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開放你的人生》五十位社會各界精英人士聯袂推薦,二百名開放式人生實踐者經驗總結!《開放你的人生》融開放式人生鮮活的案例和哲理性的醒世妙語為一體,激勵廣大的中國人,尤其是有誌青年,衝破封閉的囚籠,敢於解放自己的人生,勇於追求人生的成功。強調生活在開放的時代、開放的中國,如果渴望人生的成功,除瞭開放人生,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內容簡介
《開放你的人生》契閤開放的時代,開啓瞭一場意義深遠的人生價值觀討論,倡導開放式人生,呼喚人生也要開放,它或許將徹底改變我們許多人的人生命運,並進而推動中華民族深化開放,走嚮世界。《開放你的人生》融開放式人生鮮活的案例和哲理性的醒世妙語為一體,激勵廣大的中國人,尤其是有誌青年,衝破封閉的囚籠,敢於解放自己的人生,勇於追求人生的成功。強調生活在開放的時代、開放的中國,如果渴望人生的成功,除瞭開放人生,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作者王輝耀先生是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擁有豐富的開放式人生閱曆。《開放你的人生》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基於對200多位中國開放式人生實踐者的奮鬥傳奇和成功經驗的分析和感悟,揭示瞭開放式人生大趨勢,展示瞭開放式人生的多姿多彩,總結瞭開放式人生成功的十大要素,探討瞭開放式人生的行動路徑,為中國當代青年和正在奮鬥前行的人們提供瞭人生成功的法則。
作者簡介
王輝耀,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商會創始會長及2005委員會創始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閤作學會副會長,全國青聯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北京市政協顧問,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兼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美歐亞國際商務谘詢公司的董事長。
曾任國傢對外經貿部官員,加拿大駐香港領事團首席商務經濟參贊,全球最大工程谘詢公司SNC—Lavalin國際公司董事經理和世界第三大項目管理公司AMEC—Agral國際公司副總裁,並擔任過GE、西門子、ABB、三菱、阿爾斯通等多傢跨國公司的高級顧問。
在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上被譽為“新華商的代錶人物”,被國傢發改委《中國投資》雜誌評為中國首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其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奮鬥經曆和發展軌跡,堪稱開放式人生成功者的代錶,《嘹望》周刊評價說:“王輝耀從北京到海外的遠徵,無疑是中國更加開放所産生的獨特現象之一。”
在東西方溝通、國際商務管理和國際人纔方麵有著廣泛的實踐和研究,發錶相關著作和暢銷書多部,包括《我在東西方的奮鬥》、《新華商之路》、《MBA通纔之道》、《海歸時代》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凡係統,開放則生,封閉則死。人亦如此。
——牛根生 濛牛集團創始人
開放改變人生!
——王波明 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乾事
開放你的人生,為祖國的發展創造奇跡。
——鄧中翰 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
我們的實踐讓我堅信,開放是民族復興之路,是個人成功之路,是我們未來堅定不移的選擇。
——田溯寜 中國寬帶産業基金董事長
開放人生,戰無不勝!
——馮侖 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
《開放你的人生》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在這個時代中的成功要素,開放我們的視野,相信讀者一定會從中受益良多。
——李一 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
我和輝耀從安外大院成長走齣,就是最具體最重要的開放人生。
——陳東升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開放你的人生》是一本承前啓後的許多心靈的記錄!
——瀋南鵬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閤夥人
《開放你的人生》係統地分析瞭在新的時代,如何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自己的人生,以尋求突破,開闊視野,取得成功。
——陳宏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開放的中國,也開放瞭我們的生命。願輝耀的書如春風吹拂大地,催開那些尚未開放的人生!
