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再现三百年春秋恢弘奇谲之画卷,演绎五千载华夏不可缺席之王朝。
2009年超人气网络历史小说《说春秋》横空出世!作者在前言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不可缺失的王朝?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
一口气读完春秋史,回归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
再现三百年春秋恢弘奇谲之画卷
演绎五一载华夏唯…个可缺席之王朝
天涯煮酒论史点击率创纪录2超强人气历史小说
新浪、搜狐,腾讯、网易
韩寒赫连勃勃大王黄健翔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岐山地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大幕从此拉开……
齐国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简礼,迅速强大,其后又获得“五侯九伯,女实征之”的征伐大权;在“管跑跑”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先成霸业;
楚国在南方日渐强大,裹胁周边小国成立“南联盟”,欲在周王朝搞“一国两制”,齐、楚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最终要正面接触……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在大国角力之下,是无数奇谲诡丽的历史故事,大义、私欲、智慧、权谋……中国历史上精彩的大戏上演了。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其中《副处长》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官场、职场进化手册”,自2008年7月出版以来,已经累计销售近10万册。
其中,《无间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巨著《侠义无道》创作中。另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看前面有些评论,写作者应该如何如何写,当年明月如何如何写,真有些无语的感觉了。
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写道:“‘假正经’(法国小说家拉伯雷用这个字眼来形容不懂得笑,缺乏幽默感的人),就是不经批判思考地接受大家熟悉的观念,这其实与‘媚俗’没有两样,都是艺术的三头怪敌。真正的艺术乃是上帝笑声的回音,在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令人着迷的想像世界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被别人正确地了解。”
在我看来,近年的通俗历史写作中,唯有贾志刚的这部春秋,堪称接近上帝笑声的回音。这本书注定与“假正经”无缘,与伪善的“国家主义”无缘,与那些天生不会笑的人无缘。
——网友
对现实的严肃关注和戏谑的笔法,使这部即将上市的历史正说大作,具有近期其他同类作品难以比拟的深度,而贾对春秋一朝的熟悉程度,其罗织故事的严谨和有趣的写作态度,也让人肃然起敬(我基本上是将它当成小说在读)。
——江寒烟(美女评论家、文学博士)
目录
第一章 天仙妹妹
第二章 后宫风暴
第三章 琼瑶的故事
第四章 烽火戏诸侯
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
第六章 亲娘靠不住
第七章 黄泉相见
第八章 亲爹也靠不住
第九章 荒淫无度
第十章 人鹤情未了
第十一章 挑战中央
第十二章 冒充中央军
第十三章 楚国和南联盟
第十四章 老子就是楚王
第十五章 美女是祸水
第十六章 孔父嘉的妙计
第十七章 美男也是祸水
第十八章 做人的难题
第十九章 朋友靠不住
第二十章 老婆更靠不住
第二十一章 兄弟靠得住?
第二十二章 周公主义
第二十三章 阿哥阿妹情意长
第二十四章 甜瓜命案
第二十五章 管鲍之交和管跑跑
第二十六章 鲍叔牙的妙计
第二十七章 东方红太阳升
第二十八章 管子思想
第二十九章 曹刿论战
第三十章 管仲的富民政策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齐国
第三十二章 好心害死人
第三十三章 联合国大会
第三十四章 骂人的学问
第三十五章 国家大妓院
第三十六章 三宠
第三十七章 扫荡戎狄
第三十八章 鲁国爱情故事
第三十九章 庆父与季友
第四十章 南征,目标楚国
精彩书摘
第四章 烽火戏诸侯
美人说什么也不笑
褒后的一酷到底令幽王彻底倾倒,就如歌中所唱的“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幽王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博褒后一笑”上。
许多人可能以为幽王很无聊,其实不然。作为天子,幽王其实很苦闷,因为他从来不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褒后恰恰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能够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如果他爱人民能够像爱褒后一样,那他不就是一个伟大的天子了吗?
