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精裝18冊 文白對照全譯 簡體橫排 傳世經典 中華書局 全新正版 定價886元

資治通鑒 精裝18冊 文白對照全譯 簡體橫排 傳世經典 中華書局 全新正版 定價886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資治通鑒
  • 曆史
  • 通史
  • 文白對照
  • 全譯
  • 簡體中文
  • 中華書局
  • 精裝
  • 傳世經典
  • 古典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東閣書緣圖書有限公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7163
商品編碼:10069791845

具體描述

書名:資治通鑒(文白對照)(全十八冊)

I SB N :9787101067163
作 者:(宋)司馬光 編撰,瀋誌華,張宏儒 主編
齣 版 社:中華書局
頁 數:全十八冊

 開本:大32開**:886.00元











前言

凡例
資治通鑒序 禦製
第1冊 周紀 秦紀 漢紀(捲1——捲16)
捲第1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捲第二周紀二起癸醜(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捲第三周紀三起辛醜(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捲第四周紀四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捲第五周紀五起己醜(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捲第六秦紀一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捲第七秦紀二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捲第八秦紀三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

《通鑒》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傢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鑒”,司馬光於此作瞭第一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和《史記》有所不同,司馬遷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重視天人關係和朝代更替的規律;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的目的則更加現實,他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藉鑒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瞭重要的位置。《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製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錶現齣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製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錶現齣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資治通鑒》: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長捲 《資治通鑒》,作為中國古代史學巨著,不僅是一部編年體通史,更是一部蘊含著豐富政治智慧、軍事策略和社會洞察的百科全書。它以其宏大的敘事、嚴謹的考證和深刻的見解,為後世提供瞭寶貴的曆史鏡鑒,堪稱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曆史的洪流:從戰國到五代 《資治通鑒》的敘事跨度之廣,令人驚嘆。它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的“三傢分晉”,一直寫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的陳橋兵變前夕。這漫長的四百多年間,中國經曆瞭從分裂走嚮統一,再從統一走嚮分裂的跌宕起伏。從戰國七雄的爭霸,到秦朝的統一與速亡;從漢朝的強盛與衰落,到三國鼎立的紛爭;從魏晉南北朝的動蕩不安,到隋唐的盛世再現,直至五代的亂世。《資治通鑒》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宏偉畫捲,將這些曆史時期內的重大事件、關鍵人物、政治製度、社會變遷和社會風貌,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 精雕細琢的敘事:以史為鑒,資治天下 這部巨著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資治”二字上。作者司馬光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為宗旨,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曆史發展的規律,提煉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他注重史實的客觀呈現,力求“不虛美,不隱惡”,對曆代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進行瞭公允的評價。 《資治通鑒》的敘事方式,以時間為綫索,層層遞進,將錯綜復雜的曆史事件,條理清晰地呈現齣來。在敘述過程中,司馬光善於抓住事件的關鍵節點,深入剖析其産生的原因、發展過程和最終結局,並從中引申齣治國安邦的道理。這種“見微知著”、“以史為鑒”的敘事手法,使得《資治通鑒》不僅僅是一部記錄曆史的書,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啓示的政治教科書。 人物的命運:在曆史長河中沉浮 《資治通鑒》中塑造瞭無數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或雄纔大略,或平庸無能;或英明神武,或昏聵糊塗。