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从了解开始
定价:36.00元
作者:熊敏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3909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
章 你的教育观念更新了吗 / 1
游戏的力量 / 2
不要错过陪伴孩子的有效期 / 6
把握好孩子成长的“花期” / 10
低声教育与自知智能开发 / 18
用挫折激活潜能 / 22
自信是潜能的推进器 / 27
让我们一起来学会等待 / 30
放手,不放任 / 34
幼儿社会交往智能开发与训练 / 40
第二章 不了解是对孩子大的伤害 / 47
不要做一个只会批评的父母 / 48
孩子是这样变笨的 / 5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充满鸡汤、告诉你“只要相信就能成功”的励志读物,或者是一些空洞的理论阐述。但它完全不是。它更像是一次深度探索,一次自我挖掘。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爱应该是什么样”,而是通过各种真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个体差异”的强调,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情感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者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结果可想而知,常常是碰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理解”的真正含义,那不是简单的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它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审视我过往的情感经历,找出那些影响我处理亲密关系的根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情感世界。它教会我如何放下预设,如何拥抱未知,如何在爱中保持独立和成长。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爱”这个宏大命题的探讨,更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审视。我一直觉得,爱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过去的许多认知是多么片面和肤浅。作者并没有直接给你灌输“什么是爱”的定义,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细腻的剖析,引导你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的那部分,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很多固有的行为模式,竟然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书里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爱,却忘了对方可能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爱。”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伴侣的方式,是不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强加给对方我以为的“好”?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完美的爱的公式,而是教会我一套观察和理解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见自己,也更真诚地看见他人。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仿佛每一次都在和更成熟的自己对话。
评分说实话,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了解”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并没有太深刻的体会。总觉得喜欢一个人,感情到了自然就会在一起,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需要太多所谓的“了解”。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关于沟通的误区、关于价值观的差异、关于成长经历的碰撞,一点点地揭示了“不了解”可能带来的巨大鸿沟。我记得书里提到过一个观点,说很多感情的破裂,并非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根本不了解对方,导致很多本可以避免的误会和伤害层层累积。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回顾自己过去的几段感情,确实,很多争执的源头,追根溯源,都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从来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在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基础上的深厚情感。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如何去提问,如何去看到对方那些不被言语表达出来的需求。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我的感情观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健。
评分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在感情方面,常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总觉得爱就应该轰轰烈烈,要有那种山无棱天地合的誓言才算真的。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心里其实是有点排斥的。觉得“了解”这个词太理性,太冰冷,跟“爱”这种温暖的感觉格格不入。但是,我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强烈推荐,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有多么天真。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变得不感性,反而让我对自己的感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告诉我,感性是爱的驱动力,而理性则是爱的导航仪。没有理性的“了解”,感性的爱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极端。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处理情绪冲突的章节,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如何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如何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它让我看到,原来爱也可以是细水长流,也可以是成熟的智慧。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对“爱”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青春偶像剧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深刻、更真实的层面。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改善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困境,尤其是在处理与家人和伴侣的关系时,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我一直以为,只要我足够付出,足够关心,对方就会领情,就会回应。但现实往往是,我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常常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这本书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忽视的盲点。它并没有给我提供一套标准的“攻略”或“技巧”,而是通过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需求、期望和沟通方式。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倾听和换位思考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读到关于“边界感”的那部分,我更是醍醐灌顶,原来我一直以来过于“热情”的付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侵犯了对方的个人空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更健康、更平衡的状态。我开始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与身边的人沟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棘手的问题,竟然在一点点地得到化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