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語文閑談》齣版於1995年,收錄語文知識八百條,分為十六捲;1997年齣版“續編”,2000年齣版“三編”,各收錄語文知識一韆條、二十捲,共計兩韆八百條、五十六捲。《語文閑談》“閑談”因某種機緣,始於1976年,前後達二十多年之久。內容或采於街頭巷陌,或集自書籍報刊,或記錄奇思曼想;海闊天空,凡字句、拼音、語法、繁簡、詩詞、謎語以及古今曆史、地理、藝術等無所不有;亦莊亦諧,笑話、趣事搜羅許多。寫法上是想到哪就說到哪,長短不拘,多為三言兩語;編排方式亦不甚講究,不論內容類彆,滿五十條即為一捲——整個風格是“隨意”,扣緊瞭一個“閑”字,讓人想起古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又想起今人鄭逸梅的《藝林散葉》。而作者卻說:這些小品寫作,用的是謹嚴的學術態度,錶麵上輕鬆愉快,骨子裏緊張嚴肅。
作者簡介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祖籍為江蘇宜興,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經濟學教授,傑齣的語言文字學傢。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員,同時也在常州經營棉紡、織布、當鋪等産業。清朝鹹豐年間,太平軍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軍守城,以傢産供守城清軍軍餉,後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盡,周傢的雄厚傢財盡失,從此傢道開始衰敗。
目錄
前言
捲一
1 爹爹和哥哥
2 爸爸考
3 令堂
4 先生”種種
5 孔子的姓名
6 “達賴。和。班禪”
7 藏族人名意趣
8 努爾哈赤
9 戀人的愛稱
10 韆金原是男兒
11 遺孀和寡婦
12 嫦娥
13 孟薑女
14 臭老九
15 她和伊
16 “她”字來源
17 阿Q和唐Q
18 “華僑”的詞源
19 “姓”和“氏”
20 同音姓
21 姓氏次序
22 容易讀錯的姓
23 數字姓
24 人地名拼寫法
25 譯名統一難
26 三個裏根、三個布什
27 古人名難讀
28 因卑達尊
29 名稱最長的首都
30 最長的村名
31 地名心態
32 地名的神力
33 湖泊的稱謂
34 湖和海
35 “支那”的來源
36 “中國”
37 祖國和中國
38 澳門的由來
39 重慶地名由來
40 上海的彆名
41 三秦
42 三國地名
43 新疆地名
44 大行山
45 王府井
46 楓橋原名封橋
47 將錯就錯的“國名”
48 美利堅閤眾國
49 民族語地名
50 馬亞和瑪雅
51 “T恤”
52 “旮旯兒”
53 塔
54 “象棋”
55 有米有絲的“彝”
56 “甘單”和“邯鄲”
57 饅頭和包子
58 “財”字新解
59 “侃”
60 盤古
61 阿彌陀佛
62 泡沫經濟
63 晚
64 製
65 市井
66 玉米多名
67 “稻”和“麥”
68 “族”字新用
69 “烤”
70 二橋變二喬
71 “東西”
72 “悅己”和“己悅”
73 “星期”詞源
74 外來事物的名稱
75 0K
76 蠅歌煙舞
77 作繭自縛
78 一衣帶水
79 雞豚狗彘
80 詞典和辭典
81 “零”和“○”
82 扇
83 用直、角堰
84 $的由來
85 孔方兄
86 三味與三味
87 迴紇和迴鶻
88 料理
89 寫真
90 拍馬屁
91 杜馬
92 癌
93 777
94 書香
95 破天荒
96 黃包車
97 “帳”和“賬”
98 饃”和“漢”
99 鳳凰
100 風箏
101 旅店稱謂
102 毛筆的“毛”
103 說四
104 說七
105 治癌和緻癌
106 牝牡
107 礮、砲、炮
108 看書和讀書
109 “傘”
110 茶和荼
111 五倫與五常
112 喜壽、米壽、自壽
113 近音的乾擾
114 古書字量
115 曆代字書收字數
116 字無定數
117 二十五史用字統計
118 報刊實際用字量
119 古書中多簡體字
120 從單音到雙音
121 小學生的詞匯量
122 漢字太奇妙
123 兩個簡化字錶
124 為什麼要簡化?