從春鞦戰國的諸侯爭霸,到秦漢的開國君主,再到三國時期的英雄輩齣,以及魏晉南北朝的權臣鬥爭,《資治通鑒》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這些人物,無論是叱吒風雲的帝王,還是運籌帷幄的將相,亦或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的命運在《資治通鑒》的筆下,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通過對這些人物的言行舉止、決策過程的詳細描寫,我們可以深入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機,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邏輯,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曆史事件的復雜性和人物命運的多樣性。 思想的深度: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 《資治通鑒》的內容包羅萬象,其價值遠不止於曆史事件的記錄。它對政治製度的演變、軍事戰略的運用、經濟政策的得失、文化思想的發展,都有著深入的探討。 在政治層麵,司馬光對曆代王朝的興衰原因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尤其關注君主之道的得失、朝廷內外之爭、官僚體係的運作等。他善於從曆史事件中提煉齣治國的原則和方法,為後世君主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在軍事層麵,《資治通鑒》記錄瞭大量的戰爭場麵,分析瞭各種戰役的戰略戰術,以及指揮者的謀略和應變能力。這些軍事記載,對於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經濟層麵,書中也涉及到瞭賦稅製度、土地政策、商業發展等方麵的內容,揭示瞭經濟狀況對國傢命運的影響。 在文化層麵,《資治通鑒》也反映瞭不同曆史時期社會思潮的變遷,以及文化交流和融閤的狀況。 嚴謹的治學態度:信史之光,光耀韆古 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鑒》的過程中,錶現齣瞭極其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參考瞭大量的史料,包括正史、野史、碑刻、銘文等,並對這些史料進行細緻的考證和辨析,力求史實的準確性。 《資治通鑒》的成書,曆時十九年,耗費瞭司馬光及其團隊巨大的心血。其嚴謹的考證精神和客觀公正的史學立場,為後世史學研究樹立瞭典範。它不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科學嚴謹的學術巨著。 曆久彌新的價值:穿越時空的智慧 《資治通鑒》的價值,絕不僅僅局限於古代。時至今日,它依然是研究中國曆史、學習治國之道、提升個人修養的寶貴財富。 對於曆史研究者而言,《資治通鑒》是不可或缺的史料寶庫,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各方麵情況的鑰匙。 對於政治傢和領導者而言,《資治通鑒》提供瞭大量的治國經驗和教訓,幫助他們認識曆史規律,避免重蹈覆轍,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資治通鑒》則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讀物,它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親曆中國曆史的波瀾壯闊,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胸懷。通過閱讀《資治通鑒》,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提升曆史視野,塑造更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資治通鑒》,是一部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書,是一麵映照古今的鏡子,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它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和曆史智慧,將繼續滋養後世,啓迪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尤其是像《資治通鑒》這樣宏大的曆史著作,工具書的輔助作用至關重要。而這套書在“全譯”和“文白對照”上的處理,可以說是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它的白話翻譯並非那種生硬的、逐字翻譯的生搬硬套,而是力求在保持原文精髓的同時,用現代漢語的語境去解讀,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變得鮮活起來,讀起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學術障礙。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翻譯團隊在處理一些典故、人名、地名時,都做瞭細緻的考量,往往在注釋中會給齣更詳細的背景信息,或者提供不同的解讀方嚮,這一點對於想要深入理解曆史細節的讀者來說,價值巨大。而且,“文白對照”的設計,也讓我在遇到翻譯不確定或想要對比原文時,能夠輕鬆切換,直接查閱原文。這種雙重保障,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也提升瞭閱讀的準確性。 我特彆喜歡它在行文中對於一些政治術語、官職名稱的解釋,很多時候,一個詞語背後就隱藏著一套復雜的政治體製和權力運作邏輯,而全譯本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到位,幫助我理解瞭許多古代社會運作的深層原因。對於我這樣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來說,能夠通過如此便利的方式,去啃下《資治通鑒》這塊“硬骨頭”,真是受益匪淺。

評分

中華書局齣品,本身就是品質的保證。我一直以來都對中華書局齣版的古籍有著極高的信任度,他們齣版的圖書,無論是內容的嚴謹性、校勘的準確性,還是裝幀的設計、印刷的質量,都堪稱業界翹楚。這套《資治通鑒》,自然也不例外。 拿到書後,我第一時間就仔細翻閱瞭其中的一些章節,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名、地名、官職的準確性。通過與我之前收藏的一些其他版本的《資治通鑒》進行比對,我發現中華書局的版本在校勘上確實做得非常齣色,錯漏字的情況非常少見,很多疑難之處的注釋也非常到位,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而且,中華書局的編輯團隊在處理古籍時,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平衡古樸與現代的閱讀需求,既保留瞭原著的風貌,又讓現代讀者能夠輕鬆閱讀。這種嚴謹的態度和專業的精神,是其他一些齣版社難以比擬的。我深知,《資治通鑒》這樣一部巨著,其整理齣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中華書局能夠如此齣色地完成,充分體現瞭他們的實力和擔當。

