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今天人們印象中的諸葛亮,往往不是真實的諸葛孔明。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智慧和謀略空間錶現在哪兒?
內容簡介
今天人們印象中的諸葛亮,往往不是真實的諸葛孔明。諸葛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智慧和謀略究竟錶現在哪兒?他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纔能有哪些齣類拔萃、勝人一籌之處呢?他的為人處事有哪些方麵值得我們藉鑒和效法?《三國演義》中虛構和神化他的主要情節是什麼?……本書依據翔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考證研究,遵循正史的要求科學、全麵地“正說”諸葛亮,對諸葛亮生平事跡給予完整係統的介紹和評說,在人們非常感興趣的諸多方麵給予讀者盡量客觀準確,還原諸葛亮本來麵目的解答。
本書作者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專治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同時關注傑齣曆史人物諸葛亮,持續研究積纍凡四十五年有餘,為中國古代史著名教授,諸葛亮研究方麵的著名學者。
作者簡介
柳春藩:1928年2月生於遼寜遼陽,吉林大學曆史係教授。曾先後擔任吉林大學圖書館館長,政協吉林省第六屆常務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顧問,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顧問。主要著作有《秦漢封國食邑賜爵製》、《秦漢魏晉經濟製度研究》、《魏武帝曹操傳》、《諸葛亮傳》等,發錶論文4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講 “隱居”待時
——在亂世中成長
一 少年時代
二 耕讀山村
三 結交名士
第二講 隆中對策
——興復漢室的戰略規劃
一 曹孫得勢
二 受顧茅廬
三 戰略決策
四 猶魚得水
第三講 赤壁之戰
——聯孫抗曹方針的勝利
一 結好劉琦
二 結盟柴桑
三 赤壁鏖兵
第四講 跨有荊益
——協助劉備開創基業
一 占據荊州
二 進取益州
三 爭奪漢中
四 輔劉稱王
第五講 重聯孫吳
——吳蜀聯盟的破壞與恢復
一 荊州之失
二 猇亭之敗
三 重修盟好
四 陳震使吳
第六講 科教嚴明
——治理西蜀的政策措施(上講 )
一 受托輔政
二 厲行法治
三 緻力人和
四 發展生産
第七講 任人唯賢
——治理西蜀的政策措施(下講 )
一 德纔兼備
二 主客並重
三 集思廣益
第八講 “南撫夷越”
——民族政策的貫徹
一 叛亂發生
二 攻心為上
三 和撫政策
第九講 北伐曹魏
——軍事方針的執行
一 齣師上錶
二 策反孟達
三 一齣祁山
四 連續齣兵
五 渭南相持
六 退軍安排
第十講 治軍有素
——軍事思想和纔能
一 法教結閤
二 軍事思想
三 長於巧思
第十一講 正己教人
——思想品格和作風
一 嚴於律己
二 教育子侄
三 鞠躬盡瘁
第十二講 前繼後廢
——後諸葛亮的蜀漢
一 蔣費守成
二 薑維北伐
三 譙周勸降
第十三講 識治良纔
——曆史事跡總評說
一 世代景仰
二 小說渲染
三 曆史評價
附錄一
諸葛亮時期重要人物生卒年錶
附錄二
諸葛亮大事年錶
精彩書摘
第一講 “隱居”待時——在亂世中成長
一少年時代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東漢靈帝光和四年)齣生在徐州琅邪國陽都縣(今山東沂南)。如今沂南縣南磚埠鄉是陽都縣城的所在地,但古城已不存在,隻能看到其遺址。現在“沂南縣文物保護單位——陽都故城”的石碑已竪立在磚埠鄉黃疃村的農田裏。
諸葛氏原本姓葛,籍貫隸屬諸縣(今山東諸城,西漢時屬琅邪郡),後來遷徙到瞭陽都縣。陽都先前就有姓葛的,為瞭同當地原有葛姓相區彆,時人便稱後遷入者為“諸葛氏”,意為從諸縣來的姓葛人氏。時間長瞭,單姓葛就被復姓諸葛所替代,後來便習用這個復姓瞭。
諸葛亮祖先何時因何種原因遷徙到陽都,史無記載,祖輩中的人物也不見於文獻。唯有遠祖諸葛豐留下一些事跡。
諸葛豐,字少季,西漢宣帝時以“明經”為郡文學(官名,或稱文學掾),掌管教授儒傢經典。以剛直升遷,元帝時為司隸校尉。他為官清正耿直,“刺舉無所避”,敢於揭發達官貴人的不法行為,得罪一些權臣。他執法果決,雷厲風行,一些不軌的官員都畏而避之。於是在京師地區流傳說:“間何闊,逢諸葛!”意思是說,官員親朋之間分彆很久不能見麵,是由於遇到瞭諸葛豐。
漢元帝的寵臣侍中許章“奢淫不奉法度”,放縱賓客為非作歹,諸葛豐想收捕他,他逃到宮中,當麵嚮皇帝求情告狀,諸葛豐隻好上書奏請懲治許章。但漢元帝庇護許章,還詔令收迴諸葛豐執法時所持的“節”。諸葛豐上書錶明自己的忠心說:“常願捐一旦之命,不待時而斷奸臣之首”,“使臣殺身以安國,濛誅以顯君,臣誠願之。”
前言/序言
《智囊》 《智囊》,集古今智謀之大成,洞悉人性幽微,解析策略精妙。本書並非敘述某一位曆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也非聚焦於某一場具體的戰役,而是以更加宏觀的視角,深入探究“智”的本質,剖析“謀”的奧秘。它跨越朝代,囊括諸子百傢,從孫子兵法的奇詭到商鞅變法的嚴苛,從臥薪嘗膽的隱忍到曹劌論戰的精煉,都在本書的視野之內。 一、 智慧的哲學意蘊:超越時空的共性 《智囊》首先探討的是智慧本身的哲學意蘊。它並非僅將智慧視為一種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人類理性思維的最高體現,是一種洞察事物本質、預見未來走嚮、並能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闡釋瞭智慧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實踐、反思不斷增長和提升的。它強調瞭“知己知彼”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考量,更是人際交往、事業發展乃至自我完善的基石。 智慧的獲得,需要獨立的思考能力。書中不乏對那些打破常規、挑戰權威的智者事跡的描述。這些事例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往往蘊藏在對現有認知體係的審視與突破之中。它鼓勵讀者質疑、探索,而非盲從。同時,智慧的運用,也離不開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最終得以完成,正是因為智者們擁有瞭超越常人的決心和耐心。 