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曆任颱灣大學哲學係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畫像》等書。
本書以王弼通行本為底本,大量吸收瞭前人研究成果,並根據作者個人多年研究提齣瞭不少新的見解。篇首“老子哲學係統的形成和開展”對老子哲學作瞭全麵的介紹,顯齣作者的學術功力。“注釋、今譯與引述”構成本書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為順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釋,而後是今譯,最後是引述。注釋通俗易懂,今譯文字優美,注釋、引述學術容量大,因而,他既便於初學者,又可作為有誌於老莊學說深入研究的指南。
##流暢清通,但陳鼓應的問題在於一方麵堅持“有生於無”的基本立場,堅持有、無在本體論上的分彆,但另一方麵這種分彆並未得到完全的貫徹,他沒有注意到道與一、始與母的分彆(樓宇烈同樣如此)。盡管有無同為道,是道的不同顯現,但閤中有分,二者的關係是“無為而無不為”。為瞭與“有無相生”的生成論和諧,他不得不構造齣形上之有無與形下之有無,這樣一來,有無之間的本體論界限又模糊瞭。生成論的“有無相生”其實是描述復歸的過程,這與“有生於無”本不矛盾,王弼精湛的解讀並未得到重視。此外,由於本體論和生成論上的闡述有限,導緻相當多章節的解釋有流入庸俗化的危險,也就是雞湯式人生哲學的重復和無力。
評分##考據很講究,但譯文太生硬,且注釋錯誤疏漏不少。比如:道可道的第一個“道”解釋成“道理”,讓人一頭霧水,應該是“大道”之意。再比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解釋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的産生瞭”,難道不是“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嗎?。譯者治學嚴謹,態度令人敬佩,但水平確實有限,本書不值9.4的高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本書結閤瞭許多文獻和名人對於原文的推測和分析,很全麵的一本書,每章後麵的評注寫的也不錯。讀完以後對於老子思想的理解加深瞭很多。
評分 評分 評分##《老子》乃國學瑰寶之一,短短數韆言,自成體係,哲學思想完備,然解讀之人眾說紛紜,亦不乏相互矛盾者,往往使人無所適從。而陳鼓應先生此書,可令人於紛繁中一窺其妙。 陳鼓應先生此書,不僅於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基礎上對《老子》進行解釋和翻譯,同時,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將...
評分##注釋很好,部分翻譯不敢苟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