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際政治學的基本理論
評分就英國的戰略來說,就是維持歐洲大陸的戰略均勢,維護自己的海上霸權,誰可能成為歐陸的霸主,誰就是英國的敵人,亨利四世和拿破侖的法國如此,後來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德國亦是如此。而德國的軟肋就在於兩綫作戰,希特勒完全明白這個道理,但他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或者說他過於自信,而這種自信最終葬送瞭自己的國傢。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有兩個,維護自身的安全和獲得齣海口。執行這一戰略的手段就是擴張,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如此,亞曆山大二世,斯大林也是如此。如果不理解俄羅斯的曆史傳統和地理位置,很難理解這個國傢為何從建立就把擴張作為自己的外交目標。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特性是無安全感,即使它建立國傢,成為帝國,這種民族特性深深地融入瞭它的血液。此外,俄羅斯本為內陸國傢,獲得齣海口走嚮世界是這個國傢的目標,從北方大戰到剋裏米亞戰爭,直到日俄戰爭,俄羅斯的目標就在於獲得齣海口。瞭解瞭各國的戰略,我們來看各國如何成為霸權國的,法蘭西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爭奪,使奧地利與英國結盟,英國成為戰略平衡手。為對抗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扶植瞭普魯士,轉而普魯士取代法國,成為歐陸的盟主。普魯士成為霸主後,英國轉而與法國結盟,法國同時結好俄羅斯,兩次世界大戰徹底削弱瞭德國。在對抗德國的過程中,俄羅斯(蘇聯)成為歐陸的霸主,英、法、德聯閤的力量也大不過蘇聯,於是西歐聯閤起來,同時結好歐洲外的美國,對抗蘇聯。結果是美國成為戰略平衡手,在與蘇聯的對抗勝利後,美國又成為霸主。按照這一趨勢,隨著西歐的聯閤,德法世仇化解之後,德法關係再也不是國際關係體係演變的動力。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的難題之一就在於難以確定促進國際關係體係轉變的動力,以下幾對國際關係可能促進國際關係體係的轉變。一是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二是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三是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就法德同為大陸強國的先例而言,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都有可能成為推動建立新的國際關係體係的動力。總而言之,中俄關係成為建立新的國際關係體係的重要關係之一,需要兩國領導人仔細考慮和認真對待。三、國際關係史中的人物500年波瀾壯闊的國際關係史中,湧現瞭大批傑齣的政治傢和戰略傢。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和自己國傢所處的實力地位,我們可以將這些政治傢做一分類,從中也能窺探政治水平的優劣。1、國傢實力低下,在國際關係中處於劣勢,振興國傢的政治傢這些政治傢有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對抗時期的黎塞留。黎塞留所處的時代,法國麵臨神聖羅馬帝國的包圍,神聖羅馬帝國擁有西班牙、意大利和北歐的尼德蘭,法蘭西完全處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包圍之中。這位天主教的紅衣主教,法蘭西帝國的首相,第一個喊齣瞭“國傢之上”的口號,他的作為完全為法蘭西的國傢利益。他的對外目標始終如一,即肢解神聖羅馬帝國,解除其對法蘭西的威脅。黎塞留有句名言“我使國傢崇高,我使君主神聖”,曆史事實證明,他做到瞭。與黎塞留的行為相似的有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女皇。另外一個代錶人物是奧地利的首相梅特涅。奧地利在拿破侖戰爭期間完全衰落瞭,就實力而言,已經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傢。但這位首相,巧妙地運用外交手腕,竭力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平衡,建立瞭被後世成為梅特涅體係的國際關係體係,維持瞭此後歐洲的百年和平。與梅特涅相似的政治傢有後來的基辛格,以及中國的毛澤東。
評分正版,書很不錯
評分一、國際政治中的權力關係
評分一、國際政治學形成的曆史條件
評分這類政治傢的代錶人物是法國的拿破侖。拿破侖興於法國大革命,他以軍事手腕捍衛瞭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並將其通過戰爭傳遍於歐洲各地。粉碎瞭第三次反法聯盟的進攻之後,拿破侖的法國達到瞭歐陸霸主的地位。然而,這位國王絲毫不懂現實政治的審慎原則,在國傢實力超強的時候,不懂的節製,先進攻西班牙,後進攻俄羅斯,使法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撥。最終的結果是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拿破侖流放科西嘉。
評分與之相適應,高校的國際政治學學科迅速發展,迄今為止僅建立國際關係學院或國際政治係的高校就達到四五十所。很明顯,加強國際問題研究,對我國周邊地區和整個國際形勢作齣冷靜分析、準確判斷、正確預測,為我們實事求是地認識問題、選擇切實可行的戰略策略,為維護我國的國傢利益,為我國的發展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提供科學的依據,也為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創造有利條件,這無疑是21世紀國際政治研究和外交活動的極為重要的任務。導論 國際政治學及其研究對象和方法
評分書不錯,很適閤自學者自學 不錯不錯
評分新年快樂!新學年成績更上一層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