——徐小平 新東方集團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目錄
導言 開放的時代,成就開放式人生
開放的時代,人生也需要開放
開放式人生的十大要素
第1章 心態開放——開放式人生的起點
心態開放,纔能導引開放式人生
開放式心態的基本構造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心態開放三部麯:眼界、腦界、胸界
第2章 視野開闊——開放式人和珠環境突圍
提升人生高度,擁有國際視野
開拓視野,剋服自身盲點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打破時間和空間限製
上萬維網,交八方友,打破信息和圈子限製
做多元事,成多元纔,打破專業和技能限製
第3章 擁有自信——開放式人生的立身基石
自信是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
真正的自信來源於恰當定位
自信是怎樣煉成的
警惕自信過頭癥
第4章 富有膽略——開放式人生的重要素質
成功人生,需要一顆冒險的心
擁有膽略纔能贏得冒險
激發勇氣和膽量的四大要素
升華膽量為膽略——優勢戰略
第5章 有效策劃——開放式人生的自主途徑
自主人生,首需策劃人生
人生策劃的SMART原則
人生策劃三部麯
職業策劃:最重要的人生策劃
大學策劃:職業策劃的啓動期
第6章 高效行為——開放式人生的勝利保障
敢於行動,人生纔能成功
把握機遇,就是及時行動
管理好我們的行動力
最高效的行動原則:要事第一
第7章 不斷創新——開放式人生的核心能力
唯有創造,纔能實現人生跨越
開放式學習:從觀念和意識上解放創造力
如何鍛造自己的創造力
成為創造型人纔的四個關鍵
讓人生富有創造力——善於人生轉型
第8章 整閤平颱——開放式人生的事業依托
人生宏圖須在平颱上展開
搭建開放式的事業平颱
整閤平颱的四大利器
讓你的平颱國際化
第9章 構建人脈——開放式人生的無形資源
人人都是圈中人
人脈——圈子的核心
構建自己的人脈圈子
開拓人脈圈子的主要路徑
如何在圈子中廣受歡迎
第10章 打造品牌——開放式人生的公信名片
開放的時代,你就是品牌
成功個人品牌的內涵
如何塑造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推介的有效工具
對個人品牌做齣函承諾
結束語 一切都是為瞭人的開放
成功人士名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章 心態開放——開放式人生的起點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急遽變化的年代。
世界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過,美國次貸危機,中國跟著感冒發燒;南方發生雪災,北京菜價跟著漲三成。中國民族企業的驕傲——聯想的總部竟然是在美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廣東幾乎可稱得上世界工廠,中國新經濟領域著名的“新企業”背後大都有著海外風險投資的身影。我們也很難去區分商品的國界:
一架美國波音747客機需約45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件來自6個國傢成韆上萬的企業。
開放已經成為瞭世界的主流,時代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全球化和互聯化的浪潮,早已經席捲瞭整個中國,使之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封閉的中國必須懷著徹底開放的心態麵對世界。
皮尤的調查報告分析原因時認為:中國和印度在開放中獲得瞭實質性的進步,西方國傢卻遭遇瞭貿易赤字增長、工作崗位嚮亞洲流失等經濟問題。本來,世界各國經濟彼消我長、彼追我趕的局麵很正常,但東方的心態因此更加開放。這個調查報告正是一麵鏡子,正如溫傢寶總理所說的一句話:“國傢雖小,開放兼容乃大。”同樣,國傢雖大,保守封閉乃小。百年前的中國就有過深刻的教訓。
開放首先源於心態。
國傢如此,社會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心態是人的意識、觀念、動機、情感、氣質、興趣等心理素質的綜閤體現,是人內心對各種信息刺激做齣反應的趨嚮。這種趨嚮對人的思維、言行、情緒、思想具有導嚮作用。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也會有什麼樣的理想、目標、規劃、個性。西方哲學傢J·E·丁格曾如此說:“關鍵的不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而是我們的心態。”
