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

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小紫真由美 著,蔡福淑 譯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育兒
  • 傢庭教育
  • 母愛
  • 溝通技巧
  • 兒童心理
  • 成長
  • 親情
  • 情感
  • 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00895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7368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2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教育專傢孫雲曉強力推薦!
  亞洲年度優秀親子溝通概念,爸爸媽媽的親子對話速查手冊,韓國專傢教育機構指定教材,引導式對話拓展父母和孩子的話語空間。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強力推薦。
  育兒專傢孟遷、搖籃網、育兒網、《母嬰世界?未來星》雜誌傾情推薦。
  引導式對話揭示孩子任性、鬍鬧、叛逆等行為錶象下的心理真相,精美漫畫是本書一大亮點。

內容簡介

  爸爸媽媽們,請改變和孩子“隨意對話”的習慣吧!“吃飯怎麼總是這麼磨磨蹭蹭的?”“男子漢還哭鼻子丟不丟人?”“為什麼不想去上學?”……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和孩子進行“隨意性對話”。其實,孩子做齣的每個舉動,說齣的每句話背後都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孩子看重的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尊重
  “你吃的這麼慢,媽媽都沒法收拾瞭,以後吃得再快一點好嗎?”——引導式對話讓孩子更容易體會媽媽對他們的愛和尊重。
  孩子需要錶揚,更需要肯定
  “不要不開心瞭,雖然你不太擅長這個,但你還有很多其他優點啊。比如,書讀的很多,還認識戀爸爸都不認得的漢字”——引導式對話讓媽媽在不經意間幫孩子樹立信心,讓他們更加自信。
  孩子錶麵的任性鬍鬧其實另有隱情
  “現在還不想說逃學的原因嗎?媽媽理解,等你願意的時候再告訴媽媽吧”——引導式對話讓孩子感受媽媽真心的關懷和支持,主動和媽媽說知心話。
  “引導式對話”就是讓父母“引導”孩子說齣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以平等的姿態“引導”孩子獨立思考並找齣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小紫真由美,日本親子溝通實戰quan威,日本教育界的多棲纔女,小紫真由美畢業於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係,畢業後曾擔任《放大!早晨》等新聞節目記者和主持,日本電視颱分社(株)新瀉廣播電視颱工作5年,她一直都是電視颱的颱柱。
  小紫真由美於2003年獲得國際教練聯盟教練資格;並於2005年獲得專業指導員資格。隨後任職於日本文部省、教育廳,還分彆在小學、初中和高中任教。期間,曾擔任傢庭教育輔導班講師。
  目前,小紫真由美還創辦瞭輔導員培訓節目“班級輔導員”和傢庭教育專業輔導員講座“交流沙龍”。
  鄭久美,著名的漫畫傢和插畫傢,鄭久美的父親是旅日韓國人後裔,母親是韓國人。鄭久美曾在日本京都嵯峨藝術大學短期班學習過日本畫,在韓國弘益大學專攻視覺設計專業。著有《大阪·神戶·京都》等作品。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兒童教育的藝術首先是傾聽而不是說教。這或許就是《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給予我們的善意啓示。
  ——孫雲曉 著名教育專傢
  對於不善於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本書可作為教育詞典來查用。作者把日常生活從教育角度“講究”起來,加上她所收集的豐富案例,使我受用而敬佩。
  ——孟遷 親子專傢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媽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媽媽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一些媽媽卻因與子女缺乏良好的溝通,導緻親子關係緊張。學會與孩子說話,也就是媽媽學著如何去愛孩子。如果你想成為一位聰明的好

目錄

作者序 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引導
前言 如何點燃孩子的熱情
第1章 聽的方法
1.怎樣引齣孩子的真實想法“媽媽,我不想做瞭”
2.適應孩子的說話步調“為什麼在學校學過的東西還不會?”
3.替孩子著想可以激勵孩子“我不想當隊長”
4.用肢體語言錶示你在聽“媽媽忙,快點說!”
5.用支持的態度培育孩子的夢想“我一定會成為有錢人”
6.怎樣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行,今天一定要休息”
7.營造輕鬆的說話環境“為什麼沒去補習班?你到底想乾什麼!”
8.聽懂孩子的話外音“今天考得不好,太差勁瞭!”
引導式對話中聽的基本技巧
第2 章 提問的方法
1.引導孩子的積極性“要是沒有失誤可以得90 分!”
2.引導孩子的自主性“有沒有帶紙和毛巾?”
3.不要把提問當做責備的工具“你能自己去洗嗎?”
4.如何引導齣下次的成功“平常不是彈得好好的嗎?”
5.提齣新觀點的建議方法“你試一試吸氣,連吸三次”
6.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也努力點吧”
7.用提問的方法拓寬可選擇項“這三項當中你喜歡哪個?”
8.如何迴答孩子無聊的提問“媽媽,為什麼人這麼多?”
9.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來解決“屋子亂成這樣,還不收拾?”
引導式對話中提問的基本技巧
第3章 肯定的方法
1.肯定孩子的存在“你是哥哥,不能好好說嗎?”
2.告訴孩子“你是唯一”“媽媽為什麼隻喜歡弟弟?”
3.關注孩子的每一個變化“有什麼不一樣嗎?”
4.肯定孩子的努力結果“要是稍微多注意點就好瞭”
5.及時肯定孩子“在傢也能這樣做該多好!”
6.用不同的方式肯定孩子“媽媽都錶揚瞭,你還這樣?”
7.依賴孩子,培養責任心“你已經四歲瞭,該自己走路瞭!”
8.告訴孩子他很重要“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
9.信任孩子“在學校發生瞭什麼事?”
10.尊重孩子的夢想“媽媽,她是不是很漂亮?”
引導式對話中肯定的基本技巧
第4章 打動孩子的錶達方法
1.嚮孩子錶示你的謝意“你怎麼沒收好晾乾的衣服?”
2.責罵孩子的技巧“你這樣就沒法早點睡,早上也起不來”
3.不發火也能責罵孩子“你對爸爸這是什麼口氣?”
4.讓父母和孩子都幸福的溝通方法“你們安靜點好不好!”
5.根據孩子的個性使用不同的錶達方法“你不願意跟爺爺齣去呀?”
6.讓孩子擁有正麵思維“這個是不是不應該買?”
7.讓孩子認識社會規範“想要就可以隨便拿嗎?”
8.告訴孩子承諾的重要性“說好今天不買東西的!”
引導式對話中打動孩子的基本技巧
第5章 不同狀況下改變孩子的錶達方法
1.孩子不願上學怎麼辦“我頭疼……今天不想上學”
2.夫妻吵架後怎麼對待孩子“這是大人們的事情,跟你們沒關係”
3.兄弟姐妹打架怎麼辦“你們就不能罷休嗎?”
4.孩子打人怎麼辦“媽媽最討厭打人瞭”
5.孩子過分在意外錶怎麼辦“我想去掉雀斑”
6.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你為什麼不學習?”
7.被孩子指齣錯誤該怎麼辦“我什麼時候那樣過?”
8.怎麼迴答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就那麼重要嗎?”
9.孩子說朋友的壞話該怎麼辦“你到底是誰的媽媽?”
10.孩子受傷瞭怎麼辦“男子漢哭鼻子丟不丟人?”
11.孩子不願意洗刷怎麼辦?“今天不想洗”
12.孩子說“我做不好”怎麼辦“我可能會是倒數第一名”
13.孩子成績提高瞭,該怎麼錶揚“努力是努力瞭……”
14.孩子說謊該怎麼辦“為什麼說謊?”
15.孩子行動遲緩怎麼辦?“怎麼天天都這麼慢?”
16.孩子想跟朋友一起外齣怎麼辦“為什麼不行?”
不同狀況下引導式對話的基本技巧
後記 激勵你的三個車輪

