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要一口气读完并完全消化《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1卷)》中的所有内容,对于像我这样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个挑战。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那些他阐述基本概念的章节上。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如何将那些看似抽象的物理概念,用日常的、甚至带有一丝诗意的语言来描述。比如他对时间相对性的解释,那种将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关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满了一种对物理世界内在和谐的赞美。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科学大师不仅仅是计算的机器,他们首先是伟大的想象家。每一页都像是一块精雕细琢的宝石,需要借助适当的工具(比如一些基础的物理学辅读材料)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光芒。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在于你一次性吸收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能激发你对未知世界产生多少新的疑问和探究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装订质量,是值得一提的优点。作为一套工具书和经典文献的结合体,它必须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翻阅和查阅。这本第1卷的纸张厚实,不易洇墨,即使用荧光笔做了标记,也不会透到下一页,这对于我这种习惯在书上做笔记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内页的留白设计也十分合理,既保证了正文的可读性,又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在页边写下自己的心得或疑问。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设计精良、内容扎实,且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文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承载着人类思维高度的记录,让我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股沉静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与一个世纪前的天才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发现,爱因斯坦的文字风格在不同的论题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在论述他对“实在性”的哲学思考时,他的笔触变得非常内敛和富有哲理,语句结构往往很长,充满了从句和复杂的逻辑连接词,像是在精心编织一张思想之网,让人不得不慢下来,反复咀嚼每一个词汇的重量。然而,当他谈及某些社会或政治议题时,语言突然变得直接而充满激情,那种对和平与自由的呼唤,即使在今天读来,依然能激起内心的共鸣。这种在严谨的科学论证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着实令人叹服。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意思,对关键公式的标注非常到位,虽然我看不懂,但那种郑重其事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这里面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秘密。
评分关于这次的“增补”部分,我非常感兴趣,但说实话,它们似乎更偏向于学者和研究者。我能感受到这些新增的材料,可能是来自某些早期的通信草稿或者一些未被广泛引用的会议记录节选,它们填补了一些历史的空白,让爱因斯坦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人性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才”符号,而是一个在面对科研困境时也会感到挫败、也会经历漫长思考过程的鲜活个体。这种“幕后花絮”式的材料,对于那些致力于爱因斯坦思想史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对我个人而言,虽然理解深度有限,但那种“我正在触摸历史现场”的感觉是其他版本无法比拟的。它让阅读过程多了一层探索的乐趣,仿佛在参与一次考古挖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经典,那种深沉的蓝色和简洁的字体搭配,一看就知道是走学术路线的。我一开始是冲着那个“增补本”去的,毕竟爱因斯坦的思想博大精深,总觉得原版可能还有些遗漏。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油墨印刷得很清晰,阅读起来眼睛不累。 尽管我对理论物理的理解只能算是皮毛,但仅仅是翻阅那些引言和脚注,就能感受到这位巨匠思想的穿透力。尤其是那些早期关于光电效应和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摘要,文字虽然严谨,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宇宙奥秘的原始好奇心。我特别留意了这次增补的部分,希望能看到一些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早期手稿或通信的片段,这对于理解他思想的演变路径至关重要。当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这些原著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很容易迷失在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中,不过光是这份拥有经典思想原典的满足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经典之作
评分比想象中的要小,像初中语文课本一样。
评分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相对性原理已经在力学中被广泛证明,却在电动力学中却无法成立,对于物理学这两个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不一致,爱因斯坦提出了怀疑。他认为,相对论原理应该普遍成立,因此电磁理论对于各个惯性系应该具有同样的形式,但在这里出现了光速的问题。光速是不变的量还是可变的量,成为相对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绝对参照系,这是受到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影响。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
评分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评分挺好,没有破损,挺好,没有破损,挺好,没有破损
评分爱因斯坦似乎就是那个将构建崭新的物理学大厦的人。爱因斯坦认真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特别是经过赫兹和洛伦兹发展和阐述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坚信电磁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使他不安,这就是绝对参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阅读了许多著作发现,所有人试图证明以太存在的试验都是失败的。经过研究爱因斯坦发现,除了作为绝对参照系和电磁场的荷载物外,以太在洛伦兹理论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想到:以太绝对参照系是必要的吗?电磁场一定要有荷载物吗?这时他一开始怀疑以太存在的必要。
评分爱因斯坦值得我们了解,买了第一卷,先看着吧。
评分新版商务印书馆出的爱因斯坦文集,这是第1卷,内容主要为往来书信。
评分爱因斯坦对工作的热情与思考值得后辈学习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