開放的心態,是一種主動進攻的強勢心理,也是一種勇於進取開拓的奮鬥哲學,一種積極溝通與閤作的處世原則,更是一種心胸開拓的生活境界。心態開放,能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反之,封閉和保守的心態,則是一種弱勢和防守的心理,一種圍牆的文化,一種固步自封的被動挨打哲學,這足以使強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使弱者更弱。
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錶、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曾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07年年會上發錶演講說:中國必須采取一種更加寬容、理解、包容的開放心態去應對一切,不以意識形態和感情劃綫,塑造開放、大度、守規則的民族形象,纔能減少整個世界存在的一些擔憂和誤解,使大國崛起成為和平崛起的過程。而當龍永圖自己以開放兼容的心態來主持博鰲亞洲論壇時,2008年4月,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海峽兩岸,都同意選擇博鰲這一舞颱——而非彆的舞颱來啓動堪稱中華民族盛事的破冰之旅——“博鰲鬍蕭會”,這也就不難理解瞭。博鰲論壇本身對各種意識和價值觀的開放、多元、兼容,注定瞭自身能夠承載這一以對話為主鏇律的曆史風雲事件。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副局長範文仲,就把心態和製度並列為造成中國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之間差距的根本原因:“政治觀念和硬件方麵的差距在中國已經不是問題,經濟學研究的落後根本原因在於學術、教育製度的缺陷和學者心態的差異。”
在當今開放的大潮當中,人們曾經熟悉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果心態不夠開放,其結果往往是自釀苦酒:越努力奮鬥,路卻越來越窄;越主動交際,就越得罪更多的朋友;做很有意義的事情,也一樣遭遇很多善良的本應該支持的人的反對。
心態開放者,通常先有問題再有答案,有證據纔有事實,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心態保守者則常常先有立場和結論,先有思維和方法,常常以一元化的價值、一成不變的方法處理事情,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梅菲特(北京)公司董事長喻恒曾這樣形容心態帶給人生的變化:“世上有四種不同的人:第一種人是口袋裏沒錢,心裏也沒錢,他可以比較輕鬆地過一輩子;第二種人是口袋裏沒錢,心裏有錢,他會痛苦地過一輩子;第三種人,口袋裏有錢,心裏也有錢,他會纍一輩子;第四種人是口袋裏有錢但心裏沒錢,他就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因此,麵對金錢要有理智開放的心態,要學會支配金錢而不能被金錢所支配。”
隻有開放的社會,纔能為個人的奮鬥提供多元化而非零和競爭的成功渠道。但是,也隻有心態開放的人,纔能善於把握時代和社會所提供的機會。
心態開放為什麼能夠成為開放式人生的起點?除瞭開放的時代要求我們非如此不可之外,另外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開放的心態本身的基本構造,決定瞭它在任何時代,都應該成為一個人的重要素質。
1.強烈的進取心
如果有一種力量能使我們本能地張開雙臂去迎接人生,那就隻能是我們的進取心和誌嚮。進取心總是促使我們打開人生大門,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開放式心態的首要構成。
進取心可以包含很多詞語的含義:雄心與野心,誌嚮與欲望等。個人有強烈的進取心,纔能有改變現狀的強烈動力,纔能對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自己的抱負懷有興趣,進而尋求並肩作戰的夥伴和朋友,接納各種思想、方法、技能,越挫越勇,做齣各種各樣的人生努力。
人生猶如一次大海遠航,不知道終點,也無法迴頭,我們甚至可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嚮行駛,當然也無法規劃和勾勒齣未來藍圖。但是沒有關係,在我研究采訪的這數百位成功者當中,不少人進入現在的行業,做現在的事,完全是一種偶然。當然,沒有偶然的是這些人從還沒有成功之前,就對建立事業充滿瞭強烈的持續的渴望。
這種渴望也就是進取心,進取心與目標的區彆在於,它指嚮一個前進的方嚮,卻沒有具體的落點和彼岸。所以,大多數開放型成功者的人生也常常充滿瞭靈活的轉型和轉身,他們不會把自己封閉在某一行業、職業、專業上,就算不到現在這一領域創業,他們將來也一定會在另外一個行業創業。他們所強烈企求的隻是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成功而已。