精彩書摘

  第1章聽的方法
  引導式教育中最基本的是“聽”。“聽”也需要技巧。養育孩子的父母們往往都經曆過自己說得再對、孩子還是聽不進去的情況,這時候做父母的簡直都要絕望瞭。但隻要你退一步想,就能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你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傾聽孩子說的話。那樣你可能會非常驚奇地發現,原來你的孩子很有見地,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1.怎樣引齣孩子的真實想法
  “媽媽,我不想做瞭”
  “媽媽,我不想做瞭”,“我不願意”,“我討厭做這個”……我們的孩子經常會說這些話,這時候大部分媽媽會說:“哎呀,又怎麼瞭?”或者顯露齣“我早知道你的小心眼瞭”的錶情。媽媽的這樣一句話可能會讓孩子非常失望。在媽媽看來,孩子根本就沒有毅力,但孩子說齣這種話一般都是有理由的。如果這時候你傾聽一下,就能明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悠美上小學三年級,媽媽最擔心孩子沒有毅力。一天,媽媽看見悠美非常認真地做學校留的手工作業,覺得難得,就想誇奬孩子一句。結果悠美一看媽媽過來,馬上大發脾氣。
  不利益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悠美:哎呀,煩死瞭!媽媽,我做不好手工雕刻作業,我不想做瞭。
  媽媽:你纔做多長時間就喊煩?再多做一會兒看看吧。①
  悠美:太費時間瞭,我可受不瞭。
  媽媽:你總是沒有耐性,什麼都是半途而廢!連這個都做不好。②
  悠美:但我不是已經練瞭五年鋼琴瞭嗎?
  媽媽:那你就用彈鋼琴的耐心把這個作業堅持做完,不就行瞭嘛。
  悠美:不,我不想做。
  媽媽:那隨便你,等著明天上學挨老師批評吧。③
  悠美:算瞭吧!媽媽根本什麼都不懂……
  其實孩子說“不想做”並不是真的不想做,隻是在做的過程中沒那麼順心,嚮你訴說而已。這時候大部分媽媽們認為是孩子不想做瞭,就逼著孩子繼續做(①②)。上述對話中,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就用“等著明天上學挨老師批評吧”來氣孩子(③),這麼做的結果是孩子原先的熱情也消失瞭。這個時候,媽媽不應該否定孩子的話,或說齣自己的意見,隻要聽一聽孩子說的話就足夠瞭。在這樣的情況下引齣如下的對話更為有效。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悠美:哎呀,煩死瞭,媽媽,我做不好手工雕刻作業,我不想做瞭。
  媽媽:(親切地)哎呀,我傢悠美不耐煩瞭?
  悠美:嗯,太費時間瞭。
  媽媽:太費時間瞭,所以煩瞭。
  悠美:理香刻得可快瞭……
  媽媽:哦,是和理香比較後纔感到煩的。
  悠美:媽媽,我不想輸給理香。
  媽媽:不願意輸給理香呀?
  悠美:對呀!
  媽媽:那麼,理香是什麼時候開始學雕刻的?
  悠美:聽說是半年前開始跟她媽媽學的。
  媽媽:是嗎?那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的?
  悠美:上個月纔開始的。
  媽媽:纔學瞭一個月,進步就這麼大?理香什麼都比你強嗎?
  悠美:當然不是,數學我就比她強。
  媽媽:對呀,悠美喜歡數學,計算比媽媽還快。一開始就學得好嗎?
  悠美:不是,一開始我也學不好,還哭瞭呢。
  媽媽:對呀,那麼現在怎麼學得這麼好?
  悠美:那是因為我反復練習。
  媽媽:那麼,雕刻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呢?
  這種情況下媽媽不應該否定孩子或提齣自己的意見,隻要重復孩子說過的話,她就會覺得媽媽在認真聽,就會敞開心扉,說心裏話。敞開瞭心扉,孩子可能就不再煩躁瞭。其實這個方法一點都不難,隻要把孩子的話重復一遍就可以瞭。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孩子不願意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應該好好聽一聽孩子說的話,這樣有可能瞭解到孩子不願意做的理由。傾聽孩子的話,重復孩子說的話,可以引齣她真實的想法。
  2.適應孩子的說話步調
  “為什麼在學校學過的東西還不會?”
  在媽媽看來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題,孩子卻不知道怎麼迴答,真是讓人著急啊。很多媽媽因為擔心“隻有我的孩子不會”,所以非常想馬上告訴孩子這道題該怎麼迴答。但媽媽的這種焦慮隻會讓孩子更煩躁,而且不利於孩子發揮主動性——人一旦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就會感到焦慮和煩躁。
  太郎媽媽因為他數學成績不好而煩惱,嚮我谘詢該怎麼引導孩子。她說,孩子解不齣學校教過的分數題,她忍不住對兒子大發脾氣。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太郎:媽媽,數學太難瞭。
  媽媽:怎麼瞭?不是已經在學校裏學過嗎?你到底哪兒不會呀?
  太郎:分數除法太難瞭。
  媽媽:給我看看——三分之二除以三分之一,這不很簡單嗎?為什麼不會?教科書裏也有,你看瞭沒有?
  太郎:……
  媽媽:分數的除法是用乘法來算的,三分之二除以三分之一,實際上應該乘以多少?
  太郎:一分之三?
  媽媽:對啊,那答案是多少?
  太郎:嗯……是二分之一嗎?
  媽媽:怎麼會是二分之一呢?你到底會不會算啊?
  太郎:乘法也不太明白……
  媽媽:天哪!練瞭那麼多題你還不會呀?在學校裏學完瞭以後你到底有沒有復習過?是不是因為沒復習纔不會算啊?
  太郎:……(哭)
  媽媽:哭也沒用,拿本子過來。
  上述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算題能力,媽媽應該引導孩子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性。但太郎媽媽卻單方麵嚮孩子提問,用非常強硬的語氣,而且還逼著孩子迴答問題。太郎沒有自信,就更加膽怯畏縮瞭。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那麼怎樣纔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呢?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太郎:媽媽,數學太難瞭。
  媽媽:(先停頓一小會兒,再以柔和的聲音說話)你有什麼題不懂?
  太郎:分數除法太難瞭。
  媽媽:嗯,給我看看——三分之二除以三分之一,老師是怎麼教的?
  太郎:老師把分數倒過來瞭。
  媽媽:對呀,用乘法算。那麼,該怎麼算呢?
  太郎:三分之二乘以一分之三,對嗎?
  媽媽:對呀,這個步驟不是做得很好嗎?(溫柔地)你是不是不會算乘法?我們來算乘法吧。
  太郎:媽媽教我嗎?
  媽媽:當然,但是以後要是有連媽媽都不會的題怎麼辦?(笑著)那不是很麻煩嗎?
  太郎:我以後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迴到傢裏也要好好復習。
  媽媽:對呀,在學校裏好好聽課,迴到傢裏好好復習就可以瞭。
  父母跟孩子說話時應該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說話的速度,像這樣閤著對方的理解能力和說話速度進行對話叫做“步測”(pacing)。說話速度慢的人與說話速度快的人對話會有抵觸情緒,但是兩個說話速度一樣的人對話彼此都會有“同類人”的感覺。除說話速度以外,說話的內容和多寡、聲音的高低和身體動作上步調一緻也是一種pacing。你想與孩子進行心靈的對話,隨時都要記住這個pacing,要不然對話很容易變成單方麵的說教。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當你發現孩子不會做已學過的題時,可能會很生氣,同時又為孩子擔心,但還是要配閤孩子說話的內容和速度進行對話纔行,這樣纔能消除孩子的焦慮和不安,讓他恢復平靜。
  3.替孩子著想可以激勵孩子
  “我不想當隊長”
  當孩子沒有信心的時候,媽媽為瞭鼓勵孩子,常常說“加把勁”之類的話。想想看,你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呢。請你好好考慮一下孩子的心理吧,孩子已經很努力瞭,可是媽媽還是催著他加把勁,他會怎麼想呢?可能是更沒有信心瞭。那麼,該怎麼鼓勵沒有信心的孩子呢?
  明菜媽媽覺得當閤唱隊隊長的女兒這幾天無精打采,就關心地詢問怎麼迴事,反而惹得她大動肝火。為此明菜媽媽特地嚮我谘詢該如何處理。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明菜,怎麼瞭?這幾天總是無精打采的。
  明菜:沒什麼。
  媽媽:發生瞭什麼事?
  明菜:唉……媽媽,閤唱隊隊長真不好當。
  媽媽:怎麼啦?誰說你什麼瞭?
  明菜:閤唱隊裏有兩個同學打架,我是隊長,對誰都不能偏心,真煩。
  媽媽:難怪,我覺得你應該好好當這個隊長。不過他們遲早會和解的,不用太擔心。
  明菜:能和解的話還用我擔心嗎?唉,媽媽,我真不想當這個隊長。
  媽媽:這是什麼話?每次都這樣,真沒耐性!以後還能做什麼。
  明菜:……
  媽媽:彆人是因為信任你,纔選你當隊長。你不能泄氣!
  明菜:他們把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全推給我,我真不想當這個隊長!
  上述對話中媽媽根本不關心孩子的苦惱,總說“該好好當隊長”、“好好乾”之類的話。作為媽媽當然希望孩子能有自信心,但她這種鼓勵方法在孩子聽來就是“你這樣當隊長是不行的”、“你沒有努力”。孩子會覺得媽媽不是跟她站在同一立場上的,或者認為“像現在這樣做是不行的”。孩子已經很努力瞭,但還被要求更加努力,這等於勉強讓已經沒有油的汽車繼續跑一樣。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明菜,怎麼瞭?這幾天總是無精打采的。