評分

“全新正版”這四個字,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意義重大。在如今信息爆炸、盜版橫行的時代,能夠買到一本真正全新、正版的經典書籍,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深惡痛絕盜版書,它們不僅侵犯瞭作者和齣版社的權益,更重要的是,盜版書在內容上往往存在大量的錯誤和遺漏,嚴重影響閱讀體驗,甚至誤導讀者。 這套《資治通鑒》,包裝完整,印刷清晰,紙張也散發著新書特有的油墨香,這些都讓我確信它確實是全新正版的。我一直相信,經典書籍的閱讀,需要在一個尊重知識産權的環境下進行,隻有這樣,纔能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 購買正版書籍,也是對文化的一種支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意識到支持正版的重要性,讓那些用心創作、嚴謹齣版的作者和齣版社能夠獲得應有的迴報,從而激勵他們繼續創作和齣版更多優秀的文化産品。這套《資治通鑒》,就是我為支持正版、支持文化傳播而做齣的一個小小選擇。

評分

這套書的定價886元,乍一看確實不菲,但經過我仔細翻閱和體驗後,我發現這筆投資絕對物有所值。首先,18冊精裝本的規模,本身就意味著較高的製作成本。從紙張的選擇、印刷的質量、裝幀的工藝,再到內容校勘的嚴謹性,每一項都體現瞭高品質的要求。 其次,這本書所包含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它不僅僅是一套書籍,更是一部涵蓋瞭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麵麵,長達1300餘年的曆史畫捲。能夠通過這樣一套精良的工具書,深入瞭解中國曆史的發展脈絡和治國理政的智慧,其知識價值和啓迪意義,遠超乎金錢的衡量。 再者,精裝版本的耐用性也比平裝本要好得多,適閤長期保存和反復翻閱。對於這樣一本我打算反復研讀的經典著作來說,選擇精裝本是明智的。考慮到其權威的齣版社、嚴謹的內容、精美的裝幀以及龐大的篇幅,886元的定價,實際上是反映瞭其內在的價值和高品質的製作,性價比很高。

評分

簡體橫排的形式,可以說是現代讀者閱讀習慣的完美契閤。我個人一直以來都更習慣橫排的閱讀方式,無論是看新聞、小說,還是學術論文,橫排的版式總能讓我更快地進入閱讀狀態,思維的連貫性也更強。而《資治通鑒》這樣的巨著,如果還是沿用傳統的竪排,對於我來說,閱讀的門檻會大大提高,甚至可能因為排版的不適應而放棄。 這套書采用簡體橫排,字號也選擇瞭比較適中的大小,字間距和行間距都處理得很閤理,即使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而且,簡體字本身就比繁體字更容易識彆,配閤橫排的版式,讓古籍的閱讀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我曾嘗試過一些竪排的古籍,雖然內容本身很有吸引力,但最終往往敗在瞭排版上。 這套書的齣現,真正打破瞭古籍閱讀的壁壘。它保留瞭原著的曆史厚重感,又融閤瞭現代閱讀的便利性。我可以在地鐵上、辦公室休息間,甚至是在睡前,都很輕鬆地打開它,沉浸在曆史的長河中。這種“易讀性”的提升,對於推廣普及《資治通鑒》這樣重要的經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評分

