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卷关于宋朝(960-1279)及其五代和南方诸国先驱者的第一卷,介绍了中国从907年唐朝灭亡到1279年蒙古征服南宋的政治历史。概述了在社会、经济和知识分子上升时期,标志着宋朝政治的兴起、巩固和灭亡的人物和事件。作者特别强调了在宋朝时期出现的具有政治意识的文人阶层,其特点是在朝代早期考试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在接近尾声的“道学”运动的兴起。此外,他们还强调了宗派主义和宰相专制对宋朝政治文化的不稳定影响,以及契丹辽、西夏、女真金和蒙元等强大的草原帝国对宋朝事件的形成和发展速度的影响。
##值得通读。有种他们没有功,也确有劳的谢意。
评分##值得通读。有种他们没有功,也确有劳的谢意。
评分##看完神宗的部分,讲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很精彩。作者的观点就是变法最终变成了敛财,保甲法也对军队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章讲十国的部分也不错,五星预定。 ---2022.1.4追记 南宋孝宗以后的几个皇帝叙述的也很细致,不像陈振那本宋史叙述的那么简略。 总体上内容四星,翻译加一星。这套是已读剑桥中国史中翻译最好的了,还有译注。
评分##看完神宗的部分,讲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很精彩。作者的观点就是变法最终变成了敛财,保甲法也对军队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章讲十国的部分也不错,五星预定。 ---2022.1.4追记 南宋孝宗以后的几个皇帝叙述的也很细致,不像陈振那本宋史叙述的那么简略。 总体上内容四星,翻译加一星。这套是已读剑桥中国史中翻译最好的了,还有译注。
评分##前面翻译的不错,后面三章的翻译特别剑桥风
评分##對宋代政治史的梳理十分詳細——詳細到有些繁瑣的地步。十分注重歷史書寫的作者傾向問題,尤其是徽宗朝的史料問題。『传统史家的道德化偏见影响了他们对何种史料值得抄写及重印的判断』另外對於王安石變法的敘述有些混亂,讀來沒有頭緒。從基本上每兩三頁就有的譯者按來看,外國學者對於中國古籍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實在有待加強。各章譯者水平不一,個人感覺南宋以後翻譯更加流暢。有一些错误,希望重印改正。 『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未尝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 又不能倡率群工, 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
评分##其实去看各章作者的相关专著会更好。
评分##在剑桥读完剑桥宋史,也是一段缘分。作者阵容豪华,文本分析批判能力强大,有不少迥异于中国学界的视角和观点。读前担心的以论代史问题不算突出,翻译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差,遗憾是出版晚了,搁二十年前是前沿作品。
评分##在剑桥读完剑桥宋史,也是一段缘分。作者阵容豪华,文本分析批判能力强大,有不少迥异于中国学界的视角和观点。读前担心的以论代史问题不算突出,翻译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差,遗憾是出版晚了,搁二十年前是前沿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