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资料集》汇集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三十余年来的教学及设计实践的经验。本书从艺术与技术的角度,以理论指导与设计实用的全方位,收录了古今中外极上参考价值的室内设计资料。是目前国内全面、系统和实用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型工具书。本书兼顾专业与普及两个方面,适应面较广。可供建筑、室内专业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室内设计资料集》内容涉及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程序、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以及风格等;此外,还广泛收入了室内空间尺度的参考数据以及材料运、装修作法和部分工程实例详图、室内设计的表现技法。为了便于读者进行室内色彩设计,书内附有彩页刊印色调选用表与部分室内色调实例,供读者直接选用。《室内设计资料集》兼顾专业与普及两个方面,适应面较广。可供建筑、室内专业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1 总论
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现代室内设计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
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职业范围划分
室内设计程序与专业协调
结束语——共同的期望
2 室内空间与尺度
住宅 起居室
办公室 普通办公室
银行营业厅
邮局营业厅
车站 售票处 候车室
旅馆 接待门厅
美容理发厅
蒸汽浴室
健身房
牙科诊疗所
医院 病房
图书馆 目录出纳室
视听空间
展览陈列
影剧院 门厅休息室
舞厅
台球厅
棋牌室
宴会厅
餐具尺度
酒瓶尺度
大型百货商店
超级市场
中小型自选商店
食品保鲜自选商店
家用电器商店
妇女服装店
男士服装店
鞋店
箱包店
金银首饰店
眼镜店
……
3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4 室内空间设计
5 室内光环境
6 室内绿化设计
7 室内家具设计
8 室内色彩设计
9 室内陈设艺术
10 室内设计的材料及运用
11 室内装修的作法
12 室内设计的表现技法
主要参考文献
从专业角度审视,这本书在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梳理上存在明显的逻辑断层。例如,它在介绍空间规划时,突然跳到了色彩理论,随后又莫名其妙地插入了一段关于“软装搭配的文化内涵”的哲学讨论,使得整体阅读节奏显得非常跳跃和零碎。一个优秀的设计资料,应该遵循清晰的学科逻辑,比如从建筑基础、功能分区、材料工艺、到灯光声学,层层递进。这本书似乎试图将所有室内设计领域的内容都塞进去,结果导致每一个领域都只讲了一个皮毛。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不连贯的知识点会造成概念上的混淆;而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这种缺乏深入挖掘的泛化讨论,则显得浪费时间。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知识联系,但作者似乎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桥梁。这感觉就像是在一本百科全书中随机翻到了几页有关室内设计的词条,然后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而非一本精心编纂的专业手册。结构上的松散,是它最大的结构性缺陷。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令人费解之处在于其定价与内容价值的严重不匹配。以这样的装帧和内容深度,它更适合作为一本廉价的入门读物,而不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资料集”。专业的参考资料,其价值在于其独家性、准确性和高信息密度。然而,这本书里的大部分信息,通过免费的在线设计平台或者几本更专业的、针对特定领域的工具书(比如专门讲卫浴设计的、或专门讲办公空间人体工学的书籍),都能找到更详尽、更及时的替代品。我需要的是那种别人轻易拿不到的、经过严谨筛选和考证的第一手资料或深度分析,而不是那些已经被反复咀嚼、广为流传的常识性内容。购买这本书,我没有获得任何“信息壁垒”带来的优势。相反,我感觉自己为一些可以轻易获取的、且并未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支付了一笔不菲的费用。这使得我对出版方的专业定位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他们到底是想服务于刚入门的新手,还是真的想为资深从业者提供有力的支持?从最终的阅读体验来看,它显然未能成功地服务于后者。
评分这本号称“室内设计资料集”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满怀期待的。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系统、精炼的资料汇编是多么宝贵。然而,阅读体验下来,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错位感。它似乎更像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行业概览,而非我所期望的,能直接指导实战的“资料集”。书中对不同风格的描述,比如新古典、现代简约、北欧风,都停留在表面的概念阐述上,缺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能立刻激发灵感的具体案例解析,或者至少是一些关键的尺度比例图集。我原本期待能看到详尽的材料规格对比,不同照明方案在实际空间中的效果图分析,甚至是针对特定功能空间(如小型公寓厨房优化、高端会所接待区动线设计)的深度剖析。但这些,统统没有。它更像是一本大学入门教材的精简版,知识点罗列尚可,但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达不到“资料集”的标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非常有限,更多的是翻阅后留下一句“哦,原来如此”的感慨,而不是“哇,这个可以马上用到我的项目中”的兴奋感。整体来看,内容组织略显松散,缺乏一条清晰、强劲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读完后留下的印象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而非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
评分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新技术应用”和“可持续设计”这方面的论述,因为这正是我目前项目中最需要的突破点。然而,这本书对这些前沿领域的处理,简直可以用敷衍来形容。它提到了BIM技术和一些环保材料的概念,但仅仅是一笔带过,没有提供任何实际操作层面的案例,没有关于如何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传统设计流程中的有效路径分析。例如,关于智能家居系统的集成,书中没有一张示意图能清晰展示线路布局与立面处理的平衡关系;关于低碳材料的选择,也只是简单罗列了几个材料名称,而没有给出它们在不同气候带和预算范围下的适用性评估。这让这本书在时效性上大打折扣。一个真正的“资料集”,理应是设计前沿的指南针,能够帮助从业者预见未来,而不是停留在对过去经典设计的重复叙述上。读完这部分,我感到的不是知识的更新,而是被时代的浪潮抛弃的焦虑。如果内容无法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那么其“资料”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作为一本面向创作者的“资料集”,视觉语言的直观性和冲击力本应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大量苍白的文字段落,偶尔穿插几张质量平平的样图,那些图片大多像是从十年前的设计杂志里截取的,色彩饱和度不高,光影处理也缺乏现代感。更要命的是,它似乎完全忽略了当代设计趋势中对于“用户体验”和“沉浸式空间叙事”的强调。一本好的设计资料集,应该用图片说话,用精确的节点图展示结构和细节的精妙。但这本书里,关于材质的肌理描述,更多依赖于抽象的形容词,而不是高清的、特写的摄影作品来支撑。这对于需要快速捕捉灵感或核对材料细节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我甚至怀疑编辑团队是否真正理解“资料”二字的重量——资料应该是精准、可查阅、可参考的,而不是文学创作。每一次试图从中寻找某个特定装饰线条的断面图或者某个灯具的安装示意图时,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得转而求助于网络数据库。这种体验,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未完成的草稿,而非一本可以摆上专业案头供人反复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京东的物流一向很给力,快递小伙子也很热情,帮忙搬到屋里。好评
评分书外观有损伤好无语
评分准备送人的包装搞的这样~送不了了,自己学了
评分印刷清楚,包装仔细,物流也很快,喜欢。
评分刚到,书大的吓人,看着不错,为了保护书,用了一个大箱子寄过来的,抱着大箱子的那一刻震惊我了?
评分物流速度非常快,书本很大,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尺寸,古今中外的风格都有介绍。想要迫不及待地去钻研……
评分这是收到的书 买了三本书 就用一个塑料包装袋 没有纸箱,收到都破损了,京东发货包装太差了
评分工具书,还好好!
评分买东西还是上京东,方便,便宜,有专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