因此,我們的人生也許不一定要擁有一個可以終生不變的目標,但一定需要有進取精神——永遠嚮上嚮前的指南針。也許眼前大霧迷茫,也許看不到前麵的終點,但我們依然要昂著頭:注視著未來的大方嚮。
2.開明大度,兼容差異
我十分崇尚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倡導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的心態還是一種心胸,這種心胸外化的突齣錶現為:
——有容人的肚量,能夠容忍異己,欣賞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就是容人。
——有容事的開明,能夠接受彆人的批評,包容甚至是錯誤的“異見”,當然也不會因為彆人的惡意批評而影響主觀判斷。法國思想傢孟德斯鳩曾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容事。
——有包容差異的頭腦,並且還善於利用各種差異所帶來的機會。
傑普培訓曾被某些媒體稱為“中國高端IT培訓第一品牌”,在海外呆過13年的CEO趙敏談到自己之所以選擇高端IT培訓作為創業方嚮,就是因為發現瞭中美之間IT業的差異。
趙敏曾打算做軟件業,但他在國內接觸不少IT企業後卻改變瞭主意。他發現中國IT企業的高端業務都很急需人纔,這個缺口跟美國的情況差不多。但差異就齣現在高端IT人纔培訓上,中國不但缺乏人纔,而且缺乏相應的培訓,層次低、不規範、不具規模,可以說高端IT培訓幾乎為零。因此,趙敏意識到這是個巨大商機:“我們一起迴國的六個人,在國外都有很豐富很全麵的實踐以及教學經驗,為何不把自己多年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國內更多的IT行業人士呢?這似乎比自己親自去做編程更有意義。”
兼容差異、開明包容的開放心態,正是這個浮躁社會所急缺的,也是我們采訪的開放型成功者所擁有的共同特質之一。
微軟的企業文化很著名,他們的企業文化當中就有一條叫“開放式交流”。它要求所有員工在任何交流或溝通的場閤裏,都能敞開心扉,完整地錶達自己的觀點,就算大傢意見不統一,也一定要錶達齣來。否則,公司可能會犯錯誤。
不排斥交流,能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社會和周圍的二切,並且能夠理解甚至認同不同人、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的差異性,這就是一種心態的開放。心態不兼容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利益對立的雙方,如醫患矛盾、房地産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矛盾,還存在於各個方麵。在我的博客留言中,就有過“海歸”與“土鱉”大戰的現象:有些“土鱉”一聽到有人說幾句國外的優點,立刻把人判定為“崇洋媚外”,並且徹底貶低留學的作用;也有些“海歸”則自以為喝過“洋墨水”,“取經”歸來高人一等,總感覺“外國的月亮纔是圓的”。
這都是不兼容、不開放的心態。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一個心態開放的人,隻會以公正的態度,在能力、品德、價值觀等各方麵去衡量人,很少以是否在海外留過學來判斷人。就如大多數跨國公司挑選人纔,更多的是看對方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有沒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而不會問對方是“土鱉”還是“海歸”。能力是任何講究效率的公司都最看重的。
3.思維靈活,善於人生調整
一個擁有開放心態的人,通常也不會是一個特彆固執的人。
心態不開放,便會意識不到形勢的變化,隻認一個理,隻信奉一元的價值觀,一條道走到黑,或者說一棵樹上吊死。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戰術是靈活的”、“事情是可以變通的”,隻要閤理,就不拒絕改變,這纔是開放者所應有的心態。《易經》裏不是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嗎?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在社會底綫認可的前提之下,沒有什麼不可以調整,重要的是要能“活”。不要怕改變,更可怕的是成為生活的奴隸!畢竟是你要適應這個社會,而非這個社會來適應你。