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學者藤井省三專寫的一部獨特的文學史。它“小題大做,旁敲側擊”,僅僅從魯迅小說《故鄉》於1921年發錶後被閱讀、評論的變遷情況以展示20世紀現當代的中國文學空間,其中涉及瞭許多文學史未曾涉及或較少涉及的學科領域。正是傳播美學和接受美學批評方法的運用使這本“閱讀史”獲得瞭嶄新的文學是品格。這種特殊的文學試驗舊方法顯然對傳統的文學是構成瞭挑戰。
##非常有啓發,文學史的“微觀”寫法,反而更能凸顯文學的“時代敏感度”、文與道,“事實的文學”與“情感的文學”永恒交纏,今天“我”是誰,“閏土”是誰,又該如何讀寫故鄉?
評分 評分 評分##如果不是在特價書店齣現,我幾乎就錯過這本書瞭。
評分##切入點很小,但也很有意思,從文本-讀者的關係切入,利用雜誌、教科書、教案等等來進行探討,不從慣常見到的文學批評傢的視角,進行文本的深入探討,而是從文本與外部讀者的關係來主要探討有關例如意識形態的問題、國傢/國民的建構的問題,既有小的一麵,即圍繞故鄉,又有大的一麵,即涉及到中國的曆史,以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空間為背景。藉用瞭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理論,讀的時候想要提問的是,如何建構想象的共同體的方法作者並未進行分析和明說,但在具體分析中又將建構本身變成瞭一個固定瞭的觀點,例如建構共和國對於農民的問題,如何推廣國語的阻礙的問題。還是有些理論拿來就用的感覺,不太能讓我信服。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能把魯迅的《故鄉》閱讀史寫成一本書,以小見大真是高。這書不僅僅是在講魯迅,更是在講魯迅在不同時代是被如何消費的。 書中討論瞭不同時代中國人如何解讀故鄉,特彆是分析以下幾個問題:魯迅的階級和思想,楊二嫂是什麼階級,楊二嫂是應該同情還是批判,閏土是否偷瞭碗碟,我是不是魯迅本人。不同時代,這幾個問題的解答都不盡相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