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18版) 【荐书联盟推荐】

经济学(第18版) 【荐书联盟推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著,萧琛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曼昆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经济学原理
  • 入门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推荐图书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7343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2696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萨缪尔森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教授 阿沙·林贝克当年在颁奖致辞中曾经这样评价:“萨缪尔森在提高经济学分析水平方面的贡献,已超过当代任何一位其他的经济学家。他事实上是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许多领域。”

  ——摘自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辞

  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不仅能够让初学者迅速地概览主流经济学的全貌,而且还能不断地刷新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在西方它堪称一部“流动的百科全书”。

  ——高鸿业教授

  《经济学》(第18版)在前1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订,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经济数据,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金融市场、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新的介绍。

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较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 经济学》( 第18 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全书共七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新的介绍。第18版独特之处,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研究生部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得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是美国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担任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咨询顾问。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美国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爱伯克奇。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的。现为耶鲁大学惠特尼·格里斯伍尔德经济学教授和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源、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诺德豪斯还对经济政策很有兴趣。他在1977~1979年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班子成员,曾在美国政府各种顾问理事会和委员会中任职,不时给《纽约时报》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他的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们有一条长着金黄色毛的爱犬潘多拉。夫妇俩有共同的爱好:音乐、远足、旅游和滑雪。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要想夸大萨缪尔森先生的这本《经济学》对世界的影响都很难!

  ——《经济学家》

目录

前言
经济学与互联网
第一编 基本慨念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章 附录如何看图
第2章 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3章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 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章 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垄断
第10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和资本
第14章 附录市场和经济效率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第15章 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17章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
第18章 环境保护
第19章 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0章 附录宏观经济数据
第21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22章 消费与投资
第23章 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第24章 乘数模型
第25章 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第26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27章 经济增长的进程
第28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9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30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31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2章 保持价格稳定
第33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第34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专业术语表
索引

精彩书摘

  经济学 相关部分

  如何解释上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长波”,而新的“长波”又是什么?汽车主导产业群为微电子主导产业群替代之后,“实物资本”经济周期是否会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周期?“金融风暴”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危机?贸易逆差、汇率走弱乃至油价畸高为什么能够同强势增长

  萨缪尔森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1)

  译者序(2)

  译者序(3)

  译者序(4)

  译者序(5)

  译者序(6)

  2第一遍 基本概念 第1章

  如何解释上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长波”,而新的“长波”又是什么?汽车主导产业群为微电子主导产业群替代之后,“实物资本”经济周期是否会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周期?“金融风暴”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危机?贸易逆差、汇率走弱乃至油价畸高为什么能够同强势增长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1)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2)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3)

  ……

前言/序言

  《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最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 经济学》( 第18 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全书共七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最新的介绍。第18版独特之处,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经济学》第18版在以下七个方面不同于先前各版:

  1.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都似乎是在没完没了地应对新的困惑、谜团和其他两难问题。然而,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支撑整个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进程就会事半功倍并变得意趣盎然。为此,本书的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上面。这些理论在21世纪的重要性将丝毫不会逊色于它们在20世纪的情况。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理等,永远不会丧失它们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只要稀缺性本身还继续存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无论是在掌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方面,还是在理解国内外货币的作用等方面,都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们不仅应当学到有关经济增长的已经被普遍认可的理论,而且也应当了解关于商业周期的各种有争议的学说。

  2. 经济学的创新 现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创新都非常迅速。计算机产业中令人眩晕的发明速度也许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在该产业,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和新的软件出现。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信息革命,现代商业正在接受一场洗礼。

  此外,我们还强调经济学本身的创新。经济学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变成一群修补匠、改革者和发明人。历史表明,经济思想一旦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便会酝酿和掀起社会变迁的浪潮。本书讨论的重要创新包括通过“排污(许可证)交易”计划,将经济学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其他重要的经济创新包括改善后的管理机制,诸如欧洲货币一体化这类激进的思潮。最近几年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创新之一,是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统计权衡问题。我们将界定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网络经济学”,并讨论它怎样影响经济效率和市场力量,进而如何带来“应否解散微软”等问题的争论。此外,事关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如何处理诸如气候变化等属于“全球公共品”之类的问题。我们将探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的方式,诸如《京都议定书》这种模式。