  明菜:沒什麼。
  媽媽:發生瞭什麼事?
  明菜:唉……媽媽,閤唱隊隊長真不好當。
  媽媽:隊長不好當?發生什麼事瞭?
  明菜:閤唱隊裏有兩個同學打架瞭。
  媽媽:是嗎?
  明菜:我是隊長,對誰都不能偏心,真煩。
  媽媽:哦,原來你是為這事犯愁啊!唉,隊長確實不好當!
  明菜:同學們都讓我解決,可我不知道怎麼解決呀!
  媽媽:這事真不好解決,那你想怎麼辦呢?不想當隊長瞭?
  明菜:不是。纍是纍,可我還是想當隊長。
  媽媽:是嗎,那麼媽媽該怎麼幫你呢?
  明菜:不用瞭。媽媽,跟你說瞭以後我感覺好多瞭。
  媽媽:真的?謝謝你能跟媽媽講這些,媽媽永遠都支持你。
  明菜:媽媽,我知道瞭。
  媽媽應該重復一下孩子說過的話,理解孩子,那麼孩子就可以冷靜地整理自己的思緒。媽媽讓孩子自己選擇該怎麼做,還要讓孩子明白媽媽永遠支持他。孩子知道媽媽傾聽瞭自己的想法,感覺輕鬆多瞭,就可以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瞭。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當孩子沒有乾勁的時候,比起“加油”、“認真點”,傾聽和支持更有效。孩子已經很努力瞭,媽媽還說“認真點”,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是跟他站在同一立場上。
  引導式對話中聽的基本技巧
  用心聽
  用心聽的意思是真心實意地聽孩子說話,而不是形式上的用耳朵聽,要讓孩子感到“媽媽正在認真聽我講”。但是,我們周圍很多愛說話的人都不太重視傾聽,但又都希望自己說話的時候對方能夠傾聽,並且明白他的心聲。會傾聽的媽媽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信賴的人。
  彆打斷孩子的話
  我們時常能看見孩子剛剛要說話,媽媽就在一旁打斷孩子,自己說自己的。比如,孩子剛說一句“媽媽,剛纔我玩瞭keroro遊戲,真有意思。”媽媽馬上打斷孩子說:“玩keroro遊戲瞭?媽媽也喜歡玩……”那麼孩子就有可能忘記自己剛纔想說什麼瞭。
  不要讓孩子難堪
  有的媽媽打斷孩子的話,說齣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尷尬難堪。有一次,我去朋友傢玩,她的孩子從外麵跑進來興奮地說:“媽媽,我剛纔去瞭文具店,看到一種神奇的組裝機器人。”我的朋友可能是認為孩子想要買那個機器人,趕緊打斷孩子說:“媽媽沒有錢,你該知道吧。”結果,孩子馬上就不高興瞭,就是想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說:“誰說要買呀!”孩子提起機器人未必就是想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慎重地對待孩子說的話。
  不要輕視孩子說的話
  有的媽媽對孩子的話持輕視或旁觀的態度。這是在嚮我谘詢過的一位媽媽身上發生的事情。有一天,她的孩子在課間給她打電話過來說:“媽媽,我可能是因為書包太重瞭,所以頭疼,肩膀也疼。”這位媽媽雖然心裏很擔心孩子,嘴裏卻說:“你看,昨晚我不是讓你彆玩電腦,早一點睡覺嗎?”結果孩子生氣瞭一聲不吭地掛斷瞭電話,這是媽媽沒能抑製住自己想說的話。讓孩子産生瞭反感。跟孩子對話的時候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想法很重要。
  重復孩子說的話
  有時候簡簡單單地重復一下孩子的話尾,也能讓孩子打開心扉說齣心裏話。有一次,我在一個由小學生傢長組成的傢庭教育指導班上做過如下實驗:我把傢長分成兩人一組,兩人又扮演“聽的人”和“說的人”。
  A:我昨天去看電影瞭。
  B:看電影瞭!
  A:人真多呀,我朋友說,前天排瞭一晚上的隊。
  B:排瞭一晚上?
  實驗結束後我問他們有什麼感想,“聽的人”大部分都說,不知為什麼單純重復彆人說的話也不容易,感覺有點彆扭,有點不好意思。可是“說的人”卻說,沒感覺到對方在重復自己的話,隻覺得對方在非常認真地聽自己說話。可見,重復彆人說的話看起來簡單,但它能傳達齣“我在認真聽你講”的意思。
  用肢體語言錶示你在聽
  孩子隻要一看到媽媽細微的錶情或小動作,即便媽媽裝得再好,他也能看齣媽媽有沒有在聽自己說話。請你不要忘記,孩子的眼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敏銳。對話過程中讓孩子感覺到你正在聽是非常重要的。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
  很多人都覺得,兩個人談話的時候要是對方不看著自己的眼睛,會覺得不愉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曾經把傢長分成兩組做這方麵的實驗。一組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談話,另一組是不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結果,不看對方眼睛的那一組傢長說,很難把話題繼續下去。有一位媽媽哭著對我說:“我有三個孩子,可是我從來都沒有看著他們的眼睛說過話,現在想起來,他們那時候肯定是傷透心瞭。”請反省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媽媽。
  孩子說話的時候要點頭
  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可以點頭或附和來錶示正在認真聽,也可以說:“啊,是嗎?”“然後呢?”“嗯”等。如果你不附和說話的人,隻是安靜地聽著,即使是真的很認真聽,說話的人還是無法感受到。
  跟孩子對話時注意你的姿勢和身體動作
  跟孩子對話的時候請你時刻注意自己的姿勢和身體動作,特彆是眼睛要平視孩子,托起腮幫子坐著或是揚起手的姿勢會給孩子壓迫感。媽媽自己都沒察覺到的一些習慣性動作也許會引發孩子不愉快的情緒。
  請你注意自己的錶情
  講課的時候經常能看見一些聽眾哭喪著臉,看著他們滿臉的不高興,我心裏就像打鼓似的不停地想:“是不是我講的太沒意思瞭?”或“覺得我討厭?”但是有一天,忽然發現我自己的錶情跟他們沒什麼兩樣。那天,我正在做講課前的準備,無意之間瞥瞭一眼鏡子。天哪!鏡子裏是緊蹙眉頭的女人,一臉凶巴巴的樣子……人們在專心做事的時候很容易做齣讓人害怕的錶情,而孩子們對這些錶情的反應更敏感,所以跟孩子對話的時候請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錶情。
  怎樣爭取時間
  你正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跟你說話,很多媽媽就勉強聽著,但是孩子能感受到你有沒有在聽。這時候,跟孩子錶明:“媽媽現在沒有時間,等會兒再說好嗎?”或“五分鍾之內能說完,就說說看吧。”這比勉強聽著效果更好。媽媽的這種靈活性更能贏得孩子的好感。請記住,孩子一旦關閉心門,再重新打開是非常睏難的。
  第2章提問的方法
  孩子取得好成績,媽媽當然會很高興,自然也會錶揚孩子,受到錶揚的孩子的喜悅之情也會倍增。但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藉此機會使孩子的成績更上一層樓。我們通過美鈴的例子來學一學這個方法吧。
  1.引導孩子的積極性
  “要是沒有失誤可以得90分!”
  美鈴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太好,但這一次的數學考試她得瞭80分。考得比以前都好,所以媽媽錶揚瞭孩子,但從引導式教育的觀點來看,媽媽的這種錶揚還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麼是什麼地方還不夠完美呢?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美鈴:(有點不好意思地)媽媽,你看……
  媽媽:考試成績齣來瞭?(高興地)哇,80分!真瞭不起。(看著美鈴的臉)考得真不錯!
  美鈴:(有點不好意思地)嗯,這些天我努力瞭一點。
  媽媽:努力一點就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告訴媽媽,這幾天你是怎麼努力的?
  美鈴:我隻是每天都復習瞭一點點而已。
  媽媽:復習瞭一點點?美鈴,你太聰明瞭。
  美鈴:嗯,要是沒有失誤,我能得90分呢,有點可惜。
  媽媽:不,這也不錯。媽媽今天真高興!我們今天吃你喜歡的烤肉吧。
  美鈴:哇,太好瞭!
  大部分媽媽看到孩子的錶現比平常好,就不會吝嗇錶揚,但你要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有所進步,就得用彆的方法瞭。因為孩子以後還要繼續學習下去,為瞭增強孩子的能力,可以進行下麵這樣的對話。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美鈴:(有點不好意思地)媽媽,你看……
  媽媽:哇,80分!看來我的美鈴真的認真學習瞭。媽媽很高興,美鈴你呢?
  美鈴:嗯,我也高興,可是有點可惜。
  媽媽:是嗎?什麼地方可惜瞭?
  美鈴:要是沒有失誤,我都能得90分,有點可惜。
  媽媽:怎麼做纔能避免失誤?
  美鈴:應該仔細檢查一遍,下迴我決不犯這種錯誤。
  媽媽:那麼,你覺得下迴能得多少分?
  美鈴:90分。
  媽媽: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在任何情況下,媽媽都要認可孩子的努力,並為之高興。另外,媽媽不應該過分注重考試結果,重要的是孩子對考試結果的想法。那麼,就可以像上述對話中那樣,聽齣“可惜,本來可以更好的”的想法。
  然後再問孩子要避免失誤該怎麼做,這樣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對策,就像上述對話中美鈴能想齣“應該仔細檢查一遍”一樣。那麼,孩子就知道將來該怎麼做,然後媽媽可以再引齣孩子的積極性。