“包子,包子。”褒后在梦中喊道,幽王被惊醒了。包子?褒后一定是在梦中想吃包子了。
幽王轻轻地起身,他要给褒后一个惊喜。
早上,褒后醒来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就闻到一股香味。睁开眼看,她惊呆了,床边竟然摆了十几笼包子,猪肉的、茴香的、蘑菇的,等等,一应俱全,而幽王正用得意的眼光看着她。
“放包子在这里做什么?”褒后问。
“你做梦直喊包子,我知道你想吃包子了。”幽王说。
褒妃笑了,苦笑,还不如不笑。不错,她是梦见了包子,可是不是吃的包子,而是褒子哥哥。看着眼前的包子,褒妃的忧思只能更深。
幽王并不气馁,他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很快,一个宫女报告说两年前她不小心撕裂了自己身上的绸衣,那个声音很怪,褒后当时笑过。
幽王大喜,立即让人去库房取来成捆的绸缎,让几个力气大的宫女趁着褒后不注意的时候撕裂。一捆绸缎撕得粉碎了,褒后还是不笑,后来不仅不笑,一听到那声音就皱眉头。
《史记》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看见没有,幽王想了成千上万的主意,褒姒就是不笑。有钱、有权、知道疼人,还百折不挠地逗老婆开心,多好的老公啊,这样的大款,今天多少人想傍啊。
幽王实在无能为力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
千金要买美人笑
幽王想到了群众路线,具体表现方式就是悬赏。前面我们就说过了,悬赏和绑架是最好的管理方法。靠绑架,幽王得到了美人,现在,我们看看悬赏的力量。
幽王告示宫内外,若是有人有办法让褒后笑,重赏千金。
群众路线一向就是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一点一再经过检验。
终于,一个人想出一条妙计。这个人是谁?虢总理。
“大王,我有办法。”虢石父是个很聪明的人,幽王已经有想法要把他提拔到三公的位置上。
“你有什么办法?速速讲来。”幽王问。
“大王,我这计策虽好,可是兴师动众,不知大王可认为值得否。”虢石父先卖个关子。
“当一个男人真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做什么他都愿意。若是能让褒后开口一笑,别说兴师动众,就是送半个江山出去,也不在话下。”
虢总理笑了,没想到幽王还真是个情种。
“大王,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因此在骊山之上建了烽火台,每隔二十里一座,直达诸侯国,但有贼寇入侵,立马点火,附近诸侯见到烽火,星夜起兵来援。如今天下太平,烽火好久不用了。大王可以和褒后去骊山游玩,夜举烽火,诸侯必然急忙忙来救,来了却没有贼寇,一个个都得傻眼,褒后见了,必然开心大笑,哈哈哈哈。”虢总理想象那个场景,忍不住自己笑了。
“好主意。”幽王大喜,当下赏赐五百两金子给虢石父,约定事成之后再给剩下的五百两。
后人都说幽王坏,说句公道话,若是没有虢石父这样的“总理”,幽王能坏到哪里去?
烽火戏诸侯
三天之后,月朗星稀,万里无云。虢总理特意挑了一个好日子,以便保证烽火能够传递出去。
一切准备妥当,幽王起驾,带着褒后,从镐京出发直奔临潼。来到骊山脚下,有轿子接着,上到山上。山上有座骊宫,虢总理早已经备好宴席,并有胡姬歌舞。
看看天色黑下来,这边开宴,那边点火。烽火台上,火焰腾腾,慢说二十里,就是五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二十里外的烽火台也连忙举火,一一传递,就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一直传到了东西南北各路诸侯那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首都有难,中央有难,天子有难。四面的诸侯看到烽火起来,立即进入一级战备,正在吃饭的扔下饭碗,正在大便的提起裤子,有的诸侯国国君亲自带队,有的派出最精锐的战车,大家奔向同一个目标:镐京。
将近三千年前,没有柏油马路,没有带轮胎的车轮,从河南、山西以及陕西各地奔向镐京,那绝对不是轻松的旅途。
午夜狂奔,星星引路,诸侯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一个信念:保卫祖国,保卫中央,保卫周幽王。在数百里的范围内,烟尘四起,车马辚辚,人喧马嘶,旌旗摇动。军队一动,后勤保障及民兵预备役系统随之而动,国家安全预案全面启动,那一天有多少人度过了难眠之夜,多少爷娘提心吊胆,此处不必细表。
天亮时分,秦军第一个来到。他们先到了镐京,发现没有敌人,听说幽王在骊山,于是马不停蹄直奔骊山。
骊山脚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山上烽火在燃烧。敌人去了哪里?秦军气喘吁吁,来回乱窜。正在此时,东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国军队来到。两支军队相会,你问我,我问你,大家都是干瞪眼。
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北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军和秦军正准备迎战,仔细一看,自己人,是晋国军队。三支军队会合,傻乎乎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骊山脚下乱成一团。
“哐哐哐,咣咣咣。”骊山上锣鼓齐鸣,火光之中闪出一个人来。谁?虢总理。
“喂,没你们事,你们回去吧。天子没事,点烽火玩玩。”虢总理的嗓门不小,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山下乱了营了,跑了一晚上的诸侯军队个个傻眼,大眼瞪小眼,像被耍的猴子一样垂头丧气,继而骂骂咧咧,呼兄唤弟,气急败坏地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褒后笑了,终于笑了。
