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和 著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中国哲学
  • 经典
  • 注释
  • 文化
  • 思想
  • 玄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ISBN:97873031115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15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页数:28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后,对获奖者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活动共设:
  一等奖1名 奖金10万元/人
  二等奖2名 奖金3万元/人
  三等奖3名 奖金100元/人

内容简介

  在这个世界上,我没读到过比《道德经》更深奥难解的书,没读到过比《道德经》更饱含智慧的书。在同道的支持下,《<道德经>解读》一版于2006年5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顺利出版,三年前,书已售罄。其书已被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全国不少大学图书馆和各省市图书馆收藏。从该书出版的那天起,我们就着手修改,为再版做准备,又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研究、修改、写作。由于写作宗旨是,恪守老子的经文本意,注释必须工整通俗流畅。使得这本书的写作变得异常的艰难。读者或许读到这部书的时候,会觉得通俗简单,而我为其付出了十多年的心血。

作者简介

  中和,中华老子基金会理事长,来自民间,生于白屋,道的女儿。

目录

道经
道可道章第一/4
天下皆知章第二/8
不尚贤章第三/12
道冲章第四/16
天地章第五/20
谷神不死章第六/24
天长地久章第七/26
上善若水章第八/28
持而盈之章第九/32
载营魄抱一章第十/34
三十辐章第十一/38
五色章第十二/40
宠辱章第十三/44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48
古之善为士者章第十五/52
致虚极章第十六/56
太上章第十七/60
大道章第十八/62
绝智弃辩章第十九/66
唯之与阿章第二十/70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74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78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82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86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88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92
善行章第二十七/96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100
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104.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108
兵者章第三十一/112
道常无名朴章第三十二/116
知人者章第三十三/120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124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126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130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134
德经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140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144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148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150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154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158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160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162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164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166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168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170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174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178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182
使我介然有知章第五十三/186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190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194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198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202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206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210
治大国章第六十/212
大国者章第六十一/214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218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222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226
古之善为道者章第六十五/230
江海章第六十六/234
天下皆谓我道大章第六十七/238
善为士者章第六十八/242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246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248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250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252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254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256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258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260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264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268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272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274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278

精彩书摘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①无为,
  事②无事,
  味③无味。
  大小多少,
  抱怨以德④。
  图难于其易⑤,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⑥,
  故终于无难矣。
  【本章大意】
  以无为去作为,
  以无事去行事,
  以无味去品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怀有怨恨以德相报。
  谋划难事从易人手,
  成就大事从小人手。
  天下难事,
  必从易事做起;
  天下大事,
  必从小事做起。
  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大,
  所以能成就大的事业。
  轻易承诺必少有信用,
  想得容易必多遭困难。
  因此圣人同样畏惧它,
  所以终究没有难事呀。

