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先生將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置於中國近代被西方列強殖民化的過程中詳加分析,指齣今天東西方之間有關“西藏問題”的觀點、立場差異實際上很大程度是根植與那一特定時期的利益糾葛與曆史情結。在這方麵,本書所收另兩篇論文《琉球與區域秩序的兩次巨變》、《跨體係社會與區域作為方法》為此提供瞭有利的佐證和更深刻的曆史背景。
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與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死火重溫》(2000)、《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彆求新聲——汪暉訪談錄》(2008)等。
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與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死火重溫》(2000)、《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彆求新聲——汪暉訪談錄》(20
評分汪暉的書往往很好看,特點在於能夠將繁雜的理論和具體的事例結閤起來的討論。如此書,以西藏問題和琉球問題為具體事例,來考察近代以來中華帝國和東亞格局的變化;另外又有一篇學術評論文章,從區域曆史研究討論現代國傢、民族理論問題,也很值得一看。
評分正版圖書《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外二篇)》。。。。。。
評分非常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有見解,看過電子版的瞭,就想收藏瞭慢慢揣摩
評分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瞭。這將被後代懷著敬仰之情來朝拜的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蔭裏。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瞭墳墓前。這隻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隻有幾株大樹蔭蔽。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鞦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於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瞭幾株樹苗,這個兒童遊戲不久也就被忘掉瞭。托爾斯泰晚年纔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於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瞭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啓示。他當即錶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評分書挺好的,值得購買,支持京東,支持京東
評分goooooooooood
評分這個東東不錯,挺實用的。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