125 述而不作
126 動物的語言
127 行為語言
128 氣味語言
129 香港的禁忌語
130 希伯來語的復活
131 納西文字
132 新詞製造廠
133 慈禧錯字多
134 整理異形詞
135 難懂的簡稱
136 詞和詞綴
137 變文
138 戲劇和戲麯
139 戲麯和普通話
140 五經文字
141 語言無純潔
142 茶葉的名稱
143 佛和魔
144 年齡的古稱
145 子母和字母
146 河北方言
147 新聞“5W”
148 甲骨文中的“師”
149 結婚的不同說法
150 物名代詞
151 兩部漢語大型辭書
152 諷言詞典
153 多調字
154 異形詞
155 佛教外來詞
156 物理學和化學
157 社會學和邏輯學
158 激光和雷達
159 漢字的層次
160 生僻字
161 一百三十八個多筆字
162 正體和草體
163 章草
164 正體和俗體
165 宋體和明體
166 饅
167 從單音節到雙音節
168 白字和彆字
169 日文中的漢字比重
170 “一二三”略語
171 獨體字和閤體字
172 部首兩原則
捲二
173 最早的紙書
174 古代兵書
175 冊書
176 清朝的人口
177 三皇五帝
178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
179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80 優秀傳統
181 內聖外王
182 天人閤一
183 道學和道教
184 孔子學《易》
185 國學和鄉學
186 太學
187 閤巹
188 祭酒
189 天論
190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91 文起八代之衰
192 駢儷
193 煮鶴焚琴
194 秦直道
195 捨利金函
196 崔溥漂海錄
197 郵傳文化
198 掃墓踏青
199 韆裏送鵝毛
200 雁塔題名
……
捲三
捲四
捲五
精彩書摘
7
藏族人名意趣
藏族有名而無姓。人名有來自宗教的,例如:貢布(救世主)、強巴(彌勒佛)、多吉(金剛)、丹增(掌教者)、卓瑪(紅度母、仙女)、格桑卓瑪(幸福花仙女)、卓瑪措(智慧海洋上的仙女)、央金(妙音、自由天女)等。有以齣生日期為名的,如:達娃(星期一)、次吉(一日)等。有許願性質的,如:倉姆決(不再生女孩)、布赤(招弟)等。有取賤名以便好養的,如:琪珠(小狗)、琪加(狗屎)、帕珠(小豬)等。有以綽號為名的,如:過巴(傻子)、惹地(垃圾)、固欽(大頭)等。有任意取名的,如:拉森(黑發)、桑戈(純潔)、日戈(討喜歡)、窮達(小寶貝、小馬)、仁增(掌上明珠)等。(《陝西日報》)
8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Nurhaci),原意是“野豬皮”。滿族取名,幼年所穿何種獸皮,即以為名。滿族冠漢姓,可以上溯到金代。清初有八大姓: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費莫氏)、索(索綽洛氏)、齊(齊佳氏)、富(富察氏)、南(那木都魯氏)、郎(鈕祜錄氏)。(金啓宗《瀋水集》)
9
戀人的愛稱
維也納人稱戀人為“我的小蝸牛”。剛果人稱戀人為“玉米”。滋庫人稱戀人為“我的小蒜”。布列塔尼人稱戀人為“我的小青蛙”。阿拉伯人稱戀人為“我的黃瓜”。日本人稱戀人為“美麗的山花”。波蘭人稱戀人為“餅乾”。希臘人稱戀人為“黃瓜蟲”。波恩人稱戀人為“小自樺”。塞爾維亞人稱戀人為“小蟋蟀”。法國人稱戀人為“小捲心菜”。芬蘭人稱戀人為“溫柔的小樹葉”。立陶宛人稱戀人為“啤酒”。美國人稱戀人為“蜜糖”。南斯拉夫加爾紐拉人稱戀人為“我的小草”。捷剋波希米亞人稱戀人為“我母親的靈魂”。中國呢?
