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高级英汉翻译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高级英汉翻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致礼 等 著
图书标签:
  • MTI
  • 翻译硕士
  • 英汉翻译
  • 高级翻译
  • 专业教材
  • 翻译理论
  • 实践指导
  • 考研
  • 外语
  • 语言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937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5549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页数:343
正文语种:英语, 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包括笔译、口译、理论、通识和工具书五大系列,是国内一套专门针对MTI学生编写的专业教材,具有专业化、实践性、应用型的鲜明特色。整套教材以职业翻译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应用型翻译理论为指导,配合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题训练,旨在完善学习者的翻译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习者口、笔译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高级英汉翻译》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必修课教材。全书分“概说篇”、“技巧篇”、“实战篇”、“练习篇”四编,共十八章。本着“精讲理论,突出实战,‘鱼’‘渔’兼顾,提高技能”的编写原则,《高级英汉翻译》具有以下特点:理论阐述寓繁于简,深入浅出,既秉承前人精华,又推陈出新,有助于学习者开阔理论视野,正确认识翻译的实质。书中译例丰富,语料新鲜,译例分析精准透彻,深具启发性;“技巧篇”与“实战篇”均是作者毕生翻译实践与教学的经验结
  晶,不少体会可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可以帮助学习者举一反三,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书中配有26篇英译汉练习,题材广泛,内容新颖,难度适中,长短兼顾,选用方便。

目录

第一编 概说篇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第一章 翻译的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Translation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第三章 翻译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第一节理解
第二节表达
第三节审校
第四章 翻译的方法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第一节异化法
第二节归化法
第三节二者并用互补
第五章 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
The Law of Linguistic Comparison
第六章 翻译的对立统一原则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Opposites

第二编 技巧篇
Translation Techniques
第七章 词语的变通(一)
Lexical AccommodaIion(Ⅰ)
第一节词语的增减
第二节词性的转换
第三节人称代词的翻译
第八章 词语的变通(二)
Lexical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主动与被动
第二节正说与反说
第三节抽象与具体
第九章 句法的变通(一)
Syntactic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分句与合句
第二节名词从句的翻译
第三节状语从句的翻译
第十章 句法的变通(二)
Syntactic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定语从句的翻译
第二节比较句的翻译

第三编 实战篇
Translation Proficiency
第十一章 标题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Titles
第十二章 文化词语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Terms
第十三章 比喻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第十四章 标点符号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Punctuation
第十五章 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第十六章 文体与翻译
Style and Translation
第十七章 如何使用工具书
How to Use Reference Books and Other Resources
第十八章 如何做注释
HOW to Make Notes

第四编 练习篇
Translation Exercises
Part Ⅰ The Shorter Ones
1.Three Peach Stones
2.Birth ofa Notion
3.The Asian Edge?Its Confucius
4.A Fellow Traveller
5.RollAway the Stone
6.AStraightWallIsHardtoBuild
7.I Never Stopped Believing
8.Howto Refill anEmptyLife
9.TheArt ofLiving
10.Painless
11.Basketball Legend Michael Jordan Retires
12.On Leadership
13.Van Gogh
14.0bama Is Fresh but Not Green
15.A Farewell toArms(Chapter One)
16.TheStory ofthe Trapp Family Singers(1.JustLoaned)
Part Ⅱ The Longer Ones
17.After the Oil Crisis,a Food Crisis?
18.My Son,the Storyteller
19.Emigr6 Jews Wartime Book Takes France by Storm
20.The Kinetics OfEducation:A Fathers Walk to School
21.The Diana Effect
22.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23.Adding Spice to Alphabet Soup
24.In Praise of the Humble Comnla
25.Advice toYouth
26.The Young Man Who Flew Past
Part ⅢChinese Versions for Reference
附录
Appendixes
附录一 英汉译音表
English-Chinese Transliteration
附录二 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
Dictionaries and Reference Books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Main Reference

精彩书摘

  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译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翻译标准,对于译者从事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翻译标准一直都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然而遗憾的是,就翻译标准而言,目前国内外翻译界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
  关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西方译论家作过不少论述,其中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英国的两位学者坎贝尔和泰特勒。1789年,英国翻译家、学者乔治·坎贝尔率先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即译者必须:首先,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义;第二,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第三,使译作至少具有原创作品的特性,显得自然流畅。(Venuti,1995:75)翌年,英国另一位翻译家亚历山大·泰特勒也提出了一个“三原则”,跟坎贝尔的“三原则”如出一辙: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三、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的通顺。(Lefevere,1992:128)坎贝尔和泰特勒的两个“三原则”虽有措辞上的差异,但都以“忠实”为大前提,要求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忠实地展示原作的风格,同时还要具有原创作品的通顺。
  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严复的“求信”,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这个总原则。特别是严复在1898年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严复的初衷来看,“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本意,“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一百多年来,我国翻译界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看法不一,特别是对“雅”字一直存有异议,如陈西滢在上世纪20年代末撰文说:不仅非文学作品的翻译不需要求“雅”,即使文学作品的翻译,“雅”也是多余的,是译者的大忌。(罗新璋,1984:401-403)与此同时,翻译界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雅”赋予了新的解释:有的说译文要有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要“美”;有的说译文要具有“与原文相适应的文采”……上世纪30年代初,林语堂就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三原则。(罗新璋,1884.:418)。