我喜歡收藏精裝版書籍,特彆是那些具有曆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經典著作。這套18冊的《資治通鑒》,無論從外觀、內涵還是工藝上,都完美契閤瞭我作為一名收藏者的期待。精裝的冊子擺在書架上,自帶一種穩重而典雅的氣息,讓我每次看到都會心生喜愛。 打開書頁,那細膩的紙質、清晰的排版、恰到好處的字號,都顯示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更讓我欣喜的是,它的“文白對照全譯”設計,解決瞭許多我在閱讀古籍時遇到的睏難。以往閱讀古籍,常常因為文言的晦澀而望而卻步,或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查閱注釋。而這套書,則將翻譯和原文完美地結閤在一起,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和樂趣。 我特彆喜歡它橫排的版式,這與我現代的閱讀習慣更加契閤,也使得閱讀過程更加流暢。中華書局的齣品,一直以來都是品質的保證,這套《資治通鑒》更是讓我感受到瞭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即使定價不菲,但我認為,作為一套集精美裝幀、權威內容、便利閱讀於一體的傳世經典,它的收藏價值和閱讀價值都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太齣色瞭,沉甸甸的18冊擺在書架上,自帶一種莊重典雅的氣質。封麵選用的是一種帶有紋理的紙張,摸上去質感十足,不易留下指紋,這一點對於經常翻閱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顔色搭配也非常考究,深沉而不失古韻,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是一部承載著厚重曆史的書籍。 書脊的設計也頗具匠心,每一冊都印有清晰的書名和篇章信息,即使是摞起來放,也能快速找到想要閱讀的部分。打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觸感溫潤,墨色濃鬱且清晰,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令人驚喜的是,裝幀的細節處理非常到位,每一冊的接縫都嚴絲閤縫,頁腳的燙金工藝雖然低調,卻增添瞭一抹華麗感,彰顯瞭中華書局作為一傢權威齣版機構的專業水準。 整個18冊的包裝也考慮到瞭保護性,外箱結實,內部填充物也很到位,確保瞭書籍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樣精美的裝幀,無疑為我的閱讀體驗增添瞭許多儀式感,讓我在翻開它的時候,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套能夠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資治通鑒》。這套書,無疑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首先,18冊精裝本的配置,就顯得非常大氣,無論是放在書房還是客廳,都能彰顯齣一種文化品味。 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編排和呈現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貼心。簡體橫排的版式,非常符閤我的閱讀習慣,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而“文白對照全譯”的設計,更是解決瞭我在閱讀古籍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我不再需要費力地去查閱生僻字詞,也不需要擔心因為理解偏差而錯過原文的精髓。 我特彆欣賞它在翻譯上所展現的專業性。譯文不僅準確,而且生動,能夠讓我更好地理解那些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政治鬥爭、軍事策略和人生百態。這套書,讓我覺得閱讀《資治通鑒》不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是一種愉悅的文化體驗。

評分

我一直認為,閱讀《資治通鑒》這樣的巨著,需要一個好的“引路人”,而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的“文白對照全譯”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更是一種智慧的解讀。在翻譯的過程中,編者們不僅注重語言的準確性,更深入地挖掘瞭原文背後的文化內涵、曆史背景以及司馬光先生的史學思想。 我曾仔細對比過不同章節的翻譯,發現這套書的譯文流暢自然,沒有生硬的直譯感,而是用現代漢語的語境去生動地再現曆史場景。而且,在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曆史事件或人物關係時,譯文往往會提供更加清晰的解釋,幫助讀者快速把握脈絡。 “全譯”的優勢在於,它能夠讓即使不熟悉文言文的讀者,也能毫無障礙地閱讀這部偉大的史書。而“文白對照”則為有一定古文基礎的讀者提供瞭深入研究的可能性。這種雙重設計,極大地拓寬瞭《資治通鑒》的閱讀群體,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到這部經典的智慧。

評分

“傳世經典”這四個字,絕非虛譽。翻閱這套《資治通鑒》,我深深感受到瞭其內容的博大精深和曆史的厚重感。它不僅僅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更是一部蘊含著治國理政智慧的寶庫。從春鞦戰國到秦漢三國,再到魏晉南北朝,每一個朝代的興衰更迭,每一個政治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尤其欣賞它在事件敘述上的客觀性。司馬光先生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為宗旨,不迴避曆史的麯摺和人物的復雜性,既有對明君賢臣的贊揚,也有對昏聵之輩的鞭撻,更有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揭示。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曆史現場感,仿佛親身經曆著那些風雲變幻的時代。 它所展現的政治鬥爭、軍事策略、經濟發展、文化變遷,乃至士人心態的演變,都極具啓發性。在閱讀中,我不僅是在瞭解曆史,更是在學習如何看待問題,如何分析局勢,如何從曆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這套書所傳達的“鑒往知來”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預判未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