前言/序言

  在这个世界上,我没读到过比《道德经》更深奥难解的书,没读到过比《道德经》更饱含智慧的书。在同道的支持下,《<道德经>解读》第一版于2006年5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顺利出版,三年前,书已售罄。其书已被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全国不少大学图书馆和各省市图书馆收藏。从该书出版的那天起,我们就着手修改,为再版做准备,又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研究、修改、写作。由于写作宗旨是,恪守老子的经文本意,注释必须工整通俗流畅。使得这本书的写作变得异常的艰难。读者或许读到这部书的时候,会觉得通俗简单,而我为其付出了十多年的心血。
《千载问道:历代《道德经》精解辨析》 内容简介: 《千载问道》是一部旨在深入梳理、系统辨析中国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最为璀璨的经典之一——《道德经》历代传注精华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道德经》本身的逐字逐句解读,而是以一种“他者”的视角,聚焦于历代智者、学者、乃至各宗派对《道德经》的理解、阐释与应用。通过对大量珍贵史料的爬梳整理,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见证《道德经》思想如何被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思想家所解读、演变,以及其在各自思想体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辨析”的视角。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历代注疏,而是着重于考察不同注家在理解同一段经文时可能出现的差异、争论,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思想根源、时代背景和哲学立场。例如,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不同学派可能从本体论、认识论、修辞学等不同层面进行解读,其对“道”的体认也千差万别。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些解读的演变轨迹,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冲突,展现《道德经》思想的丰富性与多义性。 第一部分:萌芽与奠基——先秦诸子的《道德经》映像 本部分将追溯《道德经》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早期影响。虽然老子本人已将《道德经》付梓,但其思想的传播与理解,必然经历了早期学者的消化与再创造。我们将考察诸子百家,如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是如何回应、借鉴、甚至批判《道德经》的思想的。例如,庄子对“无为”的进一步阐发,“齐物论”中的辩证思维,与老子思想的异同;韩非子将道家的“道”与“法”结合,形成法家思想,其背后对《道德经》的解读逻辑;甚至在儒家经典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与道家思想相呼应的论述,这些都构成了《道德经》早期思想传播的生动图景。我们还将探讨早期对《道德经》的零散解读,通过文献互证,试图还原《道德经》在成书之初所引发的思想涟漪。 第二部分:道教的创立与《道德经》的“神化” 道教的创立是《道德经》思想传播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本部分将深入分析《道德经》如何被早期的道教徒奉为经典,并对其进行了“神化”处理。我们将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寇谦之等道教领袖对《道德经》的解释,以及他们如何将其与内丹、外丹、养生等实践相结合。这一时期,《道德经》的“道”逐渐被赋予了更具体的形而上学色彩,甚至与宇宙生成、神灵存在等观念联系起来。本书将辨析道教内部不同流派对《道德经》的理解差异,例如张道陵天师道、葛氏炼丹术士,他们对《道德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反映了《道德经》思想在不同道教实践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部分:儒释交融下的《道德经》新解 隋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至鼎盛,并与中国本土思想深度融合。本部分将重点探讨佛教思想对《道德经》解读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将分析唐代道宣、宋代许多佛道合璧的思想家,如何运用佛教的“空、无、缘起”等概念来阐释《道德经》的“无为、不争、虚静”。例如,对“上善若水”的理解,可能从佛教的慈悲观出发;对“知常曰明”的解读,可能与佛教的“般若智慧”相联系。同时,我们也考察儒家学者在这一时期的解读,例如二程、朱熹等,他们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接纳道家思想,又如何在体系上与之保持距离,他们对《道德经》的理解,如何服务于他们的儒学理论建构。我们将辨析这些融合与张力,展现《道德经》思想在跨文化、跨思想体系中的顽强生命力。 第四部分:宋明理学的“道”与“理”的对话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而《道德经》作为中国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自然也是理学家的关注对象。本部分将聚焦于宋明理学大家,如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他们对《道德经》的解读。我们将深入分析他们如何将《道德经》的“道”与儒家的“理”进行对接,或者将其置于“气”的概念之下。例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否受到了《道德经》“道生一”思想的影响?朱熹对《道德经》的批评性解读,以及他如何将其纳入自己的“格物致知”体系?王阳明“致良知”的学说,与《道德经》的“清静无为”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本书将细致辨析这些理学大家对《道德经》的理解,揭示其如何将道家思想纳入儒家思想的框架,或者对其进行批判性的重构。 第五部分:近代以来《道德经》的多元诠释 进入近代,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而《道德经》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解读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本部分将考察近代以来,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到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再到当代学者,他们对《道德经》的各种诠释。我们将分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如何从《道德经》中汲取思想资源。例如,维新派如何将“道法自然”理解为“顺应天道”,以推动政治改革?新文化运动如何对《道德经》进行“科学化”的解读,或者对其进行批判?当代学者如何从生态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角度重新解读《道德经》?本书将展现《道德经》在面对现代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与适应性。 第六部分:跨越时空的辨析与启示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进行总结性的辨析。我们将提炼历代解读《道德经》中的核心议题,如“有无之辨”、“动静之理”、“治国之道”、“人生智慧”等,并对其进行跨越时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历代注疏的辨析,本书旨在揭示《道德经》思想的普适性与时代性,以及其解读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并非试图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在理解历代智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道德经》的独特体悟。本书最终的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历代智者的思想轨迹中,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经》这部古老经典的永恒魅力,并从中汲取启示,用于观照当下,指导人生。 《千载问道》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无数智者构建的《道德经》理解世界,在对不同解读的辨析中,体会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最终领悟《道德经》那“道可道,非常道”的至高境界。本书适合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以及《道德经》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散发出的宁静气息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古老庭院,可以静静地品味其中的韵味。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的论述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过渡自然,逻辑严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人生哲理时所使用的比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而且余味悠长。它并没有强行灌输任何观点,而是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我发现,很多我曾经困惑不解的问题,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中获得了力量。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注重细节的态度,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人文思潮的观察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视角。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喜欢它在探讨宏大议题的同时,不忘关注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之处。书中对于人性的洞察,精准而深刻,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身边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激发我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读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思考者。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相当扎实,语言优美而不失力量,字句之间流淌着作者的真诚和智慧。我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反复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它所探讨的主题,触及了人类生存最根本的意义,并且以一种极为精辟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曾经阅读过许多哲学类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这样,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渗入我的心田,洗涤着我内心的浮躁。它让我开始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找到真正的幸福。这本书的观点,虽然有些挑战传统观念,但却充满了智慧和远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辩证地看待事物时的深刻思考,他能够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从中提炼出普遍适用的真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使得阅读过程非常享受。我深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简洁而富有哲学意味的留白,搭配沉静的配色,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光滑到指纹毕露的廉价印刷,而是略带温润的触感,让人在翻阅时感到一种踏实。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人心灵最深处的声音。虽然我之前也零散地接触过一些关于“道”的讨论,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真正触及其核心。这本书的气质,让我预感它或许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特别期待它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看似玄妙的哲理,转化为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智慧。也许,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让我们慢下来,去感受、去体悟生命本质的力量。它的文字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去探索这本书所蕴含的世界。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让我颇有感触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去解读它,但仅从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来说,它就足够让人回味无穷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相当独特,它不像一般的说教类书籍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你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例子,虽然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让你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着某种智慧。这本书的逻辑性也很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娓娓道来,但你会发现,每一个部分的铺垫都是为了后面的升华做准备。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概念时的巧妙之处,他能够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理论阐释清楚,让你豁然开朗。这种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

评分

炼金术:原来金融可以这样玩

评分

看着就和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一样,翻译的很简单,深入研究的话还是买其它版本

评分

书是绝对的正版,内容也是绝对的好,值得每一个人去认真的读,认真的看,认真的想,认真的思考。快递服务态度也是非常的好,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书名起得很好,翻开一看编写水平太低。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呃呃呃呃呃

评分

这东西古典之作

评分

学习一下

评分

注释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