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1
吴晓乐
台中人,1989年生,台大法律系毕业,喜欢鹦鹉。
十八岁那年遇见第二位学生,相处经验太美好,从此开始在不同人家间奔走教书的生活。
二十二岁,生怕蹲在家里成日胡思乱想,接了一堆家教工作塞满所有时段。岁月流转,得了好多故事。二十又五,她把故事逐一记下。
2014年,她将所闻所见写成故事,结集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引发大讨论。台湾公视将本书改编为网剧,与公视主频播映外,也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在无宣传的情况下,一举冲上日本Netflix人气剧集第1名。无数读者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自己。
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 -------------
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第一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有没有一个可能,是我们的社会把“亲”与“子”绑得太紧了? 在怪兽家长的背后,不过是站着一个胆怯的、害怕犯错的人啊。 这篇并不存在于原先设定的大纲中,然而,许多友人看完草稿,一致的回应是:你该着手写你自己了。其中一位朋友的说法很美:“你必须跟你教过的小孩一起站...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意义高于文学价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这种让人窒息的爱,或许可以说是有钱人家孩子通用的不幸。黑镜是完全称不上,但我更有兴趣看武志红老师写这几个案例的分析。BTW,台湾真是把大陆人伦方面的糟粕一点不剩地全兜着了。希望这个标题能传播并警醒到一些家长,毕竟苛求他们来读这本书并且反省自己还是太难了。
评分##去年电视剧版甫一问世,就引起了注意,虽未同病相怜到浑身麻痹,但仅仅就剧中几位家长的言行,对于我们代人来说就仿佛昨天历历在目。 后来看的多了才发觉,不只是大陆,整个华人世界和受儒家文化影响/荼毒的东亚社会都见怪不怪的存在这样的历史性遗留问题。 就今天回家在路边买面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唠叨自己的孩子,其措辞之苛刻居然和书中的诸多母亲高度相似。 难道我们的文化真的就只能造就出这样的父母,养出那样的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再周而复始的循环,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但根深蒂固的教育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鲜少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换个说法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宝木笑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纪伯伦特有的敏锐不但成就了诗歌王国的一首传奇,更点燃了远隔万里的我们。纪伯伦生活的黎巴嫩,其...
评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