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究竟什么是地理?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一谈到这些问题,总有一些教地理课的老师喜欢用那些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拼写不出来的华丽辞藻,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那些从未有人听到过的遥远的陌生地方。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地理课都这么令人沮丧。有的地方还是能够让人感到兴奋的。比如说,海洋。这本书就来介绍一下令人敬畏的恐际的海洋。
内容简介
为什么船只一经过阴森的百慕大三角洲就会神秘地消失?吃下了有毒的河豚肉还有活命的机会吗?当你在海上不幸遭遇海盗时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呢?仔细阅读一下那些流浪记者们搜集并撰写的海底导游手册,了解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可怕细节,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够资格成为一名海军……
冰冷的海水、悲惨的海难、晦暗泥泞的海沟、嗜血成性的大白鲨……海洋真的那么无情吗?《无情的海洋》为你揭开事实的真相。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可怕的科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对科学的探索以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幽默搞笑的方式颠覆了说教式科普,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孩子与科学的距离,这样就轻易触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我相信,奇迹会出现在这些读者之间……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 ★家父高士其先生毕生都为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而不懈努力着。看到这套书,我真为现在的孩子能拥有如此好看又耐看的科普读物感到高兴。祝愿从今天《可怕的科学》的小读者中诞生出明天我们中国卓越的科普作家。
——高志其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 ★给附中的孩子们看这套书,大家都十分喜欢。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可以从《可怕的科学》开始。
——刘俊博士清华附中副校长 目录
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下潜之旅
无情的海洋
好多好多的鱼
深海中的宝藏
航海历程
恼人的探险
又深、又黑、又危险
海洋病了
精彩书摘
一些非常的鱼类记录打破者 最早最早的鱼类出现在大约5亿年前,它们只有4厘米长…… 它们的牙齿非常细小。今天共有25000个令人惊异的鱼种,每年还会新发现上百种。实际上,海里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鱼。这就如同把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放在一起那么多。就是那样! 最快没法抓捕的那敏感迅速的旗鱼。在短距离,它的速度是无敌的,它冲刺速度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在冲刺时它会将鳍藏在身体两侧,这样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最慢海马不仅是长得最古怪的鱼,(它们怎么会长出马形的头部?)也是游得最慢的鱼。一条海马在焦急时要花整整3天才走完l千米的路!还有奇怪的呢,海马生育了小海马以后就会死去。公海马的腹部长有一个袋子,雌海马把卵喷到袋子里面后,就离开公海马游走了。两周以后,成百个小海马仔就会从袋里钻出来。它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学习直立着游泳! 最棒的飞行者为了避免被饥饿的敌人咬住,飞鱼能跃出海面在翅状的鳍的帮助下在空气中滑翔,就如同一架微型鱼形飞机。有时它的敌人会试着去追赶它。一只船上的猫就曾因为想抓住一只跃过甲板的飞鱼而落进了大西洋里。 最小的在蔚蓝的大海里遨游的最小的鱼是那微小的来自印度洋的虾虎鱼,虾虎鱼小得出奇,它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个汤匙里来回游泳。 最老的被公认活得最久的鱼是一条88岁的美洲鳗,叫普特,它于1860年诞生于马尾藻海(大西洋的一部分),但它的大半生都是在瑞典的水族馆里度过的,最后,它死于1948年。