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哲學傢,評論傢與策展人。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留學於德國弗萊堡大學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述十餘部,從“無用”齣發,撰有《虛薄:杜尚與莊子》《庖丁解牛》《一個等待與無用的民族:莊子與海德格爾的第二次轉嚮》《無用的文學:卡夫卡與中國》,以及英文著作ChinesePhilosophyandContemporaryAesthetics,Unthought ofEmpty。
夏可君嘗試讓“無用”“虛化”以及“餘讓”等中國範疇,生成為當代世界哲學的核心概念。
序言 打開本雅明《神學-政治學殘篇》的七封印
0.1 絕對差異:上帝之國與世俗曆史
0.2 心感:逆轉的張力與整體性復原
0.3 虛無或無用:救贖之道
楔子 種子或靈丹:生命宇宙技術
一 本雅明的無用教義:彌賽亞性與自然性的雙重還原
1.1 未完成的教義論綱
1.2 彌賽亞的還原
1.3 沉默自然的還原
二 歌德的詩性源現象:自然的彌賽亞化
2.1 絕對的文學與自然的幻象
2.2 純然生命還原為自然化的生命
2.3 淚水的麵紗與救贖的密碼
三 卡夫卡寫作的道傢化:彌賽亞的自然化
3.1 詭異之道:“認認真真做某事同時又空無所成”
3.2 三重解釋學:本雅明與卡夫卡寫作的中國動機
3.3 不可摧毀之物:布萊希特與道傢式的友善
四 模仿的神學:無意記憶與現代性的救贖
4.1 藝術作品:在相似與遊戲之間
4.2 主體化的無意識與客體化的銘刻
4.3 整體性修復的胚胎:自然化的第三記憶
五 變小且消失於圖像的“小門”:彌賽亞進入世界的中國式想象
5.1 布洛赫:彌賽亞來臨的中國小門
5.2 阿多諾:世界的內在化
5.3 布伯的《聊齋誌異》與佛教式“間薄”麵紗
5.4 從變小到消失:姿態的糾正
5.5 童年之門:中國的瓷器圖案
六 本雅明的追憶:做一個莊子式的蝴蝶夢?
6.1 凱盧瓦的“石頭夢”:自然自身的書寫
6.2 本雅明的“蝴蝶夢”:感性的相似性與非感性相似性的
感通
6.3“中國哲學之夢”的思想實驗:“第五維度”之為“虛托邦”
楔子 天空、大地與海洋的戰爭
七 彌賽亞式的判教論:彌賽亞自然化的節奏
7.1 以無用為條件
7.2 彌賽亞式的判教論
7.3 時間的世界政治
楔子 上升與下降的同時性
八 海德格爾的“第二次轉嚮”:發現無用與集讓的民族
8.1 遲到的中國思想
8.2 從“另一個開端”走嚮“第二次轉嚮”
8.3 本己與陌異的悖論關係
8.4 為何海德格爾的第二次轉嚮被遮蔽瞭?
8.5 從存有的終末論到庸用的差異論
8.6 從爭奪走嚮讓予
8.7 無用的民族:三重“集讓”
九 迴縮與虛位:與德裏達、肖勒姆和莊子一道走嚮“餘讓”
9.1 守護聖名的缺失:上帝的缺位
9.2 廓納(khora):到來的虛位
9.3 餘讓:虛托邦的敞開
9.4 中國式禪讓:至高主權的讓與
9.5 莊子的餘讓:神學政治批判的嘗試
9.6 進入廓納:餘讓的培育
十 “詭異”:從海德格爾的“差異”到德裏達的“延異”及其
超越
10.1 存在論差異:早期海德格爾
10.2 蹤跡的延異論:德裏達的間隔
10.3 雙重約束:可能性與不可能性互為條件
10.4 絕境的模態:哪裏有餘地
10.5“詭異”:有用與無用的庸用論
參考文獻
關鍵詞
· · · · · · (
收起)
本雅明的《神學-政治學殘篇》是生命神學現代性的真正開始。這個片斷文本包含著解構現代神學政治的所有思想種子。本雅明對彌賽亞王國與世俗秩序的絕對區分,使得神學化的政治與政治化的神學都變得不再可能,都變得“無用”瞭。
從《神學-政治學殘篇》開始,本書踏上瞭“無用之思”的旅程,這事關現代性的生命療愈與救贖。
本書探討的問題是現代哲學如何麵對現代性危機。所謂“現代性危機”是對資本主義時代總體異化現象的一種描述,既包括現實世界的動蕩與苦難,也意指現代世界“祛魅”以來,藝術“靈暈”的消失和人性上的“無傢可歸”狀態。這種狀態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錶現得特彆明顯,身處這一時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學手稿《神學-政治學殘篇》就是麵對時代危機的深刻迴應。本書以此《殘篇》為切入點,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對政治神學和暴力的批判,特彆揭示瞭其“自然性”思想與莊子“無用之思”的相通之處,並以此綫索連通瞭中後期海德格爾的反思與德裏達的解構哲學,進而追問當代哲學重新開始的條件,在層層遞進的對話中,探尋思想的齣路和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