  3. 小的即美的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经济学大大拓展了其研究领域。经济学的大旗不仅飘扬在传统的市场领域之内,而且还覆盖了环境、法律研究、统计和历史方法、艺术、性别和种族歧视,甚至家庭生活等方面。然而,从本质上讲,经济学仍是一门关于在现实中如何选择的科学。总之,这有点像点菜进餐,小的往往是美好的,因为它便于消化。

  为本书确定命题曾遇到很多的两难问题。为挑选这些课题,我们调查了许多授课教师和有影响的学者,以判定哪些课题对于教育良好的公民,或者新一代的经济学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拟出一份涵盖主要课题的目录清单,然后又忍痛将其中许多的章节和附录都陆续地删去。我们不时地发问,这些内容是否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完好,对于学生理解21世纪的经济学是否真的不可或缺。每一课题只有过了这一关之后,才有可能被收编入书。如此严格筛选的结果是,本书的篇幅比前几版减少了四分之一。农业经济学、工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都被删掉,而用更多篇幅讲述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以及金融经济学。

  4. 新世纪的政策问题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经济学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关系。而第18版所强调的,正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政策制定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第18章所讨论的环境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并进一步探寻能让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途径。一系列新的范式和案例,诸如股息税改革、最低工资、国际化外包、品牌价值、财务诈骗等,都在讨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并联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第二大重点在于金融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通过引入新的一章“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我们相当彻底地重新编写了金融经济学部分的内容。在该章我们将货币经济学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金融舞台之上,并使之与中央银行一章相辅相成,进而探讨货币在商业周期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回顾历史、经济的变迁,并结合作者亲身的经历,第18版继续强调运用案例分析和援引经验论据来阐释经济理论。只有当我们理解了1996年美国福利制度改革和当前医疗保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时,有关“反贫困”命题的两难困境才能够变得真实可见。只有阐释清楚全球变暖的两难困境,需要动用经济手段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这一点才能不言自明。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财政赤字如何压低国民储蓄之时,我们才有可能入木三分地理解宏观经济学。

  5.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过去10年中,曾出现许多关于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激烈舌战。一些人认为美国制造业就业率的下降原因在于工作机会都被出口到了墨西哥和中国,尽管有一份关于就业趋势的调查曾对此提出质疑。无论原因何在,美国在21世纪初都实实在在地面临着一种困惑:产出高速增长和就业显著下降二者并行不悖。

  有关全球化的讨论是近些年来重大的论战之一,其症结在于国家之间日益增进的经济一体化。美国人都明白,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成为孤岛。移民潮和国际贸易对交易品种、成交价格和我们的薪酬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恐怖主义可以对本土的经济产生摧毁性的影响,而非洲的战争则可以导致饥荒进而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不仔细地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则恐怕没有人能够透彻地理解贸易增长和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影响。为此,第18版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及其同国内经济变动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内容。

  6. 宏观经济学的论战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且数量激增。教师们通常都想知道,在宏观经济学家的意见如此分歧的情况下,学生们究竟应当怎样理解问题。尽管在处理这类众多的分歧时我们仍然感到苦恼,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经济学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宁肯看到生气勃勃的争论,也不愿意看到那种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清晰的分析框架中,第18版讨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主要流派。我们一方面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真实商业周期及货币学派的宏观经济学,另一方面也强调“预期”、“市场出清”和“总需求”的其他新特征。本书对每一个经济学流派都进行了清楚的介绍和一种公正的反思及比较。就每个学派的讨论而言,我们都会援引经验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价。所有重要学派都包括在“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这一章中,此外我们还强调了不同的思路及其政策含义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已经日益重视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近期的生产率增长反弹的原因、创新与新科技知识的作用。如果学生想要理解关于政府债务和赤字作用的讨论,那么将经济增长置于前沿和核心地位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将增长理论及其新成果引入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地带,第18版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这种复兴态势。

