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一卷《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的时间线起于古希腊城邦解体,终于奥古斯丁,核心部分是使徒时期基督教的政治实践和早期教父的人间事业。
古希腊世界的“精神解体”开启了地中海和欧洲人自我理解的漫长过程,它见证了观念的出现和符号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向好或向坏的道路。
历史过程被体验为一种秩序之召唤的瓦解,人们必须在危机的另一边寻找解决办法。现代人的困境并非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而是早已上演,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八卷本)比他的另一套巨著《秩序与历史》(五卷本)可读性更高。
评分##出身的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埃里克·沃格林,好像最近又流行起来,他是那种会写又能写的。这套政治观念史稿他写了很久,背后曲折的出版故事,几乎也能写一本书了。据说,卷七是首次出版,卷一重译出版。这套书,自然是很知识分子趣味的书了,阅读起来,算是类似读物中有阅读快感的一类。可以说,他以历史重新构建了自身政治哲学的体系,有不少读到的概念和洞察。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对错并不是首要问题,有启发才是重点。最后发现,有点才气的人文社科知识分子,潜意识里都想聊一聊政治哲学。到底,还是哲人王的情结在其作用,因此,这类书永远不缺读者,甚至,也
评分##感觉写第一卷的沃格林还没有太洒脱,还试图写得“像一本教科书”……
评分##以后重读吧……
评分##berith(约)。以色列政治思辨的两大主题是相互许诺:该人民必须遵守的律法,必须由耶和华赐予的光荣命运。共济精神之约,既是人定法,更是实定神法。以共济为代表的以色列的社会典章作为神法,后来被基督教共同体所吸纳,使之避免在规定社会生活秩序时不会沦于失准的状态。berith的概念也促使共同体内部发展出自省、自我审查、忏悔的心态与律制(福柯)。律法的详细规定部分源于其发展为可能之罪的目录。基督教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新的共同体substance。耶稣的终末论与马克思终末论结构相似,内容不同。柏拉图式哲人的“观看”,以及他的国家因爱欲而扩充,乃是耶稣为上帝之子、他的国家因信仰而扩充这一基督教神话的希腊对应物。保罗与世界实质性的妥协,恩赐理论,弟兄之爱,“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现实权威作为临时性安排。
评分##沃格林的洞见很多。印象深刻的是对于以色列观念史的梳理:耶稣是犹太教信仰在末世扭曲的人格心理中产生的一种产物,受难者仆人却是圣人、救世主——一种犹太人在现实被欺凌的绝望中为了维护自己是神选之民的信仰,发展出了这种看起来荒谬的受难仆人救世主形象(正常的救世主应该是充满力的超人)。
评分##修改过翻译的新版。重读了一遍,因为对背景资料有更多的了解(读原版时还不知道“希腊化”是什么),加上翻译改进,对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其中一些章节在《以色列与启示》《天下时代》里有出现。法律那一章让我期待《法的本质》(怎么还没出版啊?!)。
评分##读沃格林有种介于施特劳斯和萨拜因之间暧昧的舒爽感,关于希腊化时期的论述很精辟,依旧对宗教思想摸不着头脑。期待后几卷的论述。
评分##使徒时期基督教的政治实践和早期教父的人间实践。政治小宇宙的主要功能在于缓和人的生存焦虑。通过对共同体的魔法召唤,确保人的灵魂在秩序良好的宇宙中有一个充满意义的居所。当魔法咒语失去了力量,原来的焦虑就被再次释放出来;周遭的世界变成一片失序的广漠,充满未知的危险,压迫人的灵魂;心灵面临这种失序经验,或许就会在压力下崩溃;它或许会陷入极度混乱,以至于它将苦苦追寻任何看上去有望给予保护或支持的观念或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