  對孩子來說,一次體驗裏蘊涵瞭很多成功所需的材料。如果孩子失敗瞭,就讓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成功瞭,就可以讓他找齣成功的原因。能引導齣這些纔是最有效的提問。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如果孩子有瞭一次好的體驗就不要止於當前的喜悅,要引導齣孩子“以後該怎麼做”的思考。這些提問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跳闆。
  3.不要把提問當做責備的工具
  “你能自己去洗嗎?”
  一天到晚忙於照料孩子的媽媽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說齣“作業做完瞭嗎?”“有沒有去補習班?”“你怎麼還沒換衣服?”等沒完沒瞭的責備式的提問,這種提問隻能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祥治的媽媽品子就是這樣的人。
  品子凡事追求完美,總覺得四歲的兒子祥治的行為舉止不夠好。品子的朋友菊子覺得她這樣對待孩子不好。品子到底什麼地方不好呢?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菊子:祥治,你好?
  祥治:(害羞的錶情)……
  品子:祥治,跟阿姨打招呼吧。
  菊子:……
  品子:快說“阿姨好”。
  菊子:孩子害羞瞭。
  品子:祥治,去整理玩具吧。
  祥治:……
  品子:聽不到我說話嗎?你看沙發上都是玩具,阿姨都沒地方坐瞭。
  祥治:……
  菊子:阿姨買餅乾瞭,我們一起吃吧。
  品子:哎呀,謝謝。祥治,趕緊說“謝謝”。
  祥治:謝謝。
  品子:(嚮著祥治)你洗手瞭嗎?
  祥治:……
  品子:可以自己去洗嗎?
  (祥治一聲不吭地去洗手。)
  品子:這孩子怎麼這麼磨蹭呢。
  如此提問在孩子聽來就是責備。對話中的“你洗手瞭嗎”和“可以自己去洗嗎”可以更強烈地感覺到責難的口氣。為瞭教育孩子而使用嚴厲的口吻說話,很可能産生逆反效果。那麼我們該怎麼做?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菊子:祥治,你好?
  祥治:(害羞的錶情)……
  祥治:阿姨好。
  菊子:孩子真有禮貌。
  品子:祥治,沙發上都是玩具,阿姨沒地方坐瞭。(祥治一聲不吭地整理玩具。)
  品子:謝謝,祥治。
  菊子:阿姨買餅乾瞭,我們一起吃吧。
  祥治:謝謝。
  品子:(嚮著祥治)這樣就很有禮貌瞭,可是你好像忘洗手瞭。
  祥治:我正要去洗呢。
  品子:是嗎?(祥治去洗手。)
  媽媽不應該單方麵地命令孩子,最好是先問孩子該怎麼做,然後再等孩子迴答。問孩子的口氣要盡量溫柔,重要的不是孩子迴答得對或錯,是孩子自己想到該怎麼迴答,留一定餘地,讓孩子安心地、自由地思考,然後再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洗手瞭嗎?”“漱口瞭嗎?”對於這樣頻繁的詢問,孩子會認為媽媽在責備自己。嚮孩子提問時應該留點餘地、留點時間,讓他能自由地思考。
  8.如何迴答孩子無聊的提問
  “媽媽,為什麼人這麼多?”
  孩子們一般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問得大人都無法招架,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卻感到新奇。當孩子問你“為什麼”時,你是怎麼迴答的?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提問錶現齣不耐煩和不認真,或者用“你怎麼這樣呢”、“以後告訴你”等來搪塞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可能不敢提齣疑問,即使提齣疑問也是猶豫不決。
  剛次正在上幼兒園,好奇心特彆強,有各種問題問媽媽,問得媽媽都迴答不上來,可是又不能斥責孩子。剛次媽媽為這事苦惱瞭很久。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剛次:媽媽,為什麼人這麼多?
  媽媽:為什麼呢?因為是大街呀。
  剛次:媽媽,這麼多人都去哪裏?
  媽媽:嗯,上班去吧,或者是有事。
  剛次:做什麼樣的工作?
  媽媽:(快速走路)這我怎麼知道呢?公司那麼多。
  剛次:公司?什麼樣的公司?他們都在哪裏工作?
  媽媽:媽媽也不知道,剛次快點走!
  剛次:那個……媽媽,他們為什麼全都到這裏來工作呢?
  媽媽:當然是公司在這裏啊。彆說瞭,趕緊走吧。
  當人們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沒完沒瞭地問東問西,當然會覺得不耐煩。剛次媽媽對孩子的提問隻做瞭模糊的迴答,然後不耐煩地催他快點走。其實,這是媽媽和孩子交流的絕好時機,應該好好利用孩子的提問,進行適閤孩子水平的對話。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剛次:媽媽,為什麼人這麼多?
  媽媽:是呀,人真多,為什麼呢?
  剛次:嗯,孩子也比我們那裏多。
  媽媽:是呀。
  剛次:這麼多人都去哪兒呢?
  媽媽:媽媽也不太知道。(小聲嘀咕似的)人們都去哪兒呢?
  剛次:是不是買東西去呀?
  媽媽:對呀,去買東西的人也應該不少吧。但工作去的人也多吧。
  剛次:工作?去做什麼工作?
  媽媽:都做什麼工作呢?花店、麵包店……商店也應該很多。
  剛次:啊……
  媽媽:人們都要工作的。
  剛次:是嗎?
  媽媽:你長大瞭也要工作的。
  剛次:嗯。
  媽媽: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剛次:我想當地鐵司機。
  媽媽:哇!好棒!你為什麼想當地鐵司機?
  剛次:因為……
  這種對話的好處在於能夠進行適閤孩子水平的交流。剛次媽媽通過重復孩子說過的話,錶現齣對孩子的提問感興趣或跟孩子有同感,這樣做的效果是孩子非常喜歡正在進行的對話。
  媽媽對子女來說是行使絕對權利的強有力的人。設想一下,誰不喜歡被強者認可呢?這就是利用好奇心來幫助孩子進步的秘訣。另外,這種對話還可以給孩子創造思考和想象的機會,以後與孩子的對話內容將會更加豐富多彩。請彆忘記,孩子的提問是拓寬思考範圍的原動力。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好奇心強的孩子對一些大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問個沒完,媽媽即使有些不耐煩也要重復孩子說過的話,引導孩子想齣與自己的提問相對應的答案,這樣做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第3章肯定的方法
  引導式教育中最基本的是“聽”。“聽”也需要技巧。養育孩子的父母們往往都經曆過自己說得再對、孩子還是聽不進去的情況,每當此時做父母的簡直都要絕望瞭。但隻要你換個角度,就能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你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傾聽孩子說的話,那樣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你的孩子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依賴孩子,培養責任
  7.依賴孩子,培養責任心
  “你已經四歲瞭,該自己走路瞭!”
  父母們經常發牢騷似的說“我傢孩子太嬌氣瞭,凡事都得操心”、“我傢孩子總想依賴父母,真讓人擔心……”等。但是,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把孩子看成“無法獨立的人”?有時候,給那些看上去需要照顧的孩子派上角色,他們反而能做到很多齣乎我們意料的事情。
  四歲的春記和兩歲的佑稀是姐弟倆,他們的媽媽最擔心的是姐姐春記總想跟弟弟一樣嚮媽媽撒嬌。媽媽覺得春記是老大,應該懂事纔行,她為這事特意嚮我谘詢過。下麵的對話是春記一傢人在外麵散步時進行的。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佑稀:(撒嬌地)爸爸,抱我。
  爸爸:纍瞭?走不動瞭?
  佑稀:走不動瞭!
  爸爸:(抱著佑稀)好吧,爸爸抱你。
  春記:(看著媽媽)媽媽,我也……
  媽媽:春記!你跟佑稀不一樣。你已經四歲瞭,應該自己走路。
  春記:我也纍。
  媽媽:你耍賴呀?
  春記:我不是耍賴。
  媽媽:可是,媽媽看你是耍賴。
  春記:真的走不動瞭。
  媽媽:奇怪呀,上次幼兒園組織野遊時你不走得比這還遠嗎?好瞭,加把勁。
  春記:走不動瞭,抱我!
  媽媽:(發脾氣)春記!不要耍賴!
  春記:不!
  春記跟弟弟一樣撒嬌,是想確認一下爸爸、媽媽的愛,但媽媽不理解孩子的心理,說:“你已經四歲瞭,孩子的心理,應該自己走路。”春記一看爸爸、媽媽根本不理會自己的情緒,就開始耍賴瞭。其實,這種時候媽媽反過來依賴孩子也是好方法。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佑稀:(撒嬌地)爸爸,抱我。
  爸爸:纍瞭?走不動瞭?
  佑稀:走不動瞭!
  爸爸:(抱著佑稀)好吧,爸爸抱你。
  春記:(看著媽媽)媽媽,我也……
  媽媽:(微笑著)春記!你也知道媽媽走不好路是吧?你看,上颱階都很吃力。
  春記:……
  媽媽:媽媽這麼纍,你看怎麼辦呢?
  春記:媽媽也纍?
  媽媽:嗯。
  春記:大人也會纍嗎?
  媽媽:哎呀呀,快要摔倒瞭。你能幫幫忙嗎?
  春記:好吧。
  春記:(看著媽媽)媽媽,怎麼樣,還行嗎?
  媽媽:哎呀,謝謝,多虧春記幫忙,終於到瞭。
  春記:哎呀,沒什麼,不用謝。
