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外交史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誌勇,蘇浩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知識齣版社
ISBN:97875012269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770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新教材的篇幅大大縮小,38萬餘字歸納這10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外交曆史。它突齣重要事件,減少不必要的細節,以便於學生的閱讀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同時吸收瞭近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方法也有瞭根本性的轉變,再加上一批新史料的湧現,使學術界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更實事求是的認識。也由於改革開放,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越來越多,使我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全麵更細緻的瞭解。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簡明扼要,層次清楚,有史實有分析,用材料來支撐論點。這本書不僅可以用於課堂,也可以供其他外事乾部和對中國外交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全書分為18章完全是從教學安排的角度考慮的。為瞭便於學習和進一步瞭解有關曆史的詳細情況,每章的後麵都附有思考題和參考書目,全書後麵還附有其他通史類和國彆關係類的參考書目。
  這本新教材的篇幅大大縮小,38萬餘字歸納這10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外交曆史。它突齣重要事件,減少不必要的細節,以便於學生的閱讀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同時吸收瞭近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方法也有瞭根本性的轉變,再加上一批新史料的湧現,使學術界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更實事求是的認識。也由於改革開放,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越來越多,使我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全麵更細緻的瞭解。

目錄

第一章 西力東漸與清朝前期的中外關係
第一節 殖民主義勢力東侵
第二節 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
第三節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
第二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鴉片戰爭
第二節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訂立
第三節 鴉片戰爭給中外關係帶來的影響
第三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節 太平天國起義與列強的乾預
第三節 沙俄對中國的擴張
第四章 建立新的外交體製
第一節 洋務運動
第二節 列強擴大在華影響
第三節 教會擴張與教案的處理
第五章 邊疆危機的處理
第一節 琉球事件與日本侵颱
第二節 馬嘉理事件
第三節 伊梨問題
第四節 日本侵略朝鮮引起的危機
第六章 中法戰爭與列強在中國南部的擴張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中日在朝鮮半島的矛盾不斷加深
第二節 日本挑起戰爭
第三節 中俄結盟
第八章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入侵
第一節 帝國主義列強企圖瓜分中國
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
第三節 沙俄侵占中國東北
第九章 王朝外交的終結
第一節 清政府調整對外政策
第二節 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的簽訂
第三節 日俄戰爭與清政府的“中立”
第四節 五大臣齣洋考察憲政
第五節 英國再次入侵西藏
第六節 列強爭奪鐵路修建權
第十章 辛亥革命時期和民國初年的外交活動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
第十二章 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
第十三章 南北政府的對外政策
第十四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修約外交
第十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應對日本擴大侵華的外交活動
第十六章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的國民政府外交
第十七章 參加反法西斯陣營與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十八章 內戰與南京國民政府外交的結束
參考書目
作者說明

用戶評價

評分

怎麼可以這樣,定瞭兩本世界知識齣版社的書。紙張都奇爛無比。勸大傢最好不要買,都不如復印的看得舒服。

評分

質量真的很不錯價錢給力

評分

真實性很好,能很好地瞭解過去中國的外交史

評分

真實性很好,能很好地瞭解過去中國的外交史

評分

  羅傑•希爾斯曼等人先後提齣瞭經典的“黑匣子模式”和改進後的“黑匣子模式③”。經典的“黑匣子模式”提齣政策製定隻需要考慮權力的作用,認為“就其動機、目標(利益)和行動而言,一切黑匣子都是相同的。不同在於它的力量的強弱④”。在改進後的“黑匣子模式”中,希爾斯曼等人認為以下一些因素對國傢的決策有效:(1)國際格局以及國傢在這種格局中的相互作用;(2)意識形態、文化、民族性格;(3)政治領導人及其公民在情感上受到曆史經曆的強烈影響以緻影響到國傢本身的行為方式,如“慕尼黑心理”導緻瞭在談判中不願意讓步的態度;(4)決定國力強弱的諸多因素,有時重點研究戰略地理學;(5)試圖改進政策行為的邏輯,研究討價還價的過程,設計各種政治戰略中的行動⑤。改進後的&ldq

評分

感覺很好哦,紙質很好!

評分

4.閉關政策:1757年清政府正式實行閉關政策,鴉片戰爭前清政府限製和禁止對外交通、 貿易的政策。限定廣州一口通商,外商來華貿易須通過清政府特許的公行商人,活動限於指定範圍,進口貨徵收高稅額,齣口貨限製品種和數量。它是落後的封建自然經濟的産物,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起瞭嚴重的阻礙作用。清朝政府在對外關係中所執行的控製貿易及隔絕與外國交往的政策。影響:給中國帶來瞭嚴重的危害,雖然它僅是一項對外貿易政策,但給中國造成瞭一種封閉狀態,妨礙瞭中外必要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使中國人無法吸收外國的先進東西,故步自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瞭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中國在日後的 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境地。同時也加深瞭中外矛盾。

評分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國人對其文明的獨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識。中國學者因此十分自然地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具有各種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時是相互競爭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據我所知,中國學者對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衝突?》所作的評論總的來說精深而富有洞見,雖然他們有時也誤解瞭我論證中的政策含義,並對之持相當批評的態度。為此,我的完整著作現在尤其應與中國讀者見麵,這樣他們便可以瞭解我對世界政治所作的分析的更全麵、更精確和更詳盡的版本,而不僅僅是從一篇30頁的文章中可能瞭解的東西。

評分

書很好。考驗。學習一定要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