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 原名劉勇。1964年8月生於江蘇省丹徒縣。1981年入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1985年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調入北京清華大學中文係,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作品和著作有:《江南三部麯》《隱身衣》《望春風》《雪隱鷺鷥》《文學的邀約》等。《隱身衣》於2014年獲魯迅文學奬,《江南三部麯》於2015年獲茅盾文學奬。其作品被翻譯成近20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齣版發行。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天邊高懸的圓月,也許不過是隔壁投影儀打在牆上的一個幻影.
故事發生在當下的中國。主人公林宜生是在北京五道口某理工大學任教的老師,以他為中心,大學同學周德坤夫婦、好友李紹基夫婦、趙蓉蓉夫婦等八人形成瞭一個小型的朋友圈。然而,在貌似平常的日常交往背後,隱沒在深處的人物關係卻遠不似錶麵看上去那樣簡單。
一邊是以自由之名離開的發妻白薇,一邊是在落魄時匆匆齣現在生命裏又匆匆離去的神秘女人楚雲。眼前的瑣碎是實,天邊的圓月是虛;目睹的人事為假,耳聽的樂麯為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庸常的人際交往在填塞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不斷架空林宜生作為人存在的本質意義。
何為真,何為假?一段蝶化莊生的末世餘情,來如春夢,去似朝雲。標題來自德彪西的名麯,具有東方禪意的名作麯目背後,是煙霞散盡的人生迷思…
##這個故事幾乎可以改寫成一篇瞭瞭數段的文言小說,類似“宜生,蘇州人,客居京師,與達官貴人遊,休妻數日,偶遇一美女,自名楚雲,空靈俊逸,飄渺仙蹤,繾綣七日不辭而彆,生以為閬苑下凡之仙也。後數日,一綠林好漢至,告以女遭惡人毀容之厄,月照荒寺後,此生不相見。生疑此黃粱一夢也。又七年,生與妻破鏡重圓,偶與楚雲重逢。相見之時,生不知此又是一夢,抑或前夢未醒,又或此身在楚雲夢中耳。”——小說我很喜歡,那種空虛猥瑣酸而不腐的窒息感,令我深味。故事主綫猶如印象派音樂營造下的一場夢,是宜生生命裏唯一美好的體驗,虛假的令人嘆息。另外,書中幾個女性,都是三十齣頭,可我讀下來,她們和幾個男人,都是四十四五的感覺。不知是我老瞭,還是格非老瞭。
評分可以稱為“縮略版《應物兄》”。大概這批養尊處優供職於高校的老作傢們真的沒有“生活”瞭,枯竭瞭,隻剩下些描繪學術圈官場風花雪月蠅營狗苟或如何互通有無的誌趣;裏麵淨是浮泛的觀察和描寫,人物情節什麼的則更不用去奢求去細究瞭,再突兀地點綴上些自以為精緻的文化殘片,讓人感覺尷尬不已,乾癟枯燥生硬,使人胸悶。那充斥著各種品牌名稱的一段段造作文字,不知道是寫作內容從鄉土轉城市的失敗嘗試,還是被某些成名於十多年前的青年作傢脅迫的後果(誤)。總之太讓人失望嘆息瞭,本以為還在堅持寫作已實屬不易值得肯定,看完後隻想說,那些功成名就之後突然沉寂的先鋒們,很可以理解瞭,畢竟強行在優渥安適中去榨取文字,最後産齣的隻能是乾癟的紙片與滿溢的油。
評分 評分 評分##盯著《月落荒寺》這個書名,第一反應是聊齋裏那個人鬼情未瞭的故事,寜采臣和聶小倩不就是在蘭若荒寺裏的月光中相遇的嗎?待到展捲讀至第10節,纔知道書名原來是德彪西《意象集2》裏一首描寫月光的麯子,便又覺得自己先前的直觀成見似乎武斷瞭。 讀完書,我的心被一種彩雲易散...
評分##《月落荒寺》踐行瞭一種巴爾紮剋拼圖式的現實主義寫法,和《隱身衣》構成巧妙的互嵌關係,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朝著與小說的敘事意圖全然相反的方嚮飛奔而去,其結構張力正由此而生。可以說,無論是《隱身衣》還是《月落荒寺》,遍布故事細節中的那些疑惑、恐懼、猶疑和追問,最後都共同指嚮一個形而上的“大哉問”:“何為真正的生活”?非常非常喜歡,非常非常推薦。
評分 評分 評分##可視為《隱身衣》的前傳。格非學院派的學養依舊動人。小說不是故事,而是一個世界。格非呈現的就是,他所感知的荒涼與無奈的精神傢園。 錶麵上看,《月落荒寺》所講述的故事似乎並不奇特,圍繞著高校教師林宜生及其朋友圈子的事業、傢庭、愛情,格非講述瞭城市中産階級中年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妻子的背叛、離婚、新戀情的美好和麯摺、兒子的成長、朋友各自的成就和睏境……在這樣的框架下去理解,很容易將小說中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