判断一条鱼的年龄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必须抓住并杀了它。然后你得去数在它鳍上和骨头上的生长线。真是件麻烦的事情! 巨大的体积差别在古老的海洋里生存是很艰难的,被别的鱼吃掉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因此海洋里的翻车鱼就会排下上百万个卵以保证会有一些卵存活下来。新生的翻车鱼就像豌豆那么大,但不用太久,等到了成年,它们的体积会增加上千倍,就像一个小卡车那么大那么沉。真恐怖! 吃起来风险最大的鱼如果你真的想拿命去赌一把,就试着尝一小块致命河豚吧,那可是海洋里最致命的鱼。尽管如此,在日本它还是被奉为一道美味,日本人称之为“福鼓”(河豚)。河豚的心脏、肺、血液和内脏都是有剧毒的。即使是小小的一口都可以致命,厨师们会接受特殊的训练取出那些有毒的东西。但如果他们搞错了可怎么办呢?一个小小的失误可就要造成千古遗憾了。 首先,你会感到全身变得麻木,然后开始颤抖。有治吗?说实话,真的没什么有效的方法,不过据说将自己埋进泥里直到脖子以上会有所帮助! 最贪吃的鱼鱼也会晕船的——这是真的!尤其是当你在一个桶里摇晃它们时(可别在家里试这个!)或者当它们自相残杀得昏头昏脑时。不管怎样它们比不上举止粗鲁的青鱼那么贪吃,青鱼会不停地吃直到自己吃得吐出来为止,然后,接下来它会把自己刚吐出来的食物再吃一遍!恶心死了。 最大的收获(捕)1986年,一条挪威渔船一网捞起了1亿2千万条鱼,那是足够供每个挪威人分30条鱼的量,一网捞起的最大的一条鱼是一条非常巨大的白鲨。它称起来有1吨重。 除了鱼以外海里还有很多别的…… 地球上什么是甲壳动物 严格讲,甲壳类动物不是真的鱼,它们是像虾、蟹、龙虾这样的生物。它们中的多数都有坚硬的外壳来保护它们柔软的肉体。并且大多生存在水中,除了木虱——你没准可在花园的石头下发现其中一只。 最大的甲壳类动物是日本的蜘蛛蟹。它们是如此巨大,你可以把一匹马置于它前面的两爪子之间。它们也被称作高跷蟹,因为它们的腿是那么长。有记录的最长的跨度有3.6米,重18千克。这些巨大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海底,它们吃其他的甲壳类动物、蚯蚓和软体动物。它们不会接近你,除非你的脚趾靠得太近妨碍了它们。 谈到脚趾,你应该观察一下拳击手螃蟹,它有着一双最肮脏的钳子,它在每个钳子里都握着带刺的海葵来蒙骗大家,当敌人靠得太近时,这只暴躁的甲壳类动物就会将海葵用力甩在敌人脸上。干得漂亮!因为它的“手”上总是抓满了东西,所以它不得不用脚吃东西。 以尺寸来说走在另一个极端的是豌豆蟹。他们住在贻贝和虫土蛎的贝壳内,从它们的腮上捡拾残余物充饥。当然尺寸并不说明一切。磷虾虽然很小,但却可以以数量取胜,它们总是巨大的一群游在一起,整体称起来有1千万吨重。这些磷虾群大到可以被太空中的卫星辨认出来。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包括鱼、海豹以及巨大的蓝鲸。另外它们可以很快成为你的菜肴——在俄罗斯,捕捉磷虾相当快,但磷虾的烹饪可比听起来要讲究得多。 1.第一步先捕回一些磷虾,那可不容易,这个最大的群体生活在冰冷的南极海域。拜拜! 2.快点加工它,磷虾走味非常快。哇! 3.给它加些调味料,除了含含糊糊像鱼似的,尝不出更多的味道。 4.最后但不是最少的,找一些其他食物给蓝鲸吃,一定要确保食物充足…… 如果你在等待一顿不太麻烦的午餐,龙虾如何?龙虾是如此美味以至于今天人类已成了它们的最可恶的敌人! 龙虾通常是棕色及带斑点的,不过,当厨师把一只龙虾放进滚开的水中后,只6分钟它就变成鲜艳的粉色,这就算是做好可以吃了。很残忍对吗?确实有一位厨师也这样认为,因而他在烹饪龙虾之前会试着摩擦龙虾的背部来催眠它,这样龙虾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每年秋季,成千的美国多刺龙虾会沿着大西洋海底艰苦跋涉几百千米。它们排成单行为了安全紧紧跟着前面的龙虾往前急赶。它们日夜兼程,在一起的可以有60多只之多,并且穿越50千米都不休息。而这令人费解的旅行的目的就是去寻找新鲜的食物供给。当海水温度骤降时就是它们启程的时间了,那时伴随着的还有第一次冬季的暴风。在它们的生命结束在锅里之前,它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前言/序言
说起地理,那可真是个可怕的词,对不对?地理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就是那些古老的连你都写不出名字来的老国家里的乏味的山谷里流淌的那些无聊的古老河流呢?是的,地理说的就是这些事情,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不过,记住千万别让你的老师讲得太细,因为你要知道,这些地理老师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那么地理学家都做些什么呢?试一试盯着窗外好好看看外面,看见什么了?一排树?天空的云彩?起伏的田野?伸向城里的大路?(还是小狗挖出了你妈妈引以为骄傲的大丽花?)
