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小公主棒針衣裙
定價:26.80元
作者:張翠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38182439
字數:200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收集瞭49款適閤3~6歲兒童的新款毛衣,是小女孩喜愛的連衣裙款式,每一款都配有多角度的模特實穿照片,以及詳盡的製作圖解。清新可愛,簡單實用,這本書會成為媽媽們*的一本寶寶毛衣書。
目錄
作者介紹
張翠,編織類圖書作者,曾經在我社齣版編織類圖書20餘種,部分作品曾經在開捲同類書排行榜中連續數月名列。張翠同時也是“DIY手工俱樂部”,即*編織類手工網站的所有人。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編織的書,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溫暖的手工溫度。我一直對棒針編織心存嚮往,總覺得能親手為心愛的人織一件衣服,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這本書的圖解清晰得讓人驚嘆,即便是像我這種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裏麵的花樣設計非常彆緻,不落俗套,比如那個立體麻花紋,簡直是鬼斧神工,光是盯著圖樣就能沉浸很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袖口和領口的收針方法,她都有詳細的步驟分解,甚至連綫材的選擇和用量計算都給得非常具體,這對於避免新手常犯的“織到一半發現綫不夠”的尷尬簡直是救星。我立刻就動手嘗試瞭書中一個簡單的嬰兒連體衣,那種從一根綫到一件成品的蛻變過程,讓人感覺自己真的擁有瞭某種魔力。而且,書裏對於不同粗細的毛綫和對應的針號都有一個詳細的對照錶,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材料的認知,不再是盲目地跟著感覺走。總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導師,把我帶入瞭棒針藝術的奇妙世界。
評分說實話,我對很多教程類的書籍都感到有些枯燥,但是這本在講述工藝流程時,卻帶著一種近乎詩意的敘述方式。它把原本可能枯燥的縫紉步驟,描繪得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書中對於一些傳統的手工技巧,比如法式貼邊或者滾邊處理,進行瞭非常細緻入微的圖文說明,那種需要極高耐心的步驟,在作者的引導下似乎變得可以攻剋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關於褶皺處理的章節,通常褶皺一多就容易顯得臃腫,但書中給齣的秘訣是利用不同方嚮的紋理進行相互製衡,最終形成一種動態的美感。這已經超齣瞭普通“教你做衣服”的範疇,更像是在傳授一種空間感和結構感。我試著在自己最近的一個項目中應用瞭那個“隱藏式收褶法”,效果立竿見影,讓原本平淡的布料瞬間有瞭生命力。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審美層次。
評分我不是一個特彆擅長理解復雜圖紙的人,所以我對那些隻有綫條和箭頭堆砌的說明書總是望而卻步。然而,這本關於立體剪裁的書籍,卻讓我第一次感受到瞭“圖紙也能說話”的震撼。它沒有直接給齣成品圖,而是像一個建築師一樣,從零開始解構身體的麯綫和布料的垂感。書中對“省道”和“分割綫”的解釋,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服裝結構理解的一扇窗。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三維的概念轉化為二維的圖示,她用不同顔色的綫條來區分各個裁剪片的相互關係,這種可視化做得極其到位。我記得有一個關於胸省轉移的講解,我看瞭好幾遍其他資料都沒搞懂,但在這本書裏,通過它獨特的圖示方法,我立刻就明白瞭布料在被塑形的過程中是如何“呼吸”和“流動”的。這本書更像是培養一種“結構思維”,它讓你學會預判布料在人體上會如何錶現,而不是僅僅照貓畫虎地剪裁。對於想要挑戰更復雜、更貼閤身形的服裝製作愛好者來說,這簡直是無價之寶。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關於服裝製作的書籍時,我立刻被它那種法式優雅的氣質所吸引。它展現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生活美學。我一直認為,穿在身上的衣服應該是有故事的,而這本書裏的設計無疑都帶著深深的故事感。那些裙裝的剪裁,尤其是對腰綫和裙擺弧度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我最喜歡的是它對經典款式的重新演繹,比如那件海軍藍的A字裙,在保留瞭經典廓形的基礎上,加入瞭非常現代和女性化的蕾絲點綴,既復古又時尚。而且,書中對於麵料的描述非常到位,你會明白為什麼同樣是羊毛,用不同處理方式的成品會産生天壤之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與麵料“對話”,她傳達的不僅僅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這麼做”。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內襯處理的章節,很多業餘製作者會忽略內襯的重要性,但這本書強調瞭它是決定一件衣服“骨架”的關鍵,這讓我對服裝的內在結構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圖片的高級感讓人覺得手邊的項目不再是普通的“手工活”,而是在創作一件可以穿戴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關注的重點不在於快速地完成一件作品,而在於沉浸於製作的每一個瞬間,享受手工帶來的寜靜和專注。它散發著一種對慢生活和匠人精神的推崇。書中的許多項目都帶有很強烈的個人印記,比如她如何將舊物改造融入現代設計,或者如何利用天然染料為織物增添獨特的色彩層次。我尤其欣賞她對於“不完美之美”的接納。她會特意提到,手工製品難免會有一些細微的偏差,而正是這些偏差,賦予瞭它區彆於機器化生産的溫度和獨特性。這極大地緩解瞭我對“必須完美無瑕”的焦慮感。我根據書中的提示,嘗試用植物提取的顔色為一塊棉布染色,雖然顔色沒有想象中那麼均勻,但那種自然滲透的肌理感,讓我覺得比任何標準色卡上的顔色都要動人。這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製作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去欣賞過程,接納生命的紋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