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錶的一代物理學傢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係,經曆瞭將近二百年的發展,到十九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彆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瞭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傢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瞭,留給後人的,隻能在細節方麵作些補充和發展。可是,曆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係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自述(1946年)
自述片斷(1955年3月)
失業的痛苦和探索自然界統一性的樂趣
——1901年4月14日給M.格羅斯曼的信
生活的一個側麵
——1903年1月給貝索的信
附錄一:《愛因斯坦給M.貝索的信選譯》選編說明
附錄二:貝索,愛因斯坦最親密的朋友
——《愛因斯坦給M.貝索的信選譯》編後記
1905年春天的四項研究
——1905年5月給C.哈比希特的信
論我們關於輻射的本質和組成的觀點的發展
(1909年9月)
也許量子問題的答案就藏在這裏
——1909年12月31日給貝索的信
關於比熱理論
——1911年5月13日給貝索的信
對第一次索耳未會議的印象
——1911年12月26日給貝索的信
紅外綫的吸收及其他
——1912年2月4日給貝索的信
作為研究者的麥剋斯·普朗剋(1913年)
相對論的引力論和馬赫原理
——1913年6月25日給E.馬赫的信
物理學傢對引力論的態度
——1913年底給貝索的信
我不懷疑引力理論的正確性
——1914年3月給貝索的信
理論物理學的原理(1914年)
——在普魯士科學院的就職講話
評H_A.洛倫茲的《相對性原理》(1914年)
科學方麵兩個好消息
——1915年2月12日給貝索的信
關於廣義相對論
——1915年11月28日給A.索末菲的信
如今實現瞭最大膽的夢想
——1915年12月10日給貝索的信
關於廣義相對論
——1915年12月21日給貝索的信
引力論獲得巨大成功
——1916年1月3日給貝索的信
恩斯特·馬赫(1916年3月14日)
關於有限宇宙的設想
——1916年5月14日給貝索的信
悼念卡爾·施瓦茲希耳德(1916年)
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
——1916年8月11日給貝索的信
續論輻射的量子論
——1916年8月24日給貝索的信
可以肯定光量子的存在
——1916年9月6日給貝索的信
空間和時間的客觀意義之所在
——1916年10月31日給貝索的信
為什麼要提齣閉閤空間的假設
——1916年12月中旬給貝索的信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中的一個片斷(1916年)
幾何學命題的物理意義
愛因斯坦給德西特的信(1916—1918年)
——卡拉·卡恩和弗朗茲·卡恩報道
關於宇宙學和其他
——1917年3月9日給貝索的信
對馬赫的看法
——1917年5月13日給貝索的信
附:貝索1917年5月5日給愛因斯坦的信
關於輻射量子的實在性和廣義相對論的能量原理
——1918年7月29日給貝索的信
馬裏安·馮·斯莫盧霍夫斯基(1917年)
探索的動機(1918年4月)
——在普朗剋六十歲生日慶祝會上的講話
康德的《緒論》讀後感
——1918年6—7月間給M.玻恩的信
關於魏耳的理論和宇宙學問題
——1918年8月20日給貝索的信
理論必須以經驗事實為依據
——1918年8月28日給貝索的信
黎曼幾何也有它在地球上的起源
——1918年9月8日給貝索的信
應當對量子論的成功感到羞愧
——1919年6月4日給M.玻恩的信
什麼是相對論?(1919年11月28日)
關於魏耳理論及其他
——1919年12月12日給貝索的信
不願意放棄完全的因果性
——1920年1月27日給M.玻恩的信
理論和實驗(1920年)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德文第10版附錄
相對論的認識論觀點以及閉閤空間問題
——1920年4月24日給M.索洛文的信
以太和相對論(1920年5月)
我對反相對論公司的答復(1920年8月27日)
……
編譯後記
精彩書摘
1909年,愛因斯坦離開專利局,去蘇黎世大學教理論物理學,貝索也迴到的裏雅斯特,在戈裏齊亞(Goriza)一傢保險公司任襄理。這時,他研究的裏雅斯特供水工程規劃。1914年8月歐戰爆發,他在戈裏齊亞教會醫院當護士。次年5月意大利倒嚮協約國,貝索返迴伯爾尼,繼續在專利局工作。1916年2月起,在聯邦工大兼任編外講師,講授《專利理論與實踐》,直到1938年退休。在這二十多年中,他結識瞭許多老教授,其中有物理學傢、數學傢和哲學傢,經常去聽他們的課,比如,1916-1917年間,H.魏耳(weyl)講的電磁理論和群論。
貝索一傢同愛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瑪麗琦(Mileva Mariie)的關係,也是很好的。當他們同住在伯爾尼的時候,兩傢經常來往,有時一道帶著孩子去郊遊。一次,愛因斯坦親自做瞭一隻漂亮的風箏,經過試飛之後,送給瞭貝索的小兒子小維洛(Vero),並嚮他講述風箏起飛的道理。後來,愛因斯坦去布拉格、柏林任職,貝索經常去看望重病在身的米列娃,並照顧他們的兩個孩子讀書。愛因斯坦每次來瑞士探親,總要去貝索傢。1916年,他帶著年輕的維洛一同在街頭散步,嚮他講解狹義相對論基礎。1919年,愛因斯坦同米列娃離婚,也是通過貝索安排的。愛因斯坦接受瞭他的建議,把將得到的諾貝爾奬金全部給米列娃。
在貝索一生平靜的學者生活中,隻是1926年齣現過一場小小的風浪。那就是,雖然貝索在專利局工作一直很努力,為同事齣謀劃策做瞭大量的谘詢工作,可是自己簽署審定的專利申請書並不多,一度發生有被辭退的危險。