恭喜你!你是一个地理学家了。为什么?因为地理是由两个古老的希腊单词组成的,它们的意思就是描述世界的科学。就是你刚才一直做的那些事情(当然小狗除外)。
但地理也可能被人们大大地误解,就拿我们这个被称作地球的星球来说,这种称呼本身就不很恰当,因为这个星球更多的是被水而不是被土地覆盖着,所以我认为称这个星球为“海洋”会更好些。所以我们这本书就来介绍一下令人敬畏的恐际的海洋。
在讨厌的海洋里,你可以……
·与深海潜水员迪克一同潜到海的最深处。
·查出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沉底儿了。
·看看你是否具备参加海军的条件。
到那时,你就不会再觉得地理是无聊的了。
迷失的星图:深空遗迹的召唤 作者: 艾拉·凡恩 适合年龄: 11-14岁 类型: 科幻冒险、解谜、太空探索 页数: 480页 --- 故事梗概 在距离地球数千光年的“寂静星域”,一艘被时间遗忘的探索飞船——“奥德赛号”的残骸,静静漂浮在冰冷的太空中。故事的主人公,十四岁的宇航学院学生,莱拉·维恩,一个对古代星际文明抱有近乎狂热兴趣的女孩,意外截获了一组模糊的加密信号。这些信号的源头,正是那艘传说中在五百年前神秘失踪的“奥德赛号”。 莱拉的父亲,一位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正是当年“奥德赛号”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他在失踪事件后便销声匿迹,留给莱拉的只有一本日记和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星图碎片。莱拉坚信,父亲的失踪与“奥德赛号”的秘密有关,而那组信号,就是解开一切谜团的钥匙。 不顾航天局的禁令与学院的警告,莱拉利用母亲留下的私人飞船——一艘经过她自己改装、性能平平但速度极快的“信天翁号”,带着她的智能机器人伙伴——一个脾气有点古怪、但计算能力超群的六足机器人“齿轮”,踏上了前往寂静星域的危险旅程。 深入寂静星域 寂静星域并非一片虚空。它被一层被称为“以太迷雾”的物质包裹,任何常规导航系统一旦进入,就会彻底失效。莱拉必须依靠父亲日记中记载的古老、几乎被遗忘的“恒星漂移计算法”来规避危险的引力漩涡。 当“信天翁号”穿过迷雾,眼前的景象让她屏住了呼吸:那里漂浮着巨大的、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太空残骸,它们呈现出几何学上不可能存在的完美结构,散发着微弱的、无法被现有科技解释的能量光芒。 莱拉的目标是“奥德赛号”的主反应堆舱。她发现飞船的主控系统并未完全损坏,只是被一种奇特的生物电能场保护着。她必须利用从残骸中收集到的稀有矿物和“齿轮”的维修能力,重新激活一套紧急导航系统,才能进入船舱内部。 遗失的文明与“回声”系统 进入“奥德赛号”后,时间仿佛停止了。船舱内的一切都保持着失事那一刻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金属和臭氧混合的独特气味。莱拉和“齿轮”发现,船员们并非死于爆炸或撞击,而是仿佛在一瞬间被“抽离”了。 真正的线索隐藏在船载的“回声系统”中——这是一套用于记录深空环境数据和船员情绪波动的实验性系统。莱拉通过破解船载日志,发现“奥德赛号”在抵达此地前,曾接收到一个来自未知源头的“召唤脉冲”。这个脉冲似乎激活了船上科学家们一直研究的一种被称为“共鸣晶体”的古代外星技术。 随着莱拉的深入探索,她逐渐拼凑出五百年前的故事:这批科学家发现了某种超越他们理解的宇宙规律,这些规律与人类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危险的“共振”。他们并非被敌人消灭,而是无意中触发了某种维度转移的机制。 危险的追逐与抉择 莱拉的行动并未完全隐秘。她无意中启动了“奥德赛号”上的一个远距离信标,吸引了银河系中一个臭名昭著的走私集团——“暗影掠夺者”的注意。这个集团的首领,冷酷的科萨克,觊觎着“奥德赛号”上可能存在的先进能源技术。 莱拉和“齿轮”必须在躲避科萨克飞船的追捕、解开“共鸣晶体”的真正用途、并试图定位父亲下落的复杂局面中周旋。每一次成功的解谜,都会伴随着一个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 “回声系统”的最终记录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莱拉的父亲并未失踪,他成功地利用“共鸣晶体”将自己和部分船员的意识转化为了纯粹的能量,进入了晶体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文明免受他们发现的某种“宇宙级噪音”的侵扰。 终极谜题:晶体与回归 莱拉终于来到了“奥德赛号”的核心控制室,那里悬浮着一块闪烁着柔和蓝光的“共鸣晶体”。她意识到,要找到父亲,她必须激活晶体,进行一次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意识连接”。 但激活晶体,需要一个强大的、未被污染的生命信号作为引子。科萨克此时也追击而至,他企图用蛮力夺取晶体,这将导致晶体能量失控,引发一场覆盖数个星系的灾难。 莱拉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下三重任务: 1. 修复导航系统: 引导“信天翁号”进入一个特殊的引力稳定点,作为能量释放的锚点。 2. 对抗掠夺者: 利用“齿轮”改装的应急防御系统,牵制科萨克的攻击。 3. 面对抉择: 决定是否牺牲自己短暂的身体存在,以意识形态进入晶体,与父亲取得联系,并继承保护这个秘密的责任。 在混乱的战斗和紧张的破解过程中,莱拉通过与晶体的连接,看到了宇宙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明白了父亲的牺牲。她不仅找到了回家的路,更重要的是,她理解了科学探索的真正意义——不是占有,而是理解与守护。 最终,莱拉是否能成功地在不释放出威胁宇宙的“噪音”的前提下,与父亲完成一次短暂的、意义深远的对话?她又将如何处理科萨克和那批试图窃取遗迹的势力?《迷失的星图:深空遗迹的召唤》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智慧,以及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归属感的动人故事。读者将跟随莱拉,体验一次充满古老文明谜团和未来科技挑战的星际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