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之初,當大多數人都還在迷戀機關鐵飯碗時,不少人就因為敢乾“下海”、“齣國”、“創業”、調整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取得成功。譬如王中軍在物資齣版社第一個辭職當個體戶,這是體製內跑到體製外,他後來創辦瞭華誼兄弟;再如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傢金岩石博士,初中畢業時到開灤煤礦當瞭七年井下維修工,後來考上大學讀研讀博留學並成為大學教師,再後來“下海”在美國創辦三普證券,並於1997年在納斯達剋藉殼上市,再後迴國在著名證券公司擔任首席經濟學傢,最後甚至去電視颱當起瞭財經節目主持人;包括我自己當年離開對外經貿部齣國讀MBA,也是人生大方嚮的調整。
4.善於主動學習和藉鑒
我曾經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彆人流血,自己得到教訓,這是代價最小的教訓;自己流血,自己得到教訓,這是代價最大的教訓;自己流血,彆人得到瞭教訓,自己還沒有得到教訓,這是最可悲的教訓。
心態開放的第四個基本構成是善於積極主動學習和藉鑒成功者,能夠與優秀者為伍,就如同與鷹共翱翔,避開失敗者驗證過的教訓。
西方有句名言:“與優秀者為伍。”目本有位教授手島佑郎,研究猶太人的財商,得齣的結論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他後來還以此作書名,寫成一本,著名的暢銷書。
不過,心態開放強調的不是環境決定人生,而是我們應該擺脫不利環境,主動進入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環境。“孟母三迂”就是個這樣的典型事例,大多數人選擇到更發達的國傢留學和遊學也是基於這樣的心態。如果齣國留學不能夠得到更好的熏陶、教育、學習、鍛煉,自然也就失去瞭齣國的意義。
我在研究中發現,絕大多數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於學習者,這種方式可以體現為進名校、拜名師、齣身名門;也可以體現在自學能力上,中學沒有畢業可以自學成纔,白手起傢,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做人和做事都一樣是種寶貴的學習。
尚諾集團(我愛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塗誌雲接受采訪時,就曾談到去世界名校學習的收獲:“1997年,我去瞭斯坦福商學院,斯坦福給瞭我一場徹底的創業洗腦。斯坦福的創業精神非常根深蒂固。那是個創業大本營,人人拿著計劃書,不是在找投資,就是已找到投資,要不就在創業投資公司工作。受環境影響,我先在美國的網絡營銷公司Digital Impact做兼職,後來從學校休學全職工作,成為公司的營銷科學傢。”
5.能夠與人溝通閤作
著名的勵誌大師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係。”中國相關的流行語則更多,如:“在傢靠父母,齣門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就是說善於與人精誠閤作纔能取得成功。
我們如何積纍人脈資源?如何保持人際關係的資源?一個創業者如何招攬人纔建立忠誠的團隊?一個雇員如何融入一個團隊,如何在這個團隊中受歡迎?……
在處理人際關係,與人溝通方麵,我始終信奉儒傢是瞭不起的專傢。《論語》裏,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真正說到瞭與人溝通、閤作的大智慧和根本原則。將自己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推己及人”,而非以自己一時的狹隘心態與人相處。以開放的心態體會他人內心,替他人先想到,彆人自然也會從心底接受你。
我們生活當中常用誤區,就是把寬容當成利人損已,不原意理解彆人的難言之處。實際上,這是一種尋求長期刊人利已的雙贏戰略。就算不能達到協議,不能進行閤作,因為理解和瞭解,也可以為下次閤作保留機會。
……
前言/序言
時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
30年,一個國度由封閉走嚮開放,從保守趨於革新,從單一漸變自由多元;30年,一個民族從經濟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走嚮崛起的新生;30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百年奧運首次光臨中國,中國廣大的人群也正遠徵海外……30年,曆史不過彈指一揮,世界便天翻地覆。與其說“改革”是30年前在曆史語境中的突圍政策,毋寜說“開放”纔是當今世界浩蕩發展的必須選擇;與其說開放是宏觀的國傢意圖、社會行動,毋寜說開放是指嚮我們每一個體的生活方式、人生願景,開放人生是個人發展的成功之道。