書中對“智”的闡釋,是超越具體人物和事件的。它提煉齣智慧的共性: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創新的思維模式、果斷的執行力,以及在復雜環境中保持冷靜的能力。這些品質,無論是在古代的權謀鬥爭,還是在現代的商業競爭,抑或是我們日常的生活瑣事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謀略的實踐範疇:從宏觀到微觀的精細剖析 《智囊》的重點在於對“謀略”的實踐性剖析。它將謀略的運用,置於豐富多彩的曆史場景之中,展現瞭各種各樣精妙絕倫的計策。這些計策,涵蓋瞭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甚至人際關係等多個領域。 在軍事謀略方麵,本書不局限於簡單的兵力調配,而是深入到對地形、天時、人心、以及對手心理的精準把握。例如,書中會分析如何利用地形的優勢,如何抓住戰機,如何在劣勢下扭轉乾坤,如何在敵後製造混亂,甚至是如何通過心理戰術瓦解敵人的鬥誌。這些謀略,既有宏大的戰略布局,也有微觀的戰術細節,無不體現齣深邃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執行力。 在政治謀略方麵,《智囊》揭示瞭權力運作的復雜性和隱秘性。它探討瞭如何在政治鬥爭中斡鏇,如何運用輿論,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如何製定長遠的政策。書中會分析那些成功的政治傢,是如何憑藉智慧,在波詭雲譎的朝堂之上,穩固自己的地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些例子,並非教人如何權謀不公,而是展現瞭政治智慧在維護國傢穩定、促進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交謀略方麵,《智囊》展現瞭國傢之間博弈的智慧。它講述瞭如何通過談判、聯盟、甚至是巧妙的欺騙,為國傢爭取最大的利益。書中會分析那些在國際舞颱上縱橫捭闔的人物,是如何運用策略,化解危機,贏得尊重。 在經濟謀略方麵,本書也會涉及一些通過智慧來積纍財富、發展經濟的案例。這包括如何利用市場規律,如何進行有效的投資,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此外,《智囊》還觸及瞭人際交往中的智慧。它分析瞭如何識人、用人、管人,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如何在團隊中發揮領導作用。這些篇章,對於我們理解社會、融入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 案例的廣博性與深度:曆史長河中的智者群像 《智囊》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其案例的廣博性和深度。它不拘泥於單一的曆史時期或文化背景,而是從中國古代乃至世界文明的長河中,擷取瞭大量鮮活生動的智謀故事。從春鞦戰國的謀臣智士,到漢唐盛世的治國良策,再到明清時期的權謀鬥爭,書中都有所涉及。 本書的案例選擇,並非隨機堆砌,而是經過精心篩選,旨在展現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智慧。有的智慧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有的則是隱晦麯摺、齣人意料的。有的智慧是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宏大敘事;有的則是見微知著、一針見血的微小洞察。 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智囊》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智者群像。這些智者,有的以膽識過人著稱,有的以細緻入微取勝,有的以縱橫捭闔聞名,有的以隱忍待機見長。他們的智慧,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到瞭具體的行動之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四、 思想的啓迪與現實意義:智謀的傳承與發展 《智囊》的核心目的,在於思想的啓迪。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古人的智慧,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去理解智慧背後的邏輯和原理。通過對案例的解讀,讀者可以學習到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製定策略、如何評估風險、如何做齣決策。 本書的現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智慧和謀略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無論是個人成長、職業發展,還是企業經營、國傢治理,都需要運用到各種各樣的智慧和謀略。 《智囊》能夠幫助讀者: 提升認知能力: 學習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事物,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質。 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分析問題、製定方案、化解危機的有效方法。 提高決策水平: 學習如何在不確定環境中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豐富思維方式: 接觸多樣化的思維模式,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 理解人性: 深入剖析人性的復雜性,從而更好地與人相處。 《智囊》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啓發性於一體的著作。它就像一把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引領讀者在曆史的長河中,尋覓智慧的星光,體悟謀略的精髓,並最終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中,活齣更精彩的人生。它是一本讓你“學會思考”,而非“給你答案”的書。它鼓勵你去發現,去創造,去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