付出与回报的隐形交易”那一章节的描述,让我猛然惊醒,原来我过去总是在不自觉地计算着自己为对方做了多少,然后期待着等量的回报,一旦失衡就心生怨怼。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赢得战斗,而是教你如何放下武器,认识到很多所谓的“对与错”在爱里根本不适用。它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剥开了浪漫面纱后的那些权力斗争、安全感缺失和沟通障碍,非常深刻,也极其接地气。读完后,我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因为不必再努力扮演一个“完美的伴侣”了,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对方不完美。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犬儒化。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点。它既不粉饰太平,将爱情描绘成永恒的玫瑰花海,也不至于让人心灰意冷,认为所有关系都注定失败。它的“反”在于,它挑战了社会主流对“成功恋爱”的定义。作者似乎在说:别追求那种在偶像剧里才能出现的、没有摩擦、永远甜蜜的关系,因为那种东西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成功,在于你们如何共同面对生活抛出的各种烂摊子,如何带着伤痕继续前行,并且还能从彼此身上找到继续爱下去的理由。这种现实主义的浪漫,比任何空洞的甜言蜜语都更具有力量。我甚至会把它推荐给那些单身很久,对建立长期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的朋友,因为它不是在催促你赶紧找对象,而是在让你先做好“内在的准备”,确保当你进入关系时,不是为了填补空虚,而是为了分享丰盛。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即便是探讨那些沉重、晦涩的心理学议题,读起来也毫不费力,甚至带有一种令人上瘾的流畅感。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阐释得清晰透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沟通的陷阱”那一章,书中分析了多少次争吵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他没听懂我说什么”,而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洞察。它迫使你把注意力从对方的行为上收回来,聚焦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上。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它瞬间瓦解了许多僵持不下的局面。与其说这是一本恋爱书,不如说它是一本高级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指南,只是应用的场景恰好聚焦在亲密关系中。它的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价格,因为它给予读者的,是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连接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辐射到工作、家庭乃至所有社会交往中去,真正做到“一书在手,受益终身”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特别,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妙的案例分析和个人感悟的碎片化集合,而不是线性的教程。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获得新的启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边界感”问题时的细腻处理。在很多东方文化背景下,我们习惯于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视为爱的最高境界,但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健康的个人边界,所谓的融合最终只会是互相的吞噬和窒息。它不是教你如何疏远,而是教你如何在亲密无间中,依然保有“自我”的空间和独立性。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着自己提问:“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真的想,还是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做,对方就会离开?”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我们从被动的“被爱需求者”,转变为主动的“关系构建者”。对于那些在爱情中总是迷失自我,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般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如何谈一场完美的恋爱”的指南,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那些不愿承认的、甚至是有点可笑的真实面貌。作者的笔触非常犀利,但又带着一种让人心疼的幽默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期待落差”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并不是眼前这个人,而是自己脑海中构建的那个“理想伴侣”的影子。这本书没有提供万能公式,反而鼓励你去直面那些不完美、那些冲突、甚至那些必然会到来的“失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亲密,是从接受现实开始的,而不是从粉饰太平做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过去的关系,乃至现在正在进行的关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少了些许盲目的憧憬,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清醒。这绝对不是一本能让你一夜暴富般掌握“撩妹/汉”技巧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一个真实的人共存”的生存手册,非常值得那些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幻想,或者正陷于关系泥潭中的人仔细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