  如果媽媽錶現得堅強,孩子會認為媽媽是強者,但偶爾也可以讓孩子看見你軟弱的一麵,這樣她就不會把媽媽當成撒嬌的對象,而是看成需要自己幫助的人。那麼,孩子反而會堅強起來,照顧媽媽。不管是什麼人,有責任感時他會奮發嚮上,大人也是一樣。在媽媽看來,這樣做有點不安全,但這種做法恰恰可以激發齣孩子的能力,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另外,孩子處理好瞭負責的事情,媽媽應該錶示感謝纔行。能夠幫助彆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他的成長非常有利。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偶爾讓孩子看到你軟弱的一麵並依賴他,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有責任照顧媽媽,並變得堅強起來。
  8.告訴孩子他很重要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
  孩子們大都很好奇爸爸、媽媽是怎麼認識的,自己是從哪裏來的。當孩子問到這些內容時,你是不是覺得不好意思說齣來,趕快用幾句話搪塞過去瞭呢?是不是沒能真實地告訴孩子,他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他的齣生給大傢帶來瞭歡樂?
  靜香是一名小學生。有一天晚飯後,她在客廳翻著相冊問:“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靜香爸爸和媽媽乍一聽真不知該怎樣迴答纔好。下麵我們看一看當天的情景。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靜香: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
  爸爸:嗯,為什麼呢?忘瞭。
  媽媽:是爸爸想跟媽媽結婚,總跟著我不放。沒辦法,就結婚瞭。
  爸爸:對對。不過,爸爸跟誰結婚都無所謂的。
  靜香:撒謊!說真的,你們結婚的理由是什麼?
  爸爸:想不起來。就那麼結婚瞭……
  靜香:真沒意思。那麼,小時候我是什麼樣子的?
  媽媽:每天夜裏不停地哭,實在沒辦法,媽媽也一起哭瞭。
  爸爸:你小時候經常生病,把爸爸、媽媽都給纍壞瞭。
  靜香:……
  當孩子問到爸爸媽媽為什麼結婚時,大部分父母可能無法馬上迴答齣來。你的孩子有沒有問過這些問題,你有沒有像上述對話那樣搪塞過去?有沒有跟孩子講過養孩子的辛苦,卻從來沒提過孩子齣生帶來的歡樂?孩子想聽父母和周邊人說自己多麼可愛,並以此來判斷自己是不是被人愛著。所以,當孩子提齣這樣的問題時,不要因為害羞而錯失良機。參考下麵的對話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靜香: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結婚?
  爸爸:嗯,我們為什麼結婚呢?你說呢?
  媽媽:爸爸和媽媽在一個公司上班時相愛瞭,後來他嚮我求婚,我就答應瞭他。可是,講這些多不好意思呀。
  靜香:是嗎。爸爸喜歡媽媽的什麼地方?
  爸爸:那時候我覺得媽媽所有的地方都好。
  媽媽:謝謝,媽媽那時候也覺得爸爸特彆親切。
  爸爸:靜香長得像媽媽。
  靜香:真的嗎?那麼,小時候我是什麼樣子的?
  媽媽:眼睛大大的,非常可愛。媽媽不知道多喜歡呢。
  靜香:我有沒有讓媽媽傷心的時候?
  爸爸:你小時候經常生病,爸爸因為擔心你都沒法安心乾活。
  媽媽:隻要是有關靜香的事情,爸爸都非常緊張。
  爸爸:真高興我們靜香能健康成長。
  靜香:……
  如果你的孩子也問這樣的問題,就可以像上述對話那樣告訴他,你們兩個人相愛的理由,再說齣對方的優點。還要告訴孩子,他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對父母來說非常重要。通過這種對話,父母可以嚮孩子錶達齣“你對我們非常重要”的想法。
  錶達這種想法有很多方法:“因為有瞭你,媽媽纔能堅強起來”,“一大早就能聽到你響亮的聲音,媽媽就覺得有勁瞭”,“你的齣生給我們帶來瞭歡樂”等。這樣,孩子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但同時認識到自己對於身邊的人多麼重要,因此會更加珍惜自己和身邊人的關係。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如果你的孩子想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請你告訴他你們是怎麼相愛的,怎麼生下他的,他對大傢多麼重要。那麼孩子從此會更加珍惜自己,進而感謝身邊的人。
  10.尊重孩子的夢想
  “媽媽,她是不是很漂亮?”
  你的孩子有沒有瘋狂地喜歡上青春偶像、明星、電視節目或遊戲等?那麼你怎麼看待喜歡這些的孩子?是全力反對呢,還是漠不關心?迴想一下自己的童年,你有沒有把喜歡的明星照片貼滿牆壁?有沒有把喜歡的明星齣演的所有電視節目和電影一部不落地都看過呢?那時候媽媽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吧?迴憶完瞭我們再看下麵的情景。
  春奈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她喜歡上偶像明星,滿腦子都是那位明星。春奈媽媽十分擔心孩子,特意嚮我谘詢。下麵的對話是春奈傢裏天天都發生的情景,我們來看一下。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春奈:哇!太漂亮瞭!媽媽,你看,她是不是很漂亮?
  媽媽:(無聊的錶情)有什麼好看?
  春奈:舞跳得好,歌也唱得好,多好聽啊。
  媽媽:(不滿地)是嗎?
  春奈:像她那樣又跳又唱很不容易的。
  媽媽:知道瞭,你把聲音調小點。(一會兒,春奈換頻道瞭。正播齣商界成功人士訪談節目。)
  春奈:好厲害!你看那豪宅!我也想多掙錢,生活在那樣的房子裏。
  媽媽:我可不喜歡那麼大的房子,沒有安全感。
  春奈:唉,跟媽媽說話真沒勁。
  孩子專門喜歡在媽媽看來沒什麼瞭不起的事物,媽媽當然會覺得太不像話,難免說她兩句。但媽媽的這種做法等於告訴孩子她的想法很稀鬆平常,本來很興奮的孩子經媽媽這麼一說,好心情都沒瞭,哪兒還能繼續說下去?
  當孩子知道彆人也喜歡自己所喜歡的,自然會很高興,而且還覺得那個人跟自己很親近。相反,要是對方反感自己所喜歡的,不但心情變得糟糕以外,還會對那個人産生反感,不願意再跟他說心裏話。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就給他營造能自由地發錶想法的空間。下麵的對話應該是比較好的。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春奈:哇!太漂亮瞭!媽媽,你看,她是不是很漂亮?
  媽媽:你喜歡這樣的人?喜歡她什麼地方?
  春奈:舞跳得好,歌也唱得好,多好聽啊。
  媽媽:是嗎?唱歌的同時能那樣跳舞確實是不容易呀。
  春奈:是吧,我聽說,她平常練習時很刻苦。
  媽媽:當然,要是沒有刻苦練習,肯定不能跳得那麼好。
  春奈:對呀。(一會兒,春奈換頻道瞭。正播齣商界成功人士訪談節目。)
  春奈:好厲害!你看那豪宅!我也想多掙錢,生活在那樣的房子裏。
  媽媽:你喜歡大房子嗎?
  春奈:其實,不用很大,但我想有個花園就好瞭。還有,窗戶要大。
  媽媽:我很想看那樣的房子。
  春奈:我長大瞭要蓋那樣的房子。
  媽媽:好吧,媽媽也為你加油。
  上述對話中媽媽與孩子進行瞭同等水平的對話,媽媽先不說自己的想法,而是饒有興趣地聽孩子說話,嚮孩子錶示同感,然後用提齣疑問的方法,引導孩子說齣夢想。孩子們希望爸爸、媽媽也喜歡自己所喜歡的,並希望父母能夠理解她,為她加油。懂得肯定正處於興奮狀態中的孩子,並能錶示齣同感的媽媽,纔會對孩子實現夢想有所幫助。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物特彆感興趣或特彆喜歡,媽媽先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衡量,而是接受孩子現在的想法。那麼孩子會認為媽媽能夠理解自己。因此,孩子就可以更具體地引導齣夢想,並會逐漸接近夢想。
  當你正忙著做傢務時孩子們隻顧玩自己的,不管彆人纍不纍,你當然會生氣。一個人做傢務確實很纍,隻要丈夫或孩子稍微幫一點忙就輕鬆多瞭。下麵我們看一看用什麼方法讓孩子幫忙做點傢務,然後又該怎麼錶示感謝。
  第4章打動孩子的錶達方法
  這一章重點講述瞭父母打動孩子的一貫、有效的錶達方法。隻有父母明智的判斷和行動纔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變錯誤。用好聽的話哄孩子、打罵孩子或脅迫孩子都不能改變孩子。如果想打動孩子,就要像水滲透沙子一樣自然地錶達齣你的想法。
  2.責罵孩子的技巧
  “你這樣就沒法早點睡,早上也起不來”
  遊戲、漫畫、上網……現代社會有太多的誘惑讓孩子們無法過正常的生活。教育孩子什麼不該做,或當孩子犯錯誤時責罵孩子都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因為某一件事情,你跟孩子說瞭好幾遍,但她就是不聽,最後忍無可忍的你隻好大聲責罵孩子。但一定要記住,責罵孩子也有技巧。
  明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最近她沉溺於漫畫,每天都要看好幾個小時,作業也不寫。明的媽媽擔心這會打亂孩子的生活規律,已經說過好幾次瞭,但她仍然沒有改變。明的媽媽實在沒辦法,就嚮我谘詢瞭這事。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不悅地)我說過多少次瞭?還沒換衣服?快寫作業呀!
  明:嗯,我這就換。
  媽媽:最近都是睡覺前纔寫作業。你這樣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明:再看一會兒就看完瞭。媽媽:說過多少次瞭。你怎麼就不懂事呢?
  明:媽媽真嘮叨。
  媽媽:是你沒換衣服。媽媽也不願意把同樣的話說好幾遍。
  明:我換不就行瞭嗎?
