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
定价:29.80元
作者: 王肃, 颜之推,复华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7041628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影响国人育儿、家庭教育、家风培养一千多年的传世国学经典,是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家风、教育下一代的国学读物。n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与言行的著作,可以从中学习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经历与道德水准、行为准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及史料价值。n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学者颜之推写给自己后裔的迅捷,详细记录了他的个人经历、思想与学识,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增强个人修养、维护家庭伦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n
本书将这两本具有传世意义的教育著作放在一起,希望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与实际家庭教育意义n
n
目录
孔子家语n
卷一n
相鲁n
始诛n
王言解n
大婚解n
儒行解n
问礼n
五仪解n
卷二n
致思n
三恕n
好生n
卷三n
观周n
弟子行n
贤君n
辩政n
卷四n
六本n
辩物n
哀公问政n
卷五n
颜回n
子路初见n
在厄n
入官n
困誓n
卷六n
执辔n
论礼n
卷七n
观乡射n
五刑解n
刑政n
礼运n
卷八n
辩乐解n
问玉n
屈节解n
卷九n
本姓解n
终记解n
正论解n
卷十n
曲礼子贡问n
曲礼公西赤问n
颜氏家训n
卷n
序致n
教子第二n
兄弟第三n
后娶第四n
治家第五n
卷第二n
风操第六n
慕贤第七n
卷第三n
勉学第八n
卷第四n
文章第九n
名实第十n
涉务第十一n
卷第五n
省事第十二n
止足第十三n
诫兵第十四n
养生第十五n
归心第十六n
卷第六n
书证第十七n
卷第七n
音辞第十八n
杂艺第十九n
终制第二十n
n
作者介绍
王肃(195年—256年),三国时曹魏经学家,王肃曾遍注群经,编撰《孔子家语》等以宣扬道德价值,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颜之推(531年-约591年)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n
文摘
【原文】n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①,咳唾唯诺,执烛沃盥guàn②,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③,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④,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n
【注释】n
①匕箸:羹匙和筷子。②沃盥:用水洗手。③节度:规矩、法则。④阡陌:本义指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此处引申为方法、途径。n
【译文】n
我看《礼记》,都是些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时簸箕扫帚的使用方法,如何选择吃饭所用的匙子、筷子,咳嗽、吐痰应该注意什么,应答怎样得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侍奉父亲公婆,酒席宴会应该遵守哪些规定,应该如何侍奉长辈盥,所有这些,都有的规范要求,讲得特别周详。但是现在看到的只是残本,不再是全本;还有一些礼仪规范,书中没有进行辑录,其中又有一些是需依照情况的不同作相应调整的,博学通变的士大夫们,其中的规则可以自己去权衡,一个接一个地遵守并且把它推广开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士大夫风范。各个家庭对各种礼仪规范看法不同,但在大的方向上还是一致的。过去我在江南,经常置身于各种礼仪规范之中,感受理解得特别深刻,就像是蓬蒿生长在麻之中,不用任何的约束力也长得很直一样。像你们这一代,生活在战乱之时对这些礼仪规范当然就不那么容易听到和看到了,为此我姑且把它们都记录下来,以便将来传给子孙后代。n
……n
序言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n
——陈振孙n
n
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n
——王钺n
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所代表的“实用哲学”理念去的。我们常说国学深奥,仿佛是高不可攀的殿堂,但这两部作品,恰恰是从最基本的“个人修身”和“家庭教化”入手,去探讨如何安身立命的。孔子谈的很多是君子之道,是社会规范下的自我要求,而颜之推则更侧重于家长对子嗣的具体期许,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从个体到家族,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的完整链条。我个人尝试将颜之推关于“交友之道”的几条原则应用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它教导的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基于原则和真诚的交往艺术。这种“知行合一”的可能性,是这部经典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是让你去背诵,而是让你去思考,如何将几千年前的智慧,内化为当代生活中的行动指南,让家风、家教不再是空泛的口号。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颜氏家训》的部分时,我带着一丝怀疑,因为“家训”这个题材总容易流于说教和空泛的道德说辞。然而,颜之推的文字却有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洞察力,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他结合了自己乱世中颠沛流离的亲身经历,去谈论教育、治学、以及如何持家立业,这使得他的训诫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和历史厚重感。特别是其中关于“读书做学问”的论述,比如他强调要博览群书,但又反对死记硬背,提倡融会贯通,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具有警醒意义。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拘泥于一家之言的开放心态,他既肯定儒家的基本规范,也吸取了道家的洒脱与佛家的因果观念,构建了一个非常立体、圆融的士人修养体系。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很能体现出复华先生在整理这套“国学经典”时的用心良苦,他没有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通过精心的版式设计和辅助材料的嵌入,让两部经典之间既能独立成章,又能在主题上形成有趣的对话,非常推荐给为人父母者细细品味。
评分这部《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我算是下了不少功夫去啃读的。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的装帧和排版,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这在如今这个追求轻薄的时代,反而让人觉得踏实可靠。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字迹清晰,注解详实而不拥挤,阅读体验极佳。我个人对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尤其感兴趣,这两篇经典恰好处于这个交汇点。《孔子家语》的部分,我原以为会是《论语》的简单重复或补遗,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提供了更多生活化、场景化的孔子形象,那些关于礼仪、处世的细节描摹,远比抽象的哲理思辨来得鲜活。尤其是在谈及弟子之间的互动和孔子对具体事件的裁决时,那种“真人真事”的代入感非常强烈,让人仿佛置身于周游列国的大弟子身边,聆听夫子的教诲。这套书的版本在注释上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晦涩的古文和典故,都有清晰的现代文释义和出处考证,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古代经典的读者,也能顺利领会其精髓。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现代阅读习惯的结合,使得这部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材料,更是寻常百姓家可以常读常新的案头必备佳作。
评分这次的升级版在校勘和整理上的提升,是让我最为惊喜的地方。我之前读过一些老旧的影印本,总会遇到一些字迹模糊不清或者标点符号混乱的问题,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但这一版的字体清晰度、标点符号的规范性都达到了目前市面上国学读物的顶尖水准。特别是在注释方面,它采用了多本互参的方式,对于一些关键的词义争议点,都会在脚注中有所提及,这体现了编纂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比如在《孔子家语》中一些关于“仁”的解释,不同篇章可能侧重点不同,这套书的注释就能帮助读者梳理出脉络。再谈到《颜氏家训》,古代抄本中常有的避讳字或脱漏,在这套书中都得到了良好的订正和说明。这种近乎苛刻的考证,确保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尽可能接近原貌的,使得我们在学习先贤智慧时,不会被错误的文本误导,这对于致力于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也提供了极佳的鉴赏价值。孔子家语的语言古朴典雅,充满了一种庄重的叙事感,读起来仿佛能听到古人在庙堂之下的低语。而颜之推的文字则更具散文的灵动,他的比喻和叙事技巧,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是极高明的。特别是当他描绘世态炎凉、乱世艰难时,那种深沉的情感流露,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的大家名篇。能够将如此重要的两篇文献集于一册,并且在设计上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准,实属不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次对传统经典的重拾,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深度探访。我给它的评价是,它是一把通往古代智慧宝库的钥匙,而且是经过精心打磨、不易磨损的优质钥匙,非常值得拥有并时常翻阅,让那些古老的声音,在现代生活中重新响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