那一天褒妃笑了好几回,因为断断续续还有卫国、宋国、陈国、虢国等十多个诸侯国军队前来保卫首都。
幽王非常高兴,立即兑现了剩下的五百两金子。
千金买笑,这个成语就从这里而来。
从那之后,幽王不断地点火,驰援的诸侯军队越来越少,逐渐地谁都不肯来了。
用《史记》的话说: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申侯妙计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转眼间,到了幽王十一年(前771年)。
太子宜臼被废之后,就在姥爷家里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八年过去了!八年哪,人生有几个八年?宜臼很郁闷。
姥爷申侯同样郁闷,女儿进了冷宫,外孙又在自己这里待业,原本两个绩优潜力股,如今都被ST了。
尽管郁闷,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怎么办?忍吧。
终于,机会来了。什么机会?第一,由于动不动就点把火玩弄大家的感情,诸侯都已经很讨厌幽王了;第二,犬戎国主派人来了,说想做点易货贸易。
犬戎生活在大周的西面,那时候是少数民族,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后来成了哪个民族的祖先,或者是直接融合到了汉族。总之,那时候他们就是外国人、野蛮人、鬼子。犬戎是游牧民族,生活要素简单,但是对于周朝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十分羡慕,而且非常需要。通常情况,他们想跟周朝做易货贸易,但是周朝一般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换不到怎么办?抢。犬戎是马上的民族,彪悍而且骑术高超,因此他们常常到边境来抢劫。但是,由于人数上和战术上的落后,犬戎也不敢太过深入,往往是抢一点儿就跑。
申国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县北部,虽说与犬戎不交界,却有些说不清楚的交情。
申侯搞了一个策划,他自己觉得这是个万无一失的策划。
具体的策划内容是这样的:联合犬戎进攻镐京。为什么要联合犬戎?因为周朝的诸侯没人会进攻镐京。那么,合作双方的利益怎么体现呢?犬戎的利益是他们可以在镐京随意抢劫。申侯自己的好处在哪里?自己的好处在于可以杀死褒后母子和虢石父等奸臣,这样宜臼就可以当回太子,申后也就可以当回王后。
有什么风险呢?申侯根本就没有去想风险。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策划,可是,申侯忽略了一点:犬戎的信用等级很低,常常不按合同执行。
所以,不论干什么,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申侯派了使臣给犬戎国主传了个口信,口信的大致内容就是那个策划的内容。当然,还带了些礼物。
犬戎国主很高兴,就像财主的儿子来请强盗一起抢财主,强盗能不高兴?犬戎国主心说你不来请我们还想去呢,如今来请,还有礼物,傻瓜才不去。
两国约好了时间,犬戎国主亲领一万五千人,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士,浩浩荡荡进发镐京。与此同时,申侯起战车一百乘,也是亲自领军,与犬戎军队在镐京会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外族入侵就这样发生了。申侯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准确地说,应该叫周奸。
前言/序言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
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那时候没有皇帝,没有三跪九叩和山呼万岁,没有奴才主子,大家平起平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有百家争鸣,有思考的权利。
那时候,有外族入侵。但是,谁入侵,谁就被消灭,最终成为我们的一个部分。
那时候,有灾难,有战争,有道义,有不道义,有人性,有非人性,有尔虞我诈,然后,有思想的爆发,有霸主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那个时候爆炸性发展,空前绝后。
春秋是一个变法的时代,改革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春秋到战国,变法之声不绝于耳,与时俱进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两个字:春秋。
《烽火连天:列国争霸的时代回响》 导言:风云变幻中的华夏大地 在遥远的东方,礼乐崩坏的时代悄然降临,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这片曾经以“礼”和“信”为基石的土地,正被一股股躁动的力量撕扯、重塑。从黄河中下游的肥沃平原,到长江流域的蛮荒之地,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称霸的野心,每一个家族的兴衰都牵动着天下苍生的命运。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时期的特定对决,而是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春秋初年到中叶,那些共同塑造了后世格局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我们追溯的是一片片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碎片:那些决定性的会盟、那些血腥的兼并、那些在权力斗争中闪耀或陨落的智慧与愚昧。这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记录,更是关于生存哲学、政治手腕和文化演进的百科全书。 