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被秦爷爷的本领和社会责任感震惊了
评分##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今日不过是昨日的重演:从儒表法里到马表法里,从官场到社会,从各种“人祸”到周期律……五千年来走不出的帝制,虚伪的共和。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做中国公民,从读书开始。
评分##个人加入小共同体,可以对抗大共同体。被大共同体灭掉的小共同体后个人就被沙化,就会成为表儒法里的警察国度,爹亲娘亲不如党亲,这种观点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结论依然就在那里。秦教授的这十论更加宏大,文中重点部分的观点,制度是否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并不见得!
评分##装订松散,纸张一般。增补的那篇讨论原来就是杨念群毛丹主编的那本《新史学》后面的附录部分。最好的还是复旦大学那个初版。
评分##一个以大共同体为本位的国家,是不欢迎民间形成任何一种具有小共同体性质的组织的。它的目的就是“编户齐民”,让人原子化,削弱你再削弱你,让权力控制住每一个人,让你没有丝毫办法联合力量去对抗大共同体。于是个人就无法从大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也就永远无法进入以人权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现代文明。想自下而上发生变化,现在的确是很难啊……年轻人,加油啊!
评分##1.读历史要读出真东西,还真是不容易。一是有些东西不被史家关注,传统社会乡村基层治理的操作层面,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能进入历史典籍,才让后世对真实情况不明所以。二是有些东西被史家刻意改写,因为真的东西往往不能见人。三是有些东西以讹传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传统中国社会大共同体一家独大、编户齐民,小共同体缺位导致个人只能以一盘散沙的状态面对大共同体的强大汲取能力。解释是有力的,问题是如何改变。
评分##读过上一版,读这一本,算是二刷了。相同的感受是,烧脑依旧,可能正说明了这些年我长进有限。 这次读,倒是发现秦晖的论述,大都着眼于政治制度与思想史的脉络——虽然他那些读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易碎考证极见功力。某篇附录了一篇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有学者说秦晖的思想中依旧有着黑格尔的阴影(大意),我还真有点心有戚戚。 制度与思想固然重要,我近来却对技术、经济、地理、人口等因素更有兴趣。制度或思想能发挥作用,一定是要有它能发挥作用的环境,这环境,就是由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点的因素组成的。——如果说秦晖的思想烙着黑格尔的印记,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想法目前是被达尔文左右的。
评分##从儒表法里到马表法里,走出帝制依然遥遥无期。
评分##某个热门短评上有“马表法里”四个字,我见了,顿觉眼前一亮,大为叹服,直呼绝倒,这个短语是最骚的!于是想到以前的无涯过客被“儒表”骗,今时的粉红战士被“马表”骗,呜呼哀哉,我国仁人志士还有十四亿舜尧们,何其不幸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