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吉见俊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1不胫而走的“废除文科学部”报道
媒体报道中的“废除文科学部”
对文科省的集中炮轰
海外媒体、产业界相继而来的批评
文科省通知的真正内容
2批评意见背后的潜在前提
通知的内容一年前便已公布
“废除文科学部”批评意见的背景
“挣钱的理科”与“不挣钱的文科”
3“重理轻文”构架的形成
国立大学的“文科”与“理科”
战争带来的重理路线
依然被延续的战时研究预算体制
经济高速增长对重理观念的强化
延续到后经济成长期的理科中心体制
对科学技术政策偏重理科的异议
4法人化后愈演愈烈的文理差别
国立大学法人化成为决定性一击
加速文科走弱的机制
教学与科研能力双双下滑
5“重设目标”与文科的未来
反复被要求的“组织调整”和“功能分化”
国立大学所处的危机状况
缺乏方向性的文科改革
被“创新”潮流遗弃的文科
“废除文科学部”骚动中的事实
第二章 文科亦有用
1“有用”的涵义
“虽然无用,但有价值”的真伪
大学并非为国献身的机构
大学应献身于人类的普世性
2“有用”的两个维度
完成目的的有用性与创造价值的有用性
重回韦伯
价值尺度是变化的
文理之用各不相同
3“人文社会学科”与“教养”“博雅”的区别
“文科即教养”乃是误解
包含文理双方的“博雅”
国民国家与“教养”的诞生
存在“普世教养”吗?
4 20世纪大学基础教育的变化
“教养”与“通识教育”不同
“通识教育”的局限性
“教养教育解体”的原因
“共通教育”“运用能力”带来的“教养”空洞化
5人文社会学科何以有用
“文科”与“理科”差别的出现
人文社会科学的分化与独立
新康德学派与对“价值”的追问
对文化主义的种种批评性介入
人文社会学科是怀疑人类自身的知识领域
“文科”之用绵延久长
第三章 21世纪的宫本武藏
1 “大爆发”的大学及其危机
大学整体的危机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大爆发”的大学
“报考者营销”的崛起——“寒武纪大爆发”的时代
世界规模的大学“寒武纪大爆发”
2大纲化、重点化、法人化——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大学改革
研究生院重点化、本科院系及研究生院的日美差异
研究生院重点化带来的两个结果
3谁来解决大学危机?
政府及文科省的能力限度
产业界的经验与大学改革
“大学的事情大学做主”的幻想
4改革的方向
政府及文科省对大学教育改革的诉求
流动化社会中的质量保证
产生变革主体的三个条件
5大学从甲壳类到脊椎动物的进化
日本大学中的五重壁垒
从甲壳类到脊椎动物——作为“蛞蝓鱼”的大学
6 成为21世纪的宫本武藏
引入宫本武藏的“二刀流”
美国的“常识”与国际基督教大学的教育改革
国立大学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7培养宫本武藏式人物的第一线——课堂改革
拒绝“水课”
大学教育应走向何方
第四章 人生三度入大学
1大学是人生中的过渡礼仪吗
高中与大学间的两面“墙”
入学考试改革与“学科鸿沟”的关系
2将大学定位于人生之中
最难考上的大学未必是最好的大学
从“入口管理”到“出口管理”的转变是否可行
在人生中重新定位大学
3作为人生转折机遇的大学
日本大学生年龄结构的异常同质化
处于崩溃边缘的依赖“入口管理”的大学教育
人生三度入大学
4入学者的多元化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主动学习”模式的课堂实践——以“Attack Me!”为例
批评教师观点的五个阶段
保证多样化的学生群体的质量,力推“出口管理”模式
大学教育从量的时代走向质的时代
5人文社会科学点亮新的人生
在价值核心多元化、复杂化、流动化的社会中生存
用“时间差”培养21世纪的宫本武藏
“论文撰写”的方法
从先行研究的批判到分析框架的建立
作为方法的“研究组会”
终章 普世性、有用性、游戏性
坂口安吾的宫本武藏论
从宫本武藏到哥白尼
酷似16世纪的21世纪
大学应该超越战争与政治
作为有用性基础的游戏性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

……

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彻底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用户评价

评分

##上海译文出版社新出的小开本系列,非常便携,内容也相当惊喜。“在大家争先恐后追求的目标落后于时代时,又会因为无法找到新价值,不知该向何处去而彷徨无措。”文科的价值就在这样的时刻体现。在时代冲击之下,文科何为,大学又何为?对现有的价值尺度进行反思,探索新的方向,这是文科的“长期有用”。若在错误的方向上一味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很可能造成巨大错误。若只为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而将大学炮制成一种职业培训机构,这是否真的是大学唯一的生存之道?我们需要在多元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文科教育必不可少,大学的普世性也必不可少。

评分

##废除文科学部作为由头,思考大学的危机与改革。文科有没有用,没什么好论证的,讨论再多完成目的还是创造价值、短期价值还是长远价值,都没什么太大意思,不用什么为什么,文科当然有用。 不过看过书里对大学入口出口和五道墙的讨论,感觉相比理科,文科的出口尤其是求职之难,不如在入口处便将文科的门槛提得更高。而且对本农村错题本来说确实文科更难,书里提到高中培养的是“防止失败的能力”(有想我们继承的是不是“书院文化”,但日本也没科举制啊,怎么也这么难),大学则需要“迎接失败的能力”,深以为然,无法摆脱正确答案的束缚便无法真正进入文科,并且文科需要对人对社会保持持久的探索欲,还要能有所输出,没能入门谈何出口。后面三次入大学有说第二三次再选文科,感觉也暗含提高文科门槛之意,包括对社会更深入的理解与经济条件的改善。

评分

##破除“文科无用但是有价值”的论调的讨论是很不错的 揭露出日本大学的问题也很清楚,对此中国会发现出现的问题几乎一样。也就是说东亚的教育问题是类似的 解决问题的方式似乎有点理想化

评分

日本的学历也通货膨胀了。

评分

##文科所探讨的是“何为价值”,在“神”是价值的绝对来源这一信仰崩塌后,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就成了根本性问题。而因为人会在历史中不断变化,文科就是在长时间内捕捉和定义价值尺度转向的学科,它的“有用”和聚焦短时间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理科”是不同的。当代的大学因此既需要有理科也需要有文科,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人类普世性——本书作者这样的觉悟说实话我们是没有的。

评分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评分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看纪实类图书,也是第一次在地铁上读完一本书。看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我突然对现在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开始反思我的学习生涯。当老师、同学、学校,甚至我自己都把最要紧的资源,下注给生产效率看似最高的学习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逃避。不仅世界变得狭小,我自身的价值也被侵蚀。对意义的追求不再自由,是因为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贫乏。不想被裹挟,却潜意识里捂紧自己的嘴,脑子也厌倦了思考。上班如上坟,上学如入狱。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

评分

日本的学历也通货膨胀了。

评分

##完全没想到是这样一本学术性极强的著作。从社会热议的话题到文理科划分的历史,再到大学的价值追求,逻辑严谨,论述充分,对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