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和主任,特殊津貼專傢,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同時擔任《經濟學季刊》主編,金融40人論壇成員。獲2009、2015年孫冶方經濟科學奬、頭一屆和第二屆浦山國際經濟學奬(2008年、2010年)、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奬(2008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新政治經濟學、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農村發展。
席天揚,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
本書使用符閤國際規範的學術語言,闡釋中國製度、模式和道路,其主旨是基於多學科的研究視域,從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不同的理論維度,來探討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體製的法理原則、政治基礎、經濟績效和治理邏輯。所謂 “中國新敘事”,是試圖構建一種創新性的語言,闡述中國特色政治、經濟體製的運行機製,使得中國道路和模式成為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敘事,用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講中國的故事。它在邏輯上涵蓋瞭中華民族五韆年文明積澱的治國理政智慧,自鴉片戰爭以來全民族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曆史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體國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探索現代化國傢道路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全麵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同時麵嚮未來,體現著繼往開來,為實現“兩個百年”宏偉藍圖而努力奮鬥的美好願景。
##側重於從微觀治理角度加入“中國模式”的討論,但依然無法迴答如何有效加總民意,如何保證overall regime accountability,這都不是設計官員激勵機製能解決的問題。姚洋寫的第一章是最具係統性的論述,相比兩年前的英文原文似乎有所刪減。其餘,張牧揚官員調動一章最佳,總結瞭不少近年的中國政經實證研究。
評分 評分##半天讀完的。幾篇文章拼湊而成,邏輯連貫性和統一性偏差,重復的概念仍然存在。前四個章節理論性較強,單就每章節而言,邏輯性還不錯,可是理論分析有些玄對玄。後五個章節,有數據,有案例,有分析框架,每章節質量較高。 《中國新敘事》力圖“使用符閤國際規範的學術語言,闡釋中國製度、模式和道路”,它似乎認為,中國模式不是一個過渡模式,而是一個已經定型瞭的模式。倘若中國模式真的已經定型,那麼對它的辯護就會方便得多。不過,《中國新敘事》一書中較少直接使用“中國模式”一詞,而更多...
評分 評分 評分##Yang Yao (2018) An Anatomy of the Chinese selectocracy, China Economic Journal, 11:3, 228-242, DOI: 10.1080/17538963.2018.1516274 姚洋, 解析中國的選拔體製:人事選拔權集中於黨,去政治化的執政策略,中性政府
評分##三星給姚洋的三篇,一星給聶輝華。學者功力對比這下差距太大。政治哲學的學者思辨功力..其他的那些“小兵”...哎。數學真的是幫大忙,最好的腦子幫你把錯誤推理排除瞭。除瞭封麵,沒有任何惡心人的東西,姚洋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