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與詩心

法眼與詩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裕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4-12 平裝 9787516148389

具體描述

周裕鍇,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生於成都。198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四川聯閤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兼任韓國東方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蘇軾學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宋代詩學通論》、《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等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禪學、闡釋學以及俗文化的研究。

本書探討瞭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學修養和著述,宋代文人接受佛教經典的主要觀念,佛禪觀照方式在詩歌創作中的轉化,以及宋人詩論中佛禪術語的引用和演繹。試圖通過引證和統計勾勒齣整個宋代文人學佛的文化語境,深入分析宋人日常閱讀的各種佛經中的重要佛理,注重討論佛禪觀念在宋詩學中轉換的細節和過程,並對宋人詩論常見的佛禪話語的引用和演繹作齣閤理的解析。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2022085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是一部藉助一手文獻來打通釋理與藝文的成功著作。欲證“法眼”(A)與“詩心”(B)相通,輒邏輯上應有現象層麵的“A中有B”(即僧侶的文學修養)與“B中有A”(即文人的佛經閱讀、文人的佛學著述),以及顯現為文字的概念、範疇、術語、命題,或有賴文字記載的藝文行為。前後兩者分屬於間接證據和直接證據。當然,單就理想狀態講,諸如僧侶的文學閱讀、文人與僧侶的藝文切磋亦可納入考察範圍,但一來文獻不足徵,二來統計難度大。文論範疇的佛教溯源有時很難實現徹底的提純或剝離,比如“觀”,固然有佛教“以法眼觀之”後的“內觀”“等觀”“止觀”“鼻觀”“觀音”“妙觀逸想”等新構詞,但天人閤一、收視反聽的傳統卻早已存在。所以,在互動與融通視角下,找尋“法眼”帶來的新質(如鼻觀與通感、轉物與擬人、轉語與翻案)纔更現實

評分

##研究方法

評分

評分

##這本書讓我知道瞭《漁傢傲》竟然是禪宗唱道文學。我還以為就是個普通詞牌名。

評分

##周先生可說是宋詩與佛教研究的翹楚瞭。此書可作為宋詩 宋文人與佛教關係研究的入門作 有一個全景式掃描 非常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