  7. 简明清晰 尽管第18版有许多新的特点,但整个准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朝圣的北斗”,还是力图创造出一种清晰和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学生们是来自不同的背景、带着对现实世界运作方式不同的先入之见走进我们的课堂的。我们的作用并不是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相反,我们只是希望学生们能首先理解经济学的不朽真理,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从而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于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去从事工作和进行生活。为达到此目的,也许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比简明清晰的陈述更有效了。我们在全书的每一页上都煞费苦心,以增进对基础经济理论的全面把握。我们曾收到各地学生和教师的数以千计的评论和建议,并已经将他们的建议融入第18版中。


深入探索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石:一部全面而前沿的经济学教材的引介 本教材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系统且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旨在帮助学习者透彻理解稀缺资源配置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个体决策的逻辑及其宏观层面的复杂互动。本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到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进展与现实世界的深刻变化,确保所传授的理论框架既具备经典理论的严谨性,又不失对现实复杂性的洞察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与个体行为分析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我们首先明确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与选择。通过引入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核心工具,我们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稀缺、选择与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通过详尽的图示与案例,阐释资源配置的权衡取舍,以及经济增长的内涵。我们强调,经济学并非研究“如何致富”,而是研究“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的科学。 理性人假设的辨析: 介绍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随后引入行为经济学视角,探讨有限理性、启发式偏差(Heuristics and Biases)对个体决策的实际影响。这部分内容力求平衡经典理论的简洁性与现实行为的复杂性。 市场机制的运作基础: 详细讲解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我们不仅停留在静态分析,更深入探讨了影响供需曲线变动的各种外部因素,以及价格弹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例如其对税收负担分配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 消费者理论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支柱。我们循序渐进地构建消费者选择模型: 1. 偏好与效用: 引入无差异曲线的概念,阐述消费者的偏好排序,包括完备性、传递性与非偏好性等基本假设。 2. 预算约束与均衡: 结合预算线,展示消费者如何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边际替代率(MRS)等于价格比率的效用最大化点。 3. 从需求曲线到现实世界: 深入剖析价格变动如何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不仅解释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根本原因,也为理解吉芬商品等反常现象提供了严谨的分析工具。此外,本书还涵盖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在福利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利润与供给 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围绕着企业如何最小化成本并最大化利润展开。 生产函数与要素投入: 分析短期内如何处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及长期中规模报酬(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 成本结构解析: 详尽区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等关键概念。特别强调,在企业决策中,边际成本是决定短期供给量的核心要素。 利润最大化准则: 阐述企业通过设定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规则,并以此推导出企业的供给曲线。 第二部分:市场结构与效率分析 在理解了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后,本书转向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均衡状态。 1. 完美竞争市场 作为理论模型的基准,本书详细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和短期均衡。重点阐述了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在完全竞争下,市场出清点自动满足了效率要求(P=MC),体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效率内涵。 2. 垄断市场 垄断分析的核心在于探究市场势力(Market Power)的来源(如自然垄断、特许垄断)及其对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 垄断者的定价规则: 引入边际收益的特殊性(MR是需求曲线的两倍陡峭),展示垄断者如何通过MR=MC来设定价格,导致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通过清晰的图形分析,量化垄断相对于竞争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价格歧视: 分类讨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策略与可行性,以及这种策略对消费者剩余的再分配效应。 3. 寡头与垄断竞争 这部分内容旨在处理现实世界中更普遍存在的市场形态: 寡头博弈: 引入博弈论工具,如纳什均衡,分析古诺模型(古诺竞争)、伯特兰模型(价格战)和斯塔克伯格模型(领导者-跟随者)下的企业互动。对囚徒困境在商业策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垄断竞争: 分析产品差异化如何使企业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但长期来看,超额产能和广告投入带来的社会成本是其重要特征。 4. 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 本书将市场失灵视为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 外部性分析: 详细区分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如污染)。引入科斯定理,探讨产权界定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并对比分析皮古税/补贴、管制等不同干预手段的优劣。 公共物品: 解释公共物品(如国防、路灯)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搭便车问题,说明政府提供或资助的必要性。 信息不对称: 深入探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如二手车市场)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如保险市场)如何扭曲市场效率,并介绍诸如信号传递(Signaling)和筛选(Screening)等市场自发或外部规制机制。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与测量 宏观经济学部分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关注产出、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总量问题。 1. 宏观经济学的指标与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量: 区分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并严格界定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引入GDP平减指数作为衡量通胀的工具。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定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阐述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分析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异,并探讨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实际影响(如通胀税、菜单成本)。 2.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AD-AS) 这是分析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工具: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结合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通过IS-LM模型系统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AS)曲线的解释: 区分短期AS曲线的凯恩斯(粘性工资/价格)解释和长期AS曲线的古典假设(充分调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考察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如流动性陷阱),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准备金率)如何通过AD曲线影响产出和价格水平。 3. 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政策 本书将分析的视角从短期波动转向长期持续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解释资本积累、劳动增长和技术进步对长期人均产出的决定作用,特别是稳态(Steady State)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内生增长理论: 引入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作为增长的内生驱动力,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间存在持久的经济增长差异。 政策启示: 讨论储蓄率、研发投资和教育投入对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与选择 本部分聚焦于经济决策者如何利用工具来管理经济周期,实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1. 货币政策的运作 中央银行的角色与工具: 详细介绍现代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出售债券)、调整基准利率以及准备金要求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析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如何影响总需求。 2. 财政政策的权衡 乘数效应: 量化分析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对国民收入的扩张或收缩效应。 赤字、债务与代际公平: 探讨持续的财政赤字对未来经济的潜在压力,以及挤出效应(Crowding Out)的机制。 3.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本书特别强调了国际经济学的视角: 国际收支平衡表: 区分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关系。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分析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差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逻辑)。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从微观个体行为出发,逐步构建起对复杂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并最终能够批判性地评估现实中的经济政策选择。全书贯穿严谨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现实案例,力求成为学习者掌握现代经济学思维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重新捧起了这本《经济学》(第18版),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就看看吧,毕竟是经典”的心态,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然而,读着读着,我发现它远比我预想的要精彩得多。从最基础的供需关系讲起,作者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经济学原理,比如机会成本、边际分析,一点点地剖析清楚。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看不见的手”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是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模拟,让你自己去体会个体理性行为如何汇聚成集体最优结果。而且,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最新的案例分析,比如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些都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书本知识,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总的来说,如果你是经济学新手,或者想要巩固基础,这本书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对经济世界的认知框架。

