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阿甘本?

为什么是阿甘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亚历克斯·默里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致谢
1 / 为什么是阿甘本?
核心观念
11 / 1语言与存在的否定性
23 / 2幼儿期与考古学方法
35 / 3潜能与“来临中的哲学的任务”
59 / 4政治——赤裸生命与主权权力
82 / 5姿势的家园——艺术与电影
100 / 6文学的实验室
125 / 7见证与弥赛亚时间
143 / 阿甘本之后
150 / 延伸阅读
159 / 参考文献
164 /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阿甘本,当代欧陆哲学和批判理论领域重要而饱受争议的人物,其作品涵盖了从《圣经》批评到关塔那摩监狱、“反恐战争”等广泛主题,在学界影响深远。本书是对阿甘本思想的批评概述,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阿甘本的主要思想及背景,从其第一本著作到如今的语言哲学和生命伦理学,纵览阿甘本的全部作品,详尽阐释了阿甘本的语言与生命哲学,“见证”了阿甘本的政治写作与他的美学、诗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任何希望了解现代政治和文化构造之复杂性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入门读物。

================

★★选自Routledge Critical Thinkers系列

★★那些构成了阿甘本的核心概念:语言֎否定性֎幼儿期֎潜能֎赤裸生命֎诗学֎见证֎弥赛亚֎……

★★思想背景与他所面向的大师们:海德格尔/德里达/本雅明/福柯/卡夫卡/……

★★“如果本书只提出一个关于阿甘本作品的主张,那么这个主张将是,语言哲学是阿甘本思想的核心。”——亚历克斯•默里

用户评价

评分

##对阿甘本来说,“人既是必死的,又占有语言”这个想法,与他所认为的形而上学的根本的否定性有关。这个哲学的分支假设,必须存在关于实在的原则,超越一切单个的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观念,提供“第一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开始思考存在的性质)。它经常指出,在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中缺了某种东西,一个空白,或者对阿甘本来说,就是一个否定性的“场所”。阿甘本的主张是,形而上学,甚至包括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那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都需要创造一个否定的空间,而形而上学对世界的解释的基础,就在于这个空间。语言处在阿甘本关于哲学的功能之见解的核心。“人”——通常是人的语言——的核心处有某种东西分裂了,我们通过同时尝试掩饰那个分裂来建构我们的世界,但我们也依赖那个分裂来建构可以解释我们自己的存在的叙事和故事。

评分

##从语言的分裂这一个现代经典的逻辑出发,重要的还在zoe,bios,bare life,homo sacer,例外状态,Messiah这几个概念之中。生命向zoe(没有品质的生命)与bios(政治的生命)的分裂,以创造赤裸生命而告终,所谓赤裸生命,即被排除在政治系统之外,却又矛盾地被包括于其中的生命,因为这个形象的生命,homo sacer,可以在不会引发谋杀指控的情况下被杀死。例外状态是一个内与外之间的阙限状态,它同时使二者有效。homo sacer的思考模式,先见于薇依对《安提戈涅》的阐释,其背后是一种罪的神学逻辑(参见帕斯《弓与琴》)。古典学者皆能从希腊罗马文本中发现基督神学属性,盖源于库尔提乌斯与帕斯所言的希腊中末期死亡崇拜的日消与相应宗教的勃兴。马克思主义中亦存在许多神学逻辑。

评分

##从语言的分裂这一个现代经典的逻辑出发,重要的还在zoe,bios,bare life,homo sacer,例外状态,Messiah这几个概念之中。生命向zoe(没有品质的生命)与bios(政治的生命)的分裂,以创造赤裸生命而告终,所谓赤裸生命,即被排除在政治系统之外,却又矛盾地被包括于其中的生命,因为这个形象的生命,homo sacer,可以在不会引发谋杀指控的情况下被杀死。例外状态是一个内与外之间的阙限状态,它同时使二者有效。homo sacer的思考模式,先见于薇依对《安提戈涅》的阐释,其背后是一种罪的神学逻辑(参见帕斯《弓与琴》)。古典学者皆能从希腊罗马文本中发现基督神学属性,盖源于库尔提乌斯与帕斯所言的希腊中末期死亡崇拜的日消与相应宗教的勃兴。马克思主义中亦存在许多神学逻辑。

评分

应该是截至目前中文世界里关于阿甘本最全面最清晰的导读了。作者以语言为基点和线索,串联梳理其余核心概念,赤裸生命、潜能、非作、姿势、剩余、见证、羞耻等,继而确证阿甘本学术写作的整全结构和不变的焦点。在结尾部分,还不忘讽刺赶时髦跟风玩“homo sacer”梗的批评家们“不过是作为当代学界特征的知识生产磨坊磨出来的更多的面粉罢了”。最后痛心疾首地宣称:这架全球治理机器正在有效地把我们引向灾难,而我们看起来却在无脑地拥抱那个灾难。

评分

##一本不错的导读,对阿甘本的整体思想作了简明晓畅的概述——虽然阿甘本也不属于晦涩难懂的那种。阿甘本的套路其实很好把握(“一招鲜吃遍天”,真有你的):同样是为了破坏二元对立,德里达倾向于外向的无限延异(“踪迹”),阿甘本则倾向于内部的拓扑游戏,即从二元对立(A/B)的分界线(/)入手,在这一居间的阈限空间中找到一个暧昧的契合点(既在内部又在外部,即“包括的排除”),从而使整个对立的运作陷入停顿(“非作”)。顺便问阿甘本一句:“出于某种原因”,您为何与本雅明“在某种程度上”那么像呢?(滑稽)

评分

##读《潜能》和《语言与死亡》之前的准备活动,还算是有用的一本小书。最好的部分在于用声音和语言的否定性基础把阿甘本的政治、艺术、文学理论实践串成了一条连贯的进路,揭示了阿甘本思想谱系中的激进维度。从这条谱系中摸索出一个阿甘本万能公式:A/B的分裂结构(声音/语言、书写/言说、潜能/实现、哲学/诗、主体化/去主体化、献祭/渎神)总是在生产一种位于分裂的二者之间的居间空间,这个永恒的断裂就是致力于破坏它们的逻辑的非作。虽说过于套路,但它所表现的正是一种摆脱当下的一切桎梏,迎向“来临中的共同体”的希望:阿甘本的着眼点始终在当下,不存在不变的意义、目的、手段,让行动“是其所是”,真理就是再现本身——非常本雅明了。最后一章对某些阿甘本商标式分析家的揶揄很棒。

评分

##书名换了,原名“Giorgio Agamben”,之前读过英文版,是Routledge思想家系列里比较好的一本。对阿甘本诸概念进行阐释的同时,也厘清了他与本雅明、卡夫卡、德里达、语言哲学、生命政治、弥赛亚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提及了拉克劳、墨菲、杜布勒伊等人对阿甘本的批评——阿甘本的确有简化亚里士多德之嫌。

评分

##关于艺术的部分有些没弄懂,其余很清晰。

评分

##诗是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踌躇,我觉得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浪漫。尽管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古怪的选择,但在诗节的语境中,阿甘本的兴趣是浪漫派对作品的创作,而不是对作品的执念,所有理论都充满着语言和时代的影响(说句无关的话我第一次知道犬儒式批判还是谢尔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