在浩瀚的時間長河中,個人與時代總是相遇的關係。或擦肩而過,或正逢其時,或相望興嘆,得則幸,不得則命。人到中年後,逐漸開始對時間的長度産生敏感,我越發真切地慶幸自己與過去30年中國社會的相遇。
有時夢迴曆史,設想與其他時代相遇的個人處境:如若3000年前,我這個生於封閉盆地的蜀人也許會懼於蜀道之難,而不知盆地之外竟有四地八荒,更不知有海外大洲;如若是300年前,我這個讀書人也許窮盡一生就乾一件事:皓首窮經就為擠進科舉的官僚體係,為康乾盛世的“天朝大國”添磚加瓦;又如若130年前,也許我會微微感應到洋務運動正從器物層麵開放中國社會所帶來的人生漸變……
可是,曆史沒有如若。即若真有,我還是會選擇自己與過去30年中國社會的相遇。不是因為自己在當代話語中有些許成功,而是因為這個開放時代能夠給予絕大多數人以多元自主的成功渠道,隻要個人開放,我們就有充分的機會去爭取個人自由的生命,無疆的行走,廣闊的視野,開放的人生。
中國僅僅用瞭以“開放”為關鍵詞的30年時間,就完成瞭歐洲曾遠不止三個世紀纔完成的跨越式巨變。百年前的“東亞病夫”變成今日的“大國崛起”,正源於中國將“開放”樹立為基本國策。時代的翻天覆地,日月的鬥轉星移,變遷的高速密集,讓生於這個時代本就不安分的生命不得不慶幸能有機會與這個豐富的時代風雲際會。我一直認為,我們這一代少年階段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前下鄉插隊,青年階段生活在改革開放後接受瞭高等教育,身上總有著某種揮之不去的使命情結:一方麵恪守著中國古代士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兼濟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麵又兼具現代公共知識分子探索真理和用知識發言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多年來,我也總在探索思考:個人兼濟天下有什麼最佳之道?我能否為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國韆年儒傢傳統,把“立功、立德、立言”當作人生三不朽之大事。而今天,麵對日益開放的中國社會,我的選擇也豐富起來,用自己的見識和研究為讀者勾勒時代趨勢,獻言大時代下的人生成功之道,無疑也是我能夠欣然為之並或許能真正切實見效的事。
過去的30年和未來更悠久的世紀,“開放”無疑都是我們時代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國傢和社會的繼續改革開放,勢在必行。但是,中國開放的深化和發展,成為遍及整個社會的共識與現實,要在整體上呈現開放、自由、民主、多元、和諧的形象,就必須推動個人走上開放之路。同時,個人要在開放時代中同步而行,乃至超前發展,甚至是要在任何一個時代自主人生,也都必須走嚮人生開放之路,踐行開放式人生!而遊走東西方的經曆,也讓我更加堅信:在開放的時代想獲取個人的成功,個人的“基本國策”也必須寫上“開放”。
作為改革開放30年的見證者,我的個人經曆正是一麵小小的鏡子,以之能窺見個人成功與時代開放的諸多關係。少年時代,因為父母在鐵路部門工作,在那個並不開放的年代我有機會坐火車遊曆各地。每每北上,通過寶成鐵路翻越秦嶺,越過橫亙在盆地與中原之間的這道巨大屏障時,我總是徹夜難眠——秦嶺那邊就是外麵的世界瞭。在秦嶺諸峰中有一座峰名為定軍山,那裏埋葬著諸葛孔明。兩韆年前,諸葛孔明六齣祁山!從此又有多少蜀人,走齣劍門關,衝齣夔門化魚為龍。成都武侯祠祭奠的諸葛孔明不是蜀人,但他卻成為深居盆地的蜀人走嚮更廣闊天地的一個指引。生長在四川盆地的人常常有自得的心理,天賜天府,富饒安逸常使人樂得其所,不思進取,所以有“少不入川”的說法。年少的我並不安分,崇拜諸葛亮,不僅因為他是傳說中智慧的化身,更因他六齣祁山的開放之舉。30年前的高考,使我真正有機會翻越秦嶺走齣封閉的盆地迎嚮開放的人生。在廣州,麵朝大海的改革開放前沿讓我知道外麵世界的廣闊,在開放的時代個人該應時而動。從廣州求學,到北京工作,再到北美留學、打拼自己的國際化事業,繼而迴歸創業,後又創辦海歸組織。世界在縮小變平,而我的心卻在變得開放廣闊,個人的經曆在變得厚重,心中的那座秦嶺已經被我真正翻越。
20餘年來,我留學、工作、訪問和遊曆過世界上幾十個國傢,置身祖國之外,也有機會拉長距離去學習、比較、體味從器物到製度再到文化之根的差異,同時更對30年來中國人的開放和崛起帶給世界以及中國自身的影響有著深刻的感受。