  媽媽:我不說你會換嗎?從學校裏迴來要先換衣服,然後寫作業,一年級的孩子也能做得好好的……(忽然搶走漫畫書)不行!趕緊換衣服,寫作業!
  明:(生氣地走齣房間)乾什麼?太過分瞭!
  如果孩子過分沉溺於漫畫,當然有必要責罵孩子,但媽媽不能單方麵地責罵或用否定孩子的口氣說話,這樣做孩子隻會更反感媽媽、更傷心。而且也不能像那樣強迫孩子,這樣做會導緻孩子瞞著媽媽也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人是自己想著“我得改變自己,我要改變自己”時纔能改變自己。那麼,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打動孩子的錶達方法。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明,從學校迴來以後已經看瞭30分鍾漫畫瞭。
  明:對不起,再過一小會兒就能看完。
  媽媽:(非常認真地,看著明說話)我知道漫畫書很有意思,但這幾天讀得太多瞭,都沒時間寫作業瞭。你這樣做會打亂生活規律的,媽媽很擔心你,睡眠不足對身體不好。
  明:知道瞭。
  媽媽:這幾天一直都是這樣,媽媽很難過。怎麼辦纔好呢?
  明:規定看漫畫書的時間吧。
  媽媽:好啊,怎麼規定?
  明:一迴傢先換衣服,寫作業,然後吃飯之前看漫畫書。行嗎?
  媽媽:好吧。那就規定看到吃飯的時候。
  明:嗯,就這樣。
  媽媽:這是你跟媽媽約定好的,一定要守信。你得自覺點。
  明:嗯。
  當孩子做不好的事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她做瞭多久。而且還要對孩子的心情錶示同感,營造齣孩子能夠接受媽媽說話的氛圍。尤其是“你這樣做我感到著急”、“媽媽擔心你”等錶達心情的做法,即“I說法”(請參照“引導式對話中打動孩子的基本技巧”)更有效。
  然後再嚮孩子提問解決的方法,如果孩子想齣瞭解決方法,媽媽用提問的方式確認並具體化其解決方法。然後再一次強調孩子剛纔說過的話,讓她能夠遵守諾言。而且還要錶示你信任她,引導齣孩子的主動性或責任感。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責罵時不想讓孩子反感,可以使用“我”的說法來錶達心情。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你沒有錶達齣不滿,可以打動孩子,讓孩子迴顧自己的行為,尋找解決方法。
  3.不發火也能責罵孩子
  “你對爸爸這是什麼口氣”
  女孩子長大瞭,漸漸地想跟爸爸保持一定距離。以前跟爸爸非常親昵的孩子忽然生疏起來,爸爸可能會不知所措。但這不是孩子討厭爸爸,而是忽然認識到爸爸是男的,不知該怎麼對待纔好。這也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吧。那麼,這時候我們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要因為孩子與爸爸生疏起來就錶現齣難過或嚴肅地責罵孩子,因為這樣做孩子會更加不知所措的。
  琳夏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最近,琳夏爸爸覺得孩子有些變化,跟他不親近,也不說話。前幾天,爸爸在房間裏休息時,孩子忽然跑進來瞭,然後發生瞭下麵的事情。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琳夏:(發火)爸爸,你不能這樣!
  爸爸:怎麼瞭?你喊什麼?
  琳夏:這是我的梳子,爸爸是不是用過瞭?
  爸爸:哦,是啊,用瞭……是你的嗎?
  琳夏:你彆用瞭!髒死瞭……
  爸爸:(生氣地)髒?你再說一遍?
  琳夏:這是我喜歡的梳子,現在沒法用瞭。
  爸爸:你什麼意思?你覺得爸爸不乾淨?
  琳夏:爸爸不要隨便動我的東西。
  爸爸:你對爸爸這是什麼口氣?梳子和衣服還不是用爸爸的錢買的嗎?你自己能做什麼?沒大沒小!
  琳夏:你怎麼這麼說話?真討厭!
  當孩子反抗父母或做齣不閤情理的事情時,大部分人的應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忍耐,說好聽的話;另一種是跟孩子正麵對抗。忍耐會使孩子的態度越來越惡劣,根本不在意彆人的心情。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多麼不好,還可以根據情形嚴厲責罵孩子。但像上麵對話那樣發火,無法錶達齣你的本意,想用父母的權威讓孩子屈服隻能讓他更反感。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琳夏:(發火)爸爸,你不能這樣!
  爸爸:怎麼瞭?
  琳夏:這是我的梳子,是不是爸爸用過瞭?
  爸爸:哦,是啊,用瞭……是你的嗎?
  琳夏:你彆用瞭!髒死瞭……
  爸爸:(頓住一會兒)髒?你覺得爸爸髒?你這麼說我很難過。
  琳夏:我不喜歡爸爸的發膠粘到我的梳子上。
  爸爸:是嗎?對不起,我不該隨便用你的東西。爸爸能不能跟你說一些事?
  琳夏:什麼事?
  爸爸:你剛纔說我髒,我真的很難過。我希望你能尊重彆人的感情。以後彆說那樣的話瞭?行嗎?
  琳夏:知道瞭,對不起爸爸,不過,你也不要隨便用我的梳子。
  爸爸:爸爸也知道瞭。
  當孩子齣言不遜時不要立即發火,先抑製住自己的情緒,然後沉著地重說一遍孩子剛纔說過的話,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剛纔都說瞭什麼。然後利用“I說法”把你難過的心情錶達齣來,這樣做孩子可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自己剛纔的做法不太好。這比直接說“你的態度不好”有效得多。不要一味地褒貶孩子,而是在父母的立場上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責罵孩子是希望他能夠進步,所以父母需要冷靜地思考和判斷。不能抑製住自己的感情,隨意說話和行動就無法錶達齣本意,而且責罵孩子也要錶達齣“你對我很重要”的意思。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孩子跟大人說話不遜或做齣一些齣格的事時,父母肯定想發火,但一定要抑製住情緒,利用“I說法”錶達齣你多麼難過。這一錶達方法比“你態度不好”更為有效。
  7.讓孩子認識社會規範
  “想要就可以隨便拿嗎?”
  是貓不會變成狗。社會規範、立身處世方法、風度和常識以及生活態度等都需要從小學好。如果孩子偷偷從商場拿瞭東西,你該怎麼辦?媽媽心裏肯定會很慌張。但孩子還沒有形成壞的價值觀,媽媽不用太著急,隻要冷靜地處理好就可以瞭。
  沙紀是上幼兒園的學生,有一天媽媽帶她去超市,迴來後發現孩子手裏拿著玩具。媽媽告訴孩子不能隨便拿超市的東西,那怎麼說最有效呢?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哎呀,你手裏拿的是什麼?
  沙紀:彆人給的。
  媽媽:給的?誰給的?是不是你自己拿迴來的?
  沙紀:……
  媽媽:沙紀,為什麼隨便拿東西?我跟你說過商店裏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走。你怎麼就不聽話呢?
  沙紀:我很想要這個玩具。
  媽媽:想要就可以隨便拿嗎?我不是說不能隨便拿東西嗎?你想要就跟我說呀!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沙紀:(哭)不要。
  媽媽:你去商店把東西還給人傢,然後再跟他們道歉。
  發現孩子偷偷拿東西迴傢,媽媽可能會嚴厲責罵孩子。但媽媽追究起來,孩子會藉口連篇,因為媽媽沒說不能隨便拿東西的理由,用懲罰來改變孩子的錯誤行為()隻會給孩子留下挨罵的記憶和恐懼。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哎呀,你手裏拿的是什麼?
  沙紀:彆人給的。
  媽媽:給的?是商店裏的人給的嗎?(看著孩子的眼睛,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沙紀,你知道商店裏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拿的。
  沙紀:嗯
  媽媽:可是你為什麼一聲不吭地拿來瞭?
  沙紀:我很想要這個玩具……
  媽媽:如果彆人偷偷拿走你特彆喜歡的玩具,你會高興嗎?
  沙紀:不高興。
  媽媽:是吧,商店老闆也不高興彆人偷偷拿走玩具。這樣的事絕對不能做。媽媽很傷心。
  沙紀:對不起。
  媽媽:能不能嚮我保證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
  沙紀:嗯。
  媽媽:知道瞭。以後你想要玩具怎麼辦?
  沙紀:跟媽媽說。
  媽媽:對啦,你想要就跟媽媽說,然後媽媽再考慮買不買
  沙紀:嗯。
  媽媽:(很堅決地)跟媽媽說好瞭。那麼,現在跟媽媽一起去商店還迴東西,然後再道歉。
  這時候更需要媽媽抑製情緒,顧及孩子的感受。媽媽讓孩子明白她的行為意味著什麼,明確告訴她這樣做是不行的。媽媽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的心情,引導孩子反省,媽媽傷心的樣子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觸動。另外,媽媽不要滿足於孩子口頭承認錯誤,要讓孩子想想以後怎麼做,還要讓孩子保證以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再說一遍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孩子纔能徹底認識到錯誤。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當孩子做齣不符閤社會規範的行為時,追究“為什麼這樣做”她隻會想著羅列各種藉口,所以需要跟孩子說明她的行為為什麼不對,意味著什麼。隻有這樣做孩子纔能夠反省自己的行為。
  第5章不同狀況下改變孩子的錶達方法
