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阪井孝一,1958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於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主攻日本史學並完成博士課程,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創價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日本中世史,尤以鐮倉幕府、承久之亂、《曾我物語》等相關研究見長。主要著作有《〈曾我物語〉的史實與虛構》(2000)、《源實朝》(2014)、《源賴朝與鐮倉》(2016)等。在研究之餘,經常做客各種曆史欄目,領銜負責NHK大河劇《鐮倉殿的13人》的曆史考證工作。
譯者簡介
王玉玲,曆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日本中世史研究,在《世界曆史》等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十餘篇。
承久之亂發生於日本鐮倉時代承久三年(1221),通常認為,這是以後鳥羽上皇為首的朝廷為打倒鐮倉幕府而發起的戰爭。朝廷一方原本形勢大好,但鐮倉幕府迅速應戰,發動大軍攻嚮京都,最終朝廷一方慘敗。承久之亂後,朝廷與幕府的實力關係發生瞭逆轉。後鳥羽上皇等三位上皇遭到流放,鐮倉幕府確立瞭對日本全國的控製,日本的權力從此傾嚮於幕府,真正的“武者之世”拉開瞭大幕。承久之亂因之成為日本曆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
但是,朝廷與幕府的關係果真是對立的嗎?後鳥羽上皇的目標是倒幕嗎?本書力圖拋開先入之見,還原曆史實像,在院政及鐮倉幕府成立、發展的曆史大脈絡中對承久之亂進行定位,對當時的朝幕關係以及後鳥羽上皇、源實朝等關鍵曆史人物做齣瞭全新的解讀。
##起兵的本意並非倒幕,而是排除幕府裏不和諧因素北條義時。在發布的檄文裏也可見一斑。通過政子的演說轉為對整個幕府的敵對。 後鳥羽“倒幕”的行為,由後醍醐到明治逐漸所構造齣來。 想知道如果源實朝沒有被暗殺,下一步公武是該怎樣的推進。
評分##被後世建構的承久“倒幕”:後鳥羽起兵的本意並非倒幕,而是排除鐮倉幕府裏不利因素北條義時,在發布的檄文裏也可見一斑。通過政子的演說轉為對整個幕府的敵對,即“因讒臣進言、踏遍賴朝與實朝之墓”後鳥羽“倒幕”的行為,由後醍醐時期再到明治倒幕纔逐漸所建構齣來
評分##三上皇配流,吃雞大賽的最高潮…
評分有些錯字。
評分 評分有些錯字。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