前言/序言

  改革开放30年,助推中国翻译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勃勃生机,蔚为壮观。今天的翻译,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上,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翻译的作用愈发突出。然而,在翻译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作为翻译人员主要培养阵地的高校,却日益暴露出其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毕业生翻译技能不扎实,知识面狭窄,往往难以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层次翻译工作,致使翻译领域特别是高级翻译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满足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1月23日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第18个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其设立无疑是继2006年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后我国翻译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的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我国的外语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不错,非常好的一本教程

评分

没想到是这么精彩的一本书。我花了两天来读,真让人手不释卷。看到梵高自尽,酸楚的泪水也汨汨而出。尽管我非常爱他,但是我依然不知道,他是那么的纯洁, 伟大。世人对他的误解至深,伤害至深。而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出身于那样的阶层,可以说他是另一个“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如果沿着他既有的人生轨 迹走下去,他未尝不可以像他的弟弟一样,做一个体面的画商。  他生来便是要做艺术家的。他的生活里容不下虚伪,无情。他是那么的炽热,坦白,他爱的那样赤诚,毫无保留。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画,因此,当他不能再创 作,他的生命便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奉献给世界的,是不分阶层的博爱和用生命画出的瑰宝;而世界回应他的,却是无尽的挫折,饥饿,疾 病,困顿,误解,侮辱,伤害。。。  我几乎可以说,他是属于“人民”的。他始终关怀着世上受着疾苦的大众,他从来没有等级的观念。他描绘农民,工人,最普通的劳动者,“吃土豆的人”。他的 播种者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有力,大步的在璀璨的麦田里迈步。   而且,他也是非常“精神”的。他的生活里有京东,但是他并不是和别的画家一样,纯粹到京东那里找乐子,满足肉欲。他尊重她们,甚至愿意娶一个年老色衰 的京东为妻。讽刺的是,他有那么多的爱,却无法得到世人的回应,给了他些许温情的,竟然是那个被世人同样唾弃的女子。他的有些举动,的确是神圣的,悲悯 的,难怪他被矿山上的人称为“基督在世”。在那里,人们不会觉得他疯狂,因为他们知道他爱他们,他为了能让他们好过一点,已经奉献了几乎所有能够奉献的。  让人感动的,是他和提奥之前的兄弟之情。没有提奥的资助和理解,也就不可能有他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兄弟两人就是一体的。没有提奥在背景里默 默做着根系,就不可能有他盛放的艺术之花。提奥无条件的支持他,几乎从来没有拒绝过他的请求,总在关键时刻赶到他的身边,为他偿还负债,把他从贫病之中拯 救回来。他们之间频繁的通信,已经让这两个灵魂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提奥虽然在巴黎过着体面的画商的生活,却无时不刻的关注着他的进展和动态。他在心灵上 所有的跌宕起伏,都通过书信让提奥感同身受。是提奥早早看出他身上埋藏的巨大潜力,是提奥细心珍藏了那700多封通信,是提奥把他的习作和画作按时间小心 的编排好。所以后人得以完整的追溯梵高的心路历程,能够离这个伟大的灵魂更近一些。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价值四百法郎。但我不能说他是不幸的。比起世上 的大多数人来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到了极致。即使他后来长寿,能看到自己的画作价钱越来越高,我想,他也会是漠不关心的。他从未因为市场的口 味而作画,他也从未为那些脑满肠肥的人作画。虽然,卖画这件事一直在困扰着他,但他的祈求也不过是卖出的画,能够让他自立,不必依赖提奥的资助而生活。对 他来说,创造是最重要的。如果什么都不能说,那么他宁肯沉默。如果不能够再创作,那么他宁肯死亡。     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两家都有不少出众的亲戚,他的姓氏在当时荷兰的艺术界鼎鼎有名。可以说他父母这一支是相对比较平淡的。然而,今日只有文森特 让梵高这个名字不朽。就像书中说的,他活着,他的爱,他的才华,透过那些灿然的画活着。不管这些画今天值多少钱,它们终究不是某个人的私藏,而能被我这样 的普罗大众看到。他的精神,他的爱,他的热望透过那些画震撼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淋漓尽致的来过这个世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熊熊燃烧过。他终于成 就了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评分

评分

看上去挺好的,一定抽空学习

评分

这本书可以作为参考,是你不错的选择哦

评分

不错

评分

第一编 概说篇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第一章 翻译的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Translation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第三章 翻译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第一节 理解 第二节 表达 第三节 审校 第四章 翻译的方法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第一节 异化法 第二节 归化法 第三节 二者并用互补 第五章 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 The Law of Linguistic Comparison 第六章 翻译的对立统一原则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Opposites第二编 技巧篇 Translation Techniques 第七章 词语的变通(一) Lexical AccommodaIion(Ⅰ) 第一节 词语的增减 第二节 词性的转换 第三节 人称代词的翻译 第八章 词语的变通(二) Lexical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 主动与被动 第二节 正说与反说 第三节 抽象与具体 第九章 句法的变通(一) Syntactic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 分句与合句 第二节 名词从句的翻译 第三节 状语从句的翻译 第十章 句法的变通(二) Syntactic Accommodation(Ⅱ) 第一节 定语从句的翻译 第二节 比较句的翻译第三编 实战篇 Translation Proficiency 第十一章 标题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Titles 第十二章 文化词语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Terms 第十三章 比喻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第十四章 标点符号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Punctuation 第十五章 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第十六章 文体与翻译 Style and Translation 第十七章 如何使用工具书 How to Use Reference Books and Other Resources 第十八章 如何做注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