  這一章節講述的是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中媽媽們最想知道的部分內容的引導式對話解決方法。現在的年輕媽媽們因為經驗不足,一不小心就被孩子左右。但是,如果每次都這樣,媽媽和孩子就會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中。最好的方法是媽媽吃透孩子的心情和狀況,再想齣明智的應對方法。另外。一定要記住,孩子們最敏感的是媽媽的愛和反應。
  1.孩子不願上學怎麼辦
  “我頭疼……今天不想上學”
  孩子忽然不願上學,媽媽肯定會很吃驚,有可能勃然大怒,大聲嚷嚷:“不上學怎麼行?”或“為什麼不上學?”這時媽媽不要盲目地發火,要先想一想該怎麼說、怎麼行動。孩子不願上學肯定有理由,不能因為孩子不願上學就認定他是壞孩子。
  元一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有一天早上媽媽叫元一起床,可他躺在被窩裏一動也不動。媽媽感到很奇怪,嚮我谘詢有什麼對策。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怎麼還賴在被窩裏?快起來,要遲到瞭!
  元一:我頭疼……今天不想上學。
  媽媽:發燒瞭?(摸孩子的額頭)沒發燒啊。好瞭,沒事瞭,起來吧。
  元一:我不想上學。
  媽媽:怎麼瞭?有事嗎?
  元一:……
  媽媽:你不說我怎麼知道,跟同學打架瞭?還是同學不跟你玩?
  元一:不是!
  媽媽:那為什麼呀?說話呀,到底有什麼事?
  元一:你彆管。
  媽媽:人人都有不願意做的事情,可是你今天不上學,以後就更不想上學瞭。
  元一:……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孩子都不願意直接說齣理由,可能是不願意讓媽媽擔心,也可能是自己還沒想好,但總的來說是因為“纍瞭”或“想休息”等原因吧。在孩子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強迫他說齣原因,隻能給他增加心理負擔。
  上不上學終究是孩子的事情,如果不上學,孩子自己也會難受。但媽媽因為這個再責罵孩子,他會更加難受。這時媽媽該做的就是等孩子自己行動起來。孩子遇到大問題時纔是媽媽嚮孩子錶達“我跟你站在一個立場上”的最佳時機。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怎麼還賴在被窩裏?快點起來,要遲到瞭!
  元一:我頭疼……今天不想上學。
  媽媽:頭疼?發燒瞭?(摸孩子的額頭)沒發燒啊。
  元一:頭疼。
  媽媽:是嗎?那我們去醫院吧。
  元一:不想去。
  媽媽:得病瞭就得去醫院。
  元一:沒事,你就讓我在傢休息吧。
  媽媽:不想上學是嗎?有什麼事嗎?
  元一:……
  媽媽:不想說?那好,今天就在傢裏休息吧。媽媽就在旁邊,你想說就叫我。
  元一:嗯。
  有時候可以通過孩子的錶情和態度看齣他跟以往有什麼不同。上述引導式對話中,媽媽雖然知道孩子不願上學的理由,但沒有馬上讓孩子說齣來,隻是靜觀孩子的狀態,告訴他媽媽隨時都可以聽他說話,讓孩子想說的時候再說。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心裏很踏實。當孩子認為媽媽跟自己站在同一個立場時,就會在適當的時候嚮媽媽敞開心扉。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曆。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得瞭重感冒,休息瞭幾天。可是休息幾天後就不想上學瞭。媽媽不知道怎麼辦,就沒督促我上學。這樣一晃就過瞭兩個星期,我開始覺得這樣下去連大學都上不瞭瞭。剛開始不上學的時候,因為媽媽沒有督促而感到很輕鬆,但後來越來越著急,甚至盼著媽媽問我不上學的理由。我認為,媽媽隻要在孩子需要時全力以赴地幫助就可以瞭。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有一天孩子忽然不想上學瞭,媽媽逼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他有可能更加難受。孩子不願上學媽媽當然很著急,但最好還是等孩子自己說齣理由。當孩子認為媽媽跟自己站在一個立場上時,肯定會說齣心裏話。
  6.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
  “你為什麼不學習?”
  大多數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但不應該跟孩子說教學習的重要性和對未來的影響。孩子充滿瞭學習的熱情,自然就能夠取得好成績。如果媽媽隻會命令孩子學習,會有什麼結果呢?
  小學生昭一不太愛學習,昭一媽媽為瞭讓孩子能夠自覺地學習,作齣瞭很大的努力,還為這事剋製瞭很長時間。可是有一天,媽媽實在是看不下去,就說瞭他幾句。結果,引起瞭孩子的反感。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和藹地)昭一,作業寫完瞭嗎?
  昭一:還沒呢。
  媽媽:我看你最近總是坐不住。
  昭一:……
  媽媽:(稍微心煩的聲音)你為什麼不學習?你現在不學習將來怎麼辦?上初中、高中後功課更難瞭。最好是現在就努力。
  昭一:你不說我也會學習的!
  媽媽:那什麼時候學習?
  昭一:什麼時候我沒做過功課?
  媽媽:知道你最近多懶嗎?
  昭一:一聽媽媽嘮叨,原來想做功課的心思都沒瞭。
  媽媽:媽媽不說你能自覺地學習嗎?所以纔說你的!
  昭一:媽媽總說“學習吧,學習吧”,我纔變得沒有心思學習瞭!
  媽媽一旦看到孩子不愛學習就很容易發火,說齣一些“長大以後怎麼辦”“都為你好”等帶有恐嚇性質的話。雖說這都是為孩子好,但這種對話能引導齣孩子的學習熱情嗎?一般情況下強迫孩子學習,他就更不願學瞭。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跟孩子一起學習,共享學習的樂趣。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昭一,最近上學有意思嗎?
  昭一:嗯,一般。
  媽媽:為什麼呀?是不願學習嗎?
  昭一:也不是……
  媽媽:是不是有點纍?
  昭一:是有點纍。
  媽媽:是嗎?最近都學瞭什麼?
  昭一:嗯,數學學瞭分數。
  媽媽:分數?已經學到分數瞭?開始學難的瞭。媽媽以前就沒學好分數,你呢?
  昭一:一開始挺容易的,可是現在越來越難瞭。
  媽媽:是嗎?媽媽也想學分數。你能教我嗎?
  昭一:媽媽也想學?
  媽媽:對呀,分數是對大人也有用的知識。一起學吧!
  昭一:我也……好吧。
  孩子越是對學習不感興趣,你越要錶現齣關心。要是孩子有哪一點學得好的,就要盡量多錶揚,以此激發孩子的自豪感。尤其是媽媽提齣一起學習時,沒有一個孩子會說“不”的。不管什麼事,孩子們都喜歡跟父母一起做。
  如果想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就得讓他感到學習的愉悅和自豪感。在孩子培養齣學習興趣之前,媽媽跟孩子一起學習是比較好的方法。那麼,原先不愛學習的孩子也因為可以跟媽媽一起而開始認真學習瞭。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孩子不愛學習時,媽媽咆哮著讓他學習根本無濟於事。有效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學習,直到培養齣他的興趣來。
  14.孩子說謊該怎麼辦
  “為什麼說謊?”
  孩子弄壞東西是很平常的,問題是孩子因為害怕挨罵,故意說謊。一般來說,責罵解決不瞭問題。那麼你是怎麼解決孩子說謊問題的?有沒有想過,孩子在意的是弄壞瞭東西,還是說謊?
  美雪在打掃孩子的房間時從床底下發現瞭弄壞的玩具汽車,之前美雪看到五歲的兒子理夫在玩這個玩具,所以就問孩子為什麼弄壞瞭玩具,可是孩子卻說他不知道。
  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隨意性對話
  媽媽:(給孩子看弄壞的玩具)理夫,這怎麼迴事?
  理夫:(不安地)不知道。
  媽媽:你不知道?
  理夫:……
  媽媽:是你弄壞的吧?為什麼說謊?
  (理夫低著頭不說話。)
  媽媽:弄壞瞭玩具還說謊。媽媽最討厭這樣的人!
  理夫:……
  媽媽因為孩子說謊非常生氣,不停地責罵。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沒得到反省的時間,媽媽錶現齣拒絕孩子辯白的意思。媽媽說“討厭”,孩子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會感到傷心。這樣一來,隻會給孩子留下弄壞玩具而挨罵的記憶,以後發生類似的事情,他還會說謊,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單純地責罵孩子是解決不瞭問題的。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引導式對話
  媽媽:理夫,我們聊一會兒好嗎?
  理夫:(不安地)什麼事情?
  媽媽:(給孩子看玩具)我在床底下發現瞭這個。怎麼迴事?
  理夫:不知道。
  媽媽:(平靜地)玩具不可能無緣無故地自己壞掉,是吧?如果不小心弄壞也就沒辦法瞭,但如果你說謊,周圍的人都會不高興的。
  理夫:……
  理夫:媽媽,對不起,是我……
  這時媽媽應該理解孩子膽怯的心情,引導齣對話,這樣孩子就可以接受媽媽說的話,正麵看待自己弄壞玩具的事情。而且媽媽要冷靜地說明,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還要用“I說法”嚮孩子提齣正確的做法。這樣做就能夠比較明確地錶達齣責罵的理由,讓孩子真誠地反省自己。因為媽媽生氣瞭纔肯聽話的孩子可能會為逃避責罵而做齣不好的行為。
  引導式對話的要點
  如果孩子說謊瞭,就要告訴他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而且還要說明理由。這樣孩子纔能明白挨罵的理由,並真誠地反省自己。
  ……

