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面具

逝者的面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3-2-1 平装 9787301217948

具体描述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庵上坊》(合著)。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本书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郑岩老师从考古转入艺术史,这一背景促使他的美术史研究自带考古与历史的强烈指向性。这本书分为四编,论述的问题迥然不同,但共同点非常鲜明:丧葬美术不能从丧葬文化与制度中剥离,仅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是故,各篇文章的研究逻辑亦均需要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制度以及生者如何想象、死者如何观看的角度进行。细节上,每篇都很精彩,个人觉得超精彩的包括霍去病墓石刻与博山炉等的关系,点醒梦中人之感;王阿命刻石的钩沉;很多壁画只是形式并不代表死者的劳绩;邺城规制的范式;半启门命题等。郑老师是我的乡贤,十年前读《庵上坊》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他,当时一度通过他的学生想去拜访,但一延宕就是十年。他是我的榜样。

评分

##两汉到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主要写的是两汉至唐前。康业、王阿命刻石、邺城规制、半启门几篇比较感兴趣。因为是论文集所以系统性不是很强,不过前后颇多照应处一路读下来还挺顺畅的。

评分

王阿命那篇真煽情啊!

评分

##郑岩老师从考古转入艺术史,这一背景促使他的美术史研究自带考古与历史的强烈指向性。这本书分为四编,论述的问题迥然不同,但共同点非常鲜明:丧葬美术不能从丧葬文化与制度中剥离,仅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是故,各篇文章的研究逻辑亦均需要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制度以及生者如何想象、死者如何观看的角度进行。细节上,每篇都很精彩,个人觉得超精彩的包括霍去病墓石刻与博山炉等的关系,点醒梦中人之感;王阿命刻石的钩沉;很多壁画只是形式并不代表死者的劳绩;邺城规制的范式;半启门命题等。郑老师是我的乡贤,十年前读《庵上坊》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他,当时一度通过他的学生想去拜访,但一延宕就是十年。他是我的榜样。

评分

##重读此书,觉得自己之前的短评太浅薄。作者旁征博引,观点新颖,能够于无声处听有声,不失为一本好书,此前的评价太偏僻,深感歉意。

评分

##太学术了看不太懂啊。。。桑心了。。。 2004年,陕西西安北郊上林苑住宅小区基建工地,发掘出一座北周墓葬。根据墓志,墓主名叫康业,先祖为康居国王族,他于北周保定三年(563)继承父亲“大天主”职位,卒于北周天和六年(571)。“大天主”一职文献失载,程林泉等学者考证可能与隋唐时候的“祆主(祝)”有关...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