第一章:礼崩乐坏与权力真空的形成 春秋之始,并非一蹴而就的混乱,而是数百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周天子的权威,如同腐朽的木梁,看似支撑着宫殿,实则早已千疮百孔。桓王东迁后,诸侯间的关系开始从恭顺的藩臣,转变为互相提防的独立王国。 本章将深入探讨“礼崩乐坏”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指贵族仪式的失序,更意味着中央集权体系的瓦解。权力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予,而是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自下而上地争夺。我们考察了早期那些雄心勃勃的卿大夫家族,他们如何在公侯名义下的遮掩下,逐步蚕食着君主的权力,为日后的“家国不分”埋下了伏笔。 重点分析了早期诸侯国,如宋国(微子、微仲的后裔如何在新旧秩序间艰难维系)、鲁国的保守与挣扎,以及卫国的复杂政治生态。这些国家如同历史的缩影,展示了在周礼的余晖中,不同政治势力如何试图维持既得利益,却最终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剧。 第二章:中原的平衡与“霸主”概念的诞生 在权力真空的背景下,秩序的维护者——霸主——应运而生。然而,“霸主”并非一成不变的头衔,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实力、信誉和军事能力的综合体现。 本书细致梳理了早期霸业的兴衰更迭。这不是简单的人物功绩罗列,而是对“霸权逻辑”的剖析。如何通过会盟确立盟主地位?盟主的责任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霸权的衰落?例如,我们探讨了早期霸主在处理内部矛盾时所展现的政治远见与局限,分析了他们如何试图用周礼的残余框架,去约束那些日益强大的诸侯,这种“以旧制管新局”的矛盾如何最终导致了霸主自身的权威受损。 此外,本章着重比较了不同地域的军事文化对霸业形成的影响。北方的晋、中原的郑、以及新兴的东方势力,他们在军队组织、战术运用上的差异,如何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充满变数的权力棋盘。 第三章: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地缘政治的重塑 春秋早期,旧有的政治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然而,随着铁器的普及和人口的迁移,原本被视为边陲的地区开始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深刻地改变了华夏的核心区域。 我们详细考察了在春秋早期,那些被主流史家所轻视,但实际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边缘”势力。这些势力往往拥有更灵活的政治体制,更渴望扩张的动力。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原国家间的传统对抗,演变成了一场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博弈。 本章特别关注了在这一阶段,中原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采取的策略:是主动融合,还是固守门户?这些抉择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后续的兼并浪潮中的命运。通过对早期外交文书和盟约的考证,我们试图还原彼时政治家们在“生存”与“道德”之间的艰难权衡。 第四章:贵族文化的嬗变与知识的流传 权力斗争的表象之下,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动摇。贵族阶层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采邑制度的瓦解,贵族失去了土地的绝对控制权,他们必须找到新的立身之本——知识、财富或是军事才能。 本章探讨了春秋时期思想的萌芽与知识的传播。在各国君主和卿大夫忙于征伐之际,一批批士人开始游走于列国之间,他们不再仅仅是祭祀的司仪或史官,而是成为了政治顾问、外交使节乃至军事家。这种“士”阶层的兴起,是春秋时代最深远的社会变革之一。 我们分析了不同学派的早期思想对治国方针的影响。这些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为后世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历史事件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攻伐,而是不同政治理念在实践中的残酷检验。 结语:未竟的序曲 《烽火连天:列国争霸的时代回响》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春秋初期图景。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看似野蛮的时代,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算计、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思想的勃发。每一个城池的陷落,每一次会盟的达成,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历史脉络的一部分。阅读此书,如同走入一个充满张力与可能性的历史剧场,去理解一个旧时代如何崩塌,而一个新时代,又是如何带着血与火的印记,艰难地爬向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