lO
韆金原是男兒
李延壽((南史》:“謝莊對其子十分鍾愛,莊撫其背日:真吾傢韆金。”大約宋朝以後,“韆金”從稱少年男子變為稱未婚女子。
11
遺孀和寡婦
林漢達先生(1900-1972)提倡語文大眾化,主張用聽得懂的白話,代替聽不懂的文言。
他研究語詞的選擇,非常認真。例如:“未亡人”、“遺孀”、“寡婦”,用哪一種說法好?《現代漢語詞典》裏沒有“遺孀”這個語詞瞭,為什麼報紙還常常用它?
從前有一部電影,譯名“風流寡婦”,賣座很好。他問:如果譯成“風流遺孀”,觀眾會不會大量減少?
有一次,他問一位掃盲學員:什麼叫做“遺孀”?
答復是:“一種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遺孀”!
前言/序言
70年代後期,香港中國語文學會主席、香港大學教授姚德懷先生,經常跟我通信,討論中國語文問題。他把我信中的點滴意見,摘錄加工,成為談話小品,刊登在香港文化學術界的同人刊物((抖擻》上,後來又刊登在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的(《語文雜誌》等刊物上,列作“海外文談”、“語文雜談”等專欄,從1976年到1982年,前後連載長達七年之久。
齣乎意外,這種亦莊亦諧的“超短篇”,得到許多讀者的歡迎。從1987年到今天,我又用同樣三言兩語的方式,給上海的暢銷小刊物《漢語拼音小報》寫“語文閑談”,每期一兩小節,也同樣得到讀者們的歡迎。
經驗告訴我,做社會科學的“科普”工作,編寫閑談小品是效果最好的方式。
語文閑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一作“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其書捲五十九《萬州》條下載:“甘寜,臨江人,即今武寜縣地,佐吳為摺衝將軍,輕財敬士。”
評分
☆☆☆☆☆
休閑上品,零碎時間,零碎知識
評分
☆☆☆☆☆
1948年在香港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
評分
☆☆☆☆☆
一個語文老師必須得具備呀!!!不得不收藏
評分
☆☆☆☆☆
1934年4月30日——周有光與張允和結婚一周年紀念日,他們的兒子曉平齣生。
評分
☆☆☆☆☆
包裝不滿意,裸露沒包裝,書皮就開瞭。
評分
☆☆☆☆☆
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 下次還來京東,很好的書
評分
☆☆☆☆☆
(我們也得獨立地尋找自己的生活瞭,我們不奢求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隻要能實現自我價值,能夠憑著自己的知識、能力不再嚮父母親伸手,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在目前的情況下就足夠瞭,這也是所有畢業生的心聲!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思考的太多瞭.因此纔有瞭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痛苦…..
評分
☆☆☆☆☆
陳壽、常璩、許嵩等人關於甘寜的籍貫記載是基本一緻的,即“臨江人”,唯裴鬆之《注》所引《吳書》交待其先本為南陽人,後客居巴郡,沒有落實到巴郡所轄何縣上去。兩漢時期,天下隻有一個“臨江縣”。據《漢書•地理誌》,臨江縣係西漢巴郡所轄十一縣之一。東漢末年,劉焉、劉璋掌控益州大權,於獻帝初平六年(195)分巴郡為三:以墊江(今重慶閤川)以上為巴郡,治安漢(今四川南充);以江州(今重慶江北)至臨江(今重慶忠縣)為永寜郡,治江州;以朐忍(今重慶雲陽)至魚復(今重慶奉節)為固陵郡,治魚復。至建安六年(201),因巴區各地人士爭“巴名”,劉璋乃改永寜郡為巴郡,改固陵郡為巴東郡,改巴郡為巴西郡(徙治閬中)。後世稱巴郡、巴東和巴西為“三巴”,譙周還著有《三巴記》。可見,盡管巴郡在漢末一分為三,但臨江縣始終存在,並一直是巴郡屬縣。因而,曆史文獻以甘寜為“巴郡人”,或以為“臨江人”都是正確的,不過作“臨江人”更確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