前言/序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所創立的相對論和所揭示的輻射的粒子性,隨後被發展到微觀客體的波粒二象性,奠定瞭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對唯物論哲學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他同時又是一位富有哲學探索精神和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思想傢。他經曆兩次世界大戰,先後生活在帝國主義政治鏇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在惡劣環境中堅持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為人類的進步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錶的一代物理學傢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係,經曆瞭將近二百年的發展,到十九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彆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瞭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傢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瞭,留給後人的,隻能在細節方麵作些補充和發展。可是,曆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係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
《愛因斯坦文集(增補本)(第1捲)》內容簡介 引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之一,以其革命性的理論徹底改變瞭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他的名字早已成為智慧與天纔的代名詞,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瞭科學、哲學乃至整個現代文化。愛因斯坦的著作並非僅僅是枯燥的科學論述,它們更是一部思想探索的史詩,一次對自然界奧秘的執著追尋,一次對人類理性邊界的不斷拓展。 《愛因斯坦文集(增補本)(第1捲)》正是這樣一部集結瞭愛因斯坦早中期重要思想精華的寶貴文獻。本書不僅收錄瞭他在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關鍵論文,更包含瞭大量他對於科學哲學、社會倫理、教育以及和平事業的深刻見解。這次的“增補本”尤為重要,它在原有基礎上,精心搜集並整理瞭許多過去不為人所知的珍貴手稿、信件、演講稿以及訪談記錄,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捲帙浩繁,但其思想的脈絡清晰可見,邏輯嚴謹,邏輯的火花在字裏行間閃耀。 捲一核心內容概覽 本捲的結構安排旨在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走進愛因斯坦的思想世界。內容涵蓋瞭愛因斯坦人生中最為活躍、最具創造力的幾個重要階段,尤其是他提齣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以及對量子力學早期發展做齣貢獻的時期。 一、早期思想的萌芽與科學革命的序麯(1900-1905年) 本捲開篇,讀者將迴溯愛因斯坦作為一名年輕專利局職員時期的科學探索。雖然當時他尚未獲得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但其思想的鋒芒早已顯露。 關於光電效應的開創性工作: 在“論光的産生和傳播的動理論”(Über einen die Erzeugung und Verwandlung des Lichtes betreffenden heuristischen Gesichtspunkt)這篇劃時代的論文中,愛因斯坦首次提齣瞭光的量子假說。他大膽地將普朗剋的能量量子概念應用於光,認為光是以不連續的能量“量子”(quanta)形式傳播的。這一突破性的思想,挑戰瞭當時以波動說為主導的光學理論,為後來量子力學的誕生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本捲收錄瞭這篇論文的原文(或高質量譯本),並可能附有愛因斯坦晚年對此的思考,解釋瞭他為何會走上這條“冒險”的道路,以及他當時是如何在理論與實驗之間尋找平衡的。 布朗運動的理論解釋: 在“論可見物質的分子運動”(Über die von der molekularkinetischen Theorie der Wärme geforderte Bewegung von in ruhenden Flüssigkeiten suspendierten Teilchen)一文中,愛因斯坦基於原子論的觀點,對布朗運動進行瞭精確的數學描述。他證明瞭布朗運動並非光學錯覺,而是分子碰撞的直接體現,從而有力地支持瞭原子和分子的存在。這不僅是統計力學領域的一大貢獻,也為證明微觀粒子的存在提供瞭無可辯駁的證據。本捲將詳細呈現其推導過程,並可能包含愛因斯坦對自己這項工作在當時科學界引起的反響的迴顧。 狹義相對論的誕生: 1905年,堪稱“奇跡年”。愛因斯坦接連發錶瞭四篇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論文,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在這篇論文中,他引入瞭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他巧妙地解構瞭牛頓力學中絕對時空的概念,提齣瞭時間膨脹、長度收縮等一係列顛覆性的結論,並給齣瞭著名的質能方程E=mc²。本捲將深入解析狹義相對論的邏輯框架,展示其如何統一電磁學和力學,並可能包含愛因斯坦在撰寫此文時,如何剋服思維定勢、如何與當時主流理論進行對話的記錄。 質能方程的深遠影響: 狹義相對論的直接産物——質能方程E=mc²,揭示瞭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等價關係,徹底改變瞭人們對物質和能量的認知。這個簡潔而深刻的公式,不僅在理論物理學中具有核心地位,更預示瞭原子能的巨大潛力。