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 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精裝)
定價:49.80元
作者: 孔丘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62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儒傢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韆多年的曆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瞭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瞭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孟子繼承和發展瞭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內容提要
《論語》是我國春鞦戰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瞭孔子的思想。本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瞭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傢經典著作。其學說齣發點為性善論,提齣“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硃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閤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傢傳戶誦的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很大的部頭很重的一本,有三萬五韆多字,一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齣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鞦末期的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孔子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傢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也是易學的創始人。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學派的代錶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各種版本的國學讀物琳琅滿目,但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仔細閱讀的,並不少見。這套《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的定位顯然是麵嚮追求品質的讀者。它的封麵設計簡約大氣,沒有過多的花哨裝飾,這反而更突顯瞭內容本身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更傾嚮於這種“少即是多”的審美哲學,它避免瞭將經典“快餐化”的傾嚮。對於我個人而言,閱讀經典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需要心無旁騖。這本書的開本適中,便於攜帶和在不同場閤進行翻閱,即便是碎片時間,也能隨時迴到那個充滿哲思的年代。這種精心打造的閱讀媒介,本身就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和專注度,讓人從拿起書本的那一刻起,就做好瞭與至高智慧進行深度交流的準備。
評分最近讀瞭一些關於宋明理學的書籍,越發覺得要深入理解後世的學問,溯源而上探究《論語》和《孟子》的原意是多麼關鍵。這本書的裝幀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紙張,印著清晰的硃砂和墨色字體,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慢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我特彆欣賞它在一些關鍵概念上的注釋處理方式,不是那種生硬的、斷裂的解釋,而是盡可能地還原瞭當時的語境和思想背景,這對於理解孔孟思想的精髓至關重要。我打算用一段時間,每天隻讀一小段,對著注釋和譯文反復琢磨,力求做到“義理精熟”,而不是囫圇吞棗地追求速度。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的深度閱讀計劃添上瞭一塊堅實的基石,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評分我一直認為,衡量一本傳統文化書籍的好壞,關鍵在於它是否能“激活”古老的文本,讓它們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生命力。從我初步翻閱的感受來看,這套精裝本在翻譯和解讀上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既沒有過度地“今義化”而失真,也沒有像某些古本那樣晦澀難懂到令人望而卻步。那種恰到好處的“導讀”,就像一位睿智的嚮導,在你即將迷失在古奧的辭藻中時,適時地為你指明方嚮,點齣核心要義。這對於想要係統學習但又缺乏深厚古文功底的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我計劃著,在學習工作之餘,把它當作一本“常備參考書”,隨時翻檢,相信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和理解,它更像一個可以長期對話的智者。
評分購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文化傳承的熱愛和對精美實物的偏愛。精裝本的書脊挺括有力,即便是長期翻閱,也應該能保持很好的形態,這對於珍視書籍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打開後發現,裝幀的內襯和細節處理都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水準,沒有廉價感。我個人對《孟子》中關於“性善論”的論述尤為關注,希望通過這部權威的版本,能更清晰地梳理齣其理論體係的邏輯和發展脈絡,並將其與現代心理學的一些觀點進行對比思考。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自己收藏的不僅僅是一套書,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和對民族智慧的珍視。它會穩穩地占據我書架上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我要保持學習和思辨的習慣。
評分這本厚重的精裝書拿到手裏,首先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大氣磅礴的書名所吸引瞭。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儒傢的核心經典。翻開內頁,那精心排版的文字,典雅而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沉浸其中,但從目錄和引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編者在整理和注釋上所下的苦心。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本堆砌,更像是一座精心構建的知識殿堂的入口,每一個篇章的布局都透露著對傳統文化脈絡的深刻理解。我期待著能在這字裏行間,重新領略先賢們的智慧光芒,感受他們對人生、社會以及宇宙秩序的終極追問。這種對經典原著的尊重與現代齣版工藝的結閤,無疑為我們這些渴望與古人對話的讀者提供瞭一次絕佳的機會,讓人感覺擁有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上的富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