這些年,我在海內外結交瞭眾多人生成功的朋友。特彆是最近幾年來,通過采訪、書麵約稿和平素接觸等方式,我深入研究瞭200多位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在與這些公認的成功者們共事、交流、溝通中,我發現他們性格各異,背景不同,成功軌跡大相徑庭,同時,身上無不閃爍著開放的智慧,身後無不隱藏著突破常規的人生抉擇。要尋找他們的共性,總結他們的成功之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成功者輩齣的時代,經常有人在總結和研究成功的秘方和捷徑,但個人真正成功的價值觀和理念要素是什麼,卻鮮有人進行過基於大量案例和實證研究後的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跨越30年的曆程,並且在進一步深化之中,確實有必要將那些30年開放大潮中獲得成功的中國式人生模式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和歸納,將其成功要素提煉齣來,以便幫助更多的中國人。我還很慶幸我經常有條件、有機會、並且能以客觀開放的心態去跟這些成功者交流和溝通,並能總結這批開放時代如魚得水者的人生實踐曆程和人生智慧。
我在研究這200多位開放型成功者人生經曆的基礎上發現:當代成功者除瞭有著中國人一貫秉有的勤奮、執著、聰慧外,還具有開放的人生理念和開放的人生經曆,並且能夠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開放自己的人生,解放自己的人生,自主自己的人生。因此,我把這一批改革開放後湧現齣的成功人群體稱之為“開放式人生的成功者”。
時代也呼喚著我們力倡個人開放,隻有個人開放瞭,國傢纔能最後開放。我之所以大力倡導個人開放的人生理念,不僅僅因為中國今日的崛起,得力於過去30年宏觀性的國傢對外開放,而且真正能長久支撐中國成為大國還必須有具備大國開放心態和素質的公民作為基礎。何之謂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傢雖小,開放兼容乃大”。個體必須走嚮人生開放,使開放成為人生的“基本國策”,成為一種民族和社會的共識,纔能匯促中國實現“大國崛起”,纔能聚促中華民族走上“復興之路”,自身也纔能與時代大潮同步前行並自主人生。我認為這也正是我寫作本書的意義所在。
一個兼容和諧的國傢,其嚮心力歸根到底莫過於擁有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任何變革都是由器物始,進而製度,最終文化。改革開放30年,嚮世界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在器物的學習中進步、在製度上日臻完善,這些都舉世矚目。但是真正的文化和心態開放,根本是個體的人的開放。過去30年,我們在逐步進行前兩者的變革,那麼未來30年或更長時間呢?
多年來,我一直在國內外幾所大學做兼職教授,對於中國和西方的大學生有過全麵接觸,當然也熟悉中國青年的經曆:一方麵在中學課堂裏拋開教材鬍思亂想,另一方麵卻連吃飯時間都在聚精會神地看課外書;一方麵在大學校園裏經常逃課,另一方麵卻熱衷於交費考證和參加培訓班;一方麵畢業前為“高學費”和“高消費”焦頭爛額,另一方麵畢業後低薪就業,還被企業“指責”為眼高手低、功利浮躁、“什麼都不會做”;一方麵迫於人纔過剩的就業壓力,一方麵又受到自由創業大潮的蠱惑……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假如學習能幫助成功,也沒有人會排斥學習。我認為,其實大多數青年都很渴望得到一些有實踐經驗的“過來人”的建議和啓迪、幫助和支持。他們並不排斥學習,也都非常上進,渴望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拿齣相當一批在開放式實踐中成功和特彆有說服力的案例供他們參考。不同的時空會造就不同的人纔。中國的改革開放纔正好30年,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如果過多地強調外國的、古典的勵誌事例,我想會顯得有些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少些切實可行。因而,本書中的數百個案例幾乎都是當代中國人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個人開放鮮活的曆程。這也正是我抽齣時間和精力對成功群體進行實證研究,並寫作本書的目的之一。
梁啓超說“少年興則國傢興,少年強則國傢強”。本書的寫作非為遍行於市的眾多勵誌書增添數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導師”自詡,隻是想通過對大量成功人士的觀察和研究,結閤自己的體會,為願意閱讀本書的人,尤其是人生剛剛起步的青年人和還在奮鬥中前行的人帶來一些啓發。
謹以《開放你的人生》獻給開放時代30年的過去以及更加開放的未來,也獻給不斷加入開放行列中奮勇前行的人們!
王輝耀
2008年5月
在綫試讀
《開放你的人生》 第一部分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急遽變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