评分

当我翻开《经济学》(第18版)时,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思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在讨论通货膨胀时,不仅分析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原因,还详细梳理了近年来各国央行应对通胀的策略,包括加息、缩表等,并评估了这些策略的成效和局限性。特别是在讲到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时,它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观点,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各国在开放合作和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我喜欢的是,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列举问题,而是试图去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并不总是完美的。它也强调了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认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僵化的思维是无法应对复杂挑战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理性而又充满希望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这次拿到《经济学》(第18版),我主要是想看看它在“行为经济学”这一块有没有更新。我一直对人类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很感兴趣,觉得这比纯粹的理性模型更能解释现实中的很多现象。果然,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不少惊喜。它不仅保留了经典的效用理论,还引入了像前景理论、禀赋效应这些比较新的概念,并用非常形象的实验来解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损失厌恶”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宁愿承担风险也不愿接受损失,这在很多消费决策和投资行为中都能看到影子。而且,书中还探讨了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这些非理性行为来设计更有效的公共政策,比如在健康、环保等领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活泼,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死板,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师在对话,他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并且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

评分

我对《经济学》(第18版)最深的感受,是它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探讨。这绝对是经济学中最核心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书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比如资源分配、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解释了为什么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现象,反之亦然。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引入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比如不同国家在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上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案例来对比不同政策选择带来的影响。这本书引导读者去思考,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平衡点。它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它关乎着社会福祉和每个人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社会经济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了,不再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

评分

老实说,我接触经济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手里也算得上是“名著”堆积。这次拿到《经济学》(第18版),主要是听朋友强烈推荐,说这次更新加入了许多宏观层面的前沿思考,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经济波动方面。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新解读,特别是结合近几年全球央行的一些操作,书中给出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政策工具,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政策组合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传导机制和潜在的副作用。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争议性话题,比如量化宽松的长期影响,或者赤字财政是否一定有害。它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引导读者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这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能够深化理解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很早就想买了!学习!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经济学巨著,很厚很厚,纸张很好,要慢慢学习了。

评分

有人建议我读一些政治经济学的书籍 就先买这个好了正在研究 希望有用

评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给朋友买的,之前看过,

评分

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