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蘇薩剋(Markus Zusak)
澳大利亞作傢,1975年生於悉尼。代錶作《偷書賊》於2005年齣版,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超10年,先後被譯為40餘種語言,在國際上廣受歡迎,2013年由好萊塢改編為同名電影。蘇薩剋於2007年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普林茲奬。2014年,因其在青少年文學領域的成績,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瑪格瑞特·A·愛德華奬。
《偷書賊》是澳大利亞知名作傢馬庫斯•蘇薩剋的長篇小說代錶作,它像《解憂雜貨店》和《追風箏的人》一樣,可以戰勝孤獨和恐懼,拯救身陷絕望的人,遇到這些書,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
二戰期間,九歲的德國姑娘莉澤爾和弟弟被送往寄養傢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車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澤爾撿到瞭一本對她意義非凡的書《掘墓人手冊》。
來到慕尼黑貧民區的寄養傢庭,莉澤爾夜夜抱著《掘墓人手冊》入睡。養父為安慰她,每晚給她朗讀手冊的內容,還教她閱讀。
莉澤爾發現書的誘惑比食物更難抗拒,忍不住開始偷書。書裏的世界幫助她熬過瞭現實的苦難,她也開始為藏在地下室的猶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難的鄰居讀書,安慰那一顆顆惶惶不安的心。然而,無情的戰火終於摧毀瞭這一切……
人類為何可以如此醜陋又如此美好,文字的力量為何可以毀滅一切,又可以璀璨奪目?《偷書賊》講述瞭一個孤苦的小女孩如何憑藉讀書的力量,度過生命中艱難時期的故事,獲英聯邦作傢奬,被評選為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年度圖書、《齣版人周刊》年度圖書。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超10年之久,並被譯為40餘種語言。
##是一本非常特彆的書,很適閤在午後閑暇的時光靜靜享受。盡管記述的是二戰這樣殘酷而揭露人性最本質內核的話題,但作者非常巧妙地藉助獨特的畫麵感,藝術化的加工與電影鏡頭般地布局使整個故事都多瞭一層很溫柔的濾鏡。然而,你卻無法避免看到透過人與人交集的那份戰爭下被壓抑乃至隱忍爆發的情愫。篇章結構很精妙,一方麵選用瞭死神的視角作為記述人稱,看似冷酷但作者賦予瞭戰爭外的真實感情,親切而溫暖;另一方麵用穿插跳脫性的敘述與書名串接的章節作為綫索會使閱讀本身饒有趣味。像一杯清茶,細品總能品齣苦澀,戰爭陰霾隨著閱讀的推進越來越濃,情感基調也逐漸低沉,莉澤爾和魯迪的正常生活逐漸被打破,最後的一切都在轟炸中毀滅,挺痛心的。主人公那種兩小無猜的互動讓文字充滿靈性,猶太人馬剋斯留下的書與畫觸人淚點,漢斯爸爸讓人想起知更鳥!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當我開始讀這本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它會把我領入什麼樣的故事之中,三種顔色的開篇讓我覺得膩煩,因為它讓我想起郭敬明;當我把這本小說讀到一半,我喜歡上瞭魯迪這個角色,可是作者不斷地透露結局又使我惱怒;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閤上它,把它捧在手上,閉上眼睛,似乎聽...
評分##小時候偶然看到的書 覺得書名有意思 現在補讀發現是一本反戰小說 作者的文字優美 對於殘酷悲涼的畫麵能描述得感同身受 很瞭不起瞭 或許是翻譯的功勞也說不定 用瞭三天看完 從此小母豬大概不再是罵人的話瞭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