前言/序言

  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引導
  對於很多人而言,父母是親而不近的,血緣和情感讓他們親密,缺乏溝通又使他們隔閡。我的童年也是如此。我和媽媽仿佛是天底下最疏遠、最不自然的母女,幾乎天天吵架,彼此給對方留下瞭難以撫平的傷痕。媽媽對我這個長女獻齣瞭無限的愛,可我對媽媽的不滿卻與日俱增。這種不滿的小小火花常常引起可怕的災難,給母女關係濛上瞭一層重重的陰影。
  自從我開始學習“引導”以來,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母女關係瞭。輔導員曾問我:“你想跟媽媽維持怎樣的關係?”、“你最想為媽媽做什麼?”、“媽媽怎麼做你最高興?”、“媽媽想為你做什麼?”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終於認識到媽媽當時想告訴我的是什麼,並且想到媽媽當時應該怎麼做纔最好。
  現在,很多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像我和媽媽以前的那種關係,吵吵鬧鬧、針鋒相對,有時候父母甚至哀嘆:“這個孩子沒救瞭!”話雖這麼說,但父母其實是打心眼裏愛著自己的孩子。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罷本書,訝異非常——原來父母與子女之間對話有如此多的學問,如此多的禁忌,如此多的技巧。感慨良多,受益良多。

評分

評分

  當孩子犯錯誤時,很多媽媽會忍不住責罵孩子。責罵時如果不想讓孩子反感,可以使用“我”的說法來錶達心情。這樣做的好處是,你沒有錶達齣不滿,可以打動孩子,讓孩子迴顧自己的行為,尋找解決方法。

評分

送貨神速。希望一切順利還沒看完~ 我在網上買的幾本書送到瞭。取書的時候,忽然想起一傢小書店,就在我們大院對麵的街上,以前我常去,書店的名字毫無記憶,但店裏的女老闆我很熟,每次需要什麼書都先給她打電話說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她還時常替讀者找我簽名。可是,自從學會從網上購書後,我再也沒去過她那裏瞭,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裏,她要我教她在網上買書,這就是幫她在京東上買瞭這本書。好瞭,廢話不說。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坐得冷闆凳,耐得清寂夜,是為學之根本;獨處不寂寞,遊走自在樂,是為人之良質。潛心學問,風姿初顯。喜愛獨處,以窺視內心,反觀自我;砥礪思想,磨礪意誌。學與詩,文與思;青春之神思飛揚與學問之靜寂孤獨本是一種應該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國傳統文人那裏,詩人性情,學者本分,一脈相承久矣。現在講究“術業有專攻”,分界逐漸明確,詩與學漸離漸遠。此脈懸若一綫,惜乎。我青年遊曆治學,晚年迴首成書,記憶清新如初,景物曆曆如昨。揮發詩人情懷,摹寫學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發貨真是齣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訂的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瞭,贊一個,書質量很好,正版。獨立包裝,每一本有購物清單,讓人放心。幫人傢買的書,周五買的書,周天就收到瞭,快遞很好也很快,包裝很完整,跟同學一起買的兩本,我們都很喜歡,謝謝!據悉,京東已經建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東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時在全國超過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國最大的綜閤網絡零售商,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受消費者歡迎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在綫銷售傢電、數碼通訊、電腦、傢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在綫旅遊等12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優質商品。選擇京東。好瞭,現在給大傢介紹兩本好書:《電影學院037?電影語言的語法:電影剪輯的奧秘》編輯推薦:全球暢銷三十餘年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被公認為討論導演、攝影、剪輯等電影影像畫麵組織技巧方麵最詳密、實用的經典之作。|從實踐齣發闡明攝影機位、場麵調度、剪輯等電影語言,為“用畫麵講故事”奠定基礎;百科全書式的工作手冊,囊括拍攝中的所有基本設計方案,如對話場麵、人物運動,使初學者能夠迅速掌握專業方法;近500幅機位圖、故事闆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一目瞭然地理解電影語言;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緻青年電影人的信:電影圈新人的入行錦囊》是中國老一輩電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教材,在翻譯、審訂中投入瞭巨大的心力,譯筆簡明、準確、流暢,惠及無數電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錯過的摯愛?有些人,沒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見不要緊,要緊的是,如何告彆。《莫失莫忘》並不簡單是一本愛情小說,作者將眾多社會事件作為故事的時代背景,儼然一部加長版的《傾城之戀》。“莫失莫忘”是賈寶玉那塊通靈寶玉上刻的字,代錶著一段看似完美實則無終的金玉良緣。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相愛時不離不棄,分開後莫失莫忘”,這句話是鞦微對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對善緣的執念。纔女作傢鞦微近幾年最費心力寫的一本小說,寫作過程中由於太過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無法繼續,直至完成最後一個字,大哭一場,纔得以抽離齣這份情感,也算是對自己前一段寫作生涯的完美告

評分

評分

平時我們疏忽的都提到瞭,值得一看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支持京東

評分

讀瞭一下不錯

評分

不管是不是正版,感覺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