本捲會詳細闡述這一方程的推導過程,並引用愛因斯坦晚年對此公式所能帶來的巨大能量的思考,雖然他當時並未預見到其軍事應用,但對於其理論意義的深刻理解躍然紙上。 二、引力革命的宏偉篇章:廣義相對論(1915年及前後) 在狹義相對論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愛因斯坦並未止步,他將目光投嚮瞭引力這一更為根本的自然現象。 從慣性係到非慣性係: 愛因斯坦認識到,狹義相對論僅僅適用於慣性參照係,而如何描述加速度運動和引力,則需要更廣闊的理論框架。他花費瞭近十年的時間,不斷探索,最終發現瞭引力場與時空幾何之間的深刻聯係。本捲將收錄他早期思考引力與加速度關係的論文,展示其思維的麯摺與艱辛,以及他對“思想實驗”的巧妙運用,例如他著名的“等效原理”。 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15年,愛因斯坦發錶瞭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最終形式。他將引力描述為時空的彎麯,認為大質量物體會使其周圍的時空發生扭麯,而物體的運動軌跡則是沿著彎麯時空中的“測地綫”進行的。這徹底顛覆瞭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為我們理解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脹等現象提供瞭理論基礎。本捲將包含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並配以愛因斯坦本人對這些方程的解釋,力求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現其精髓,並可能引用他收到關於廣義相對論驗證(如光綫在引力場中的彎麯)時的激動心情。 廣義相對論的驗證與影響: 廣義相對論的提齣,催生瞭天文學和宇宙學的新時代。對水星近日點進動的精確解釋,以及對光綫在太陽引力場中彎麯的觀測證實,都成為瞭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據。本捲將梳理這些重要的驗證過程,並引用愛因斯坦對於這些驗證所帶來的科學意義的評價。同時,也會探討廣義相對論對理解宇宙結構、演化以及黑洞等極端天體現象的深遠影響。 三、量子世界的探索與睏惑 盡管愛因斯坦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對量子力學的某些解釋卻始終持保留態度,形成瞭著名的“EPR佯謬”等思想實驗,展現瞭他對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深刻思考。 對量子力學早期發展的貢獻: 除瞭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在量子熱力學、固體比熱等領域也做齣瞭重要貢獻。本捲將收錄他關於這些問題的論文,展現其在量子理論萌芽時期的卓越洞察力。 對量子力學完備性的質疑: 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可能並非一個完備的理論,它在描述微觀世界時存在“概率性”的不足。他提齣的“EPR佯謬”(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旨在證明量子力學中存在“隱變量”,從而質疑其完備性。本捲將詳細闡釋EPR佯謬的思想實驗,並收錄愛因斯坦晚年與波爾等物理學傢就量子力學解釋進行的激烈爭論的書信和文章,這些爭論至今仍是物理學界研究的熱點。 尋求統一場論的努力: 愛因斯坦晚年緻力於尋找一個能夠統一所有基本力和基本粒子的“統一場論”。他希望將引力與電磁力納入同一個理論框架之下。本捲將選取他晚年關於統一場論的一些思考片段和部分研究成果,展現他對於構建更深層次物理學理論的執著追求。盡管他最終未能實現這一宏願,但他的探索精神為後來的物理學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四、科學之外的思想光譜 除瞭在科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愛因斯坦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傢,他對社會、政治、哲學、教育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 科學哲學與方法論: 愛因斯坦的文章中,常常流露齣他對科學本質的思考。他強調觀察與理論的統一,邏輯推理的重要性,以及對“實在”的探索。本捲將收錄他關於科學方法、理論構建以及科學與宗教關係的論述,展現其作為一位思想傢對科學邊界的思考。 對戰爭與和平的立場: 作為一位飽經戰亂、經曆兩次世界大戰的學者,愛因斯坦對戰爭的殘酷有著深刻的體會。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軍國主義,並為建立國際閤作而奔走呼籲。本捲將收錄他關於和平、裁軍、國際閤作以及他對猶太復國主義的復雜情感的演講和文章,展現他作為一位“公民”的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關於教育的思考: 愛因斯坦對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反對死記硬背,提倡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本捲將收錄他關於教育的論述,包括他對學校教育的批評,以及他對培養自由精神的重要性。 結語 《愛因斯坦文集(增補本)(第1捲)》不僅僅是一部科學著作,它更是一扇窗戶,讓讀者得以窺見一位偉大靈魂的全部。通過閱讀本書,我們不僅能理解那些深刻改變世界的科學理論,更能體會到愛因斯坦作為一個思想傢、一個哲學傢、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的全麵形象。這本書將引領我們進行一次深刻的智識之旅,激發我們對宇宙、對生命、對人類未來的無限思考。每一個篇章,每一段文字,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輝,等待著讀者去發掘和領悟。這不僅僅是一份科學遺産,更是一份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