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14天攻克KET核心词汇-(含光盘1张)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01 |
| 作者:本社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29.80 | 页数:87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124330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14天攻克KET核心词汇涵盖了KET历年考试中涉及的高频词汇,按照所属类别逐一分析单词的构成,单词的记忆方法,以及单词的核心用法,并配以剑桥五级考试的历年真题例句和自测系统,随时检验单词的掌握情况。此类书籍为目前市面上比较稀缺的类别,可以满足全国各地参加剑桥五级考试考生的需求。
乐加乐英语是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拥有多年教学经验,辅导过多位在KET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在所从事的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培训经验丰富。
DAY 1………………………………………………1
DAY 2………………………………………………7
DAY 3…………………………………………… 13
DAY 4…………………………………………… 21
DAY 5…………………………………………… 27
DAY 6…………………………………………… 32
DAY 7…………………………………………… 36
DAY 8…………………………………………… 40
DAY 9…………………………………………… 44
DAY 10… ……………………………………… 50
DAY 11… ……………………………………… 57
DAY 12… ……………………………………… 63
DAY 13… ……………………………………… 69
DAY 14… ……………………………………… 75
ANSWERS………………………………………… 82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是:稳健有余,惊喜不足。它的目标读者定位非常清晰——那些希望在短时间内、有明确目标地刷完KET核心词汇的应试者。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只要你严格遵循,理论上是能达到“攻克”词汇这一目标的。然而,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的习得,是一个需要情感和场景参与的过程。这本书在情感联结和趣味性营造上做得非常保守。它更像是一个高效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向导。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更多针对KET考试的“黑话”解析,比如哪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下有固定搭配,哪些搭配是考生常犯的错误。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更细致的“考点雷区”预警,或者加入一些针对KET听说读写四个模块的词汇应用小贴士,那么它的价值将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词汇清单的升级版”,非常实用,但缺乏那种能让学习者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愿意主动去深入挖掘的内驱力。光盘的实质内容如何,将是决定它最终评分的关键因素。
评分这本《14天攻克KET核心词汇》的包装设计倒是挺抓人眼球的,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封面上的字体设计也显得很有冲击力,一看就知道是主打“速成”和“高效”的。不过,我拿到书后第一感受是,它给我的期望值稍微有点高了。书本的开本适中,方便携带,这点值得肯定。翻开来看,排版布局还算清晰,至少能感觉到编辑在努力让信息不那么拥挤。但就词汇部分的呈现方式而言,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灵魂”。比如,很多核心词汇的释义和例句,虽然准确无误,但似乎过于“教科书”化,缺乏那种能让人快速记住并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感。我个人更偏爱那种用更生活化、更有趣的场景来串联词汇的书籍,这样学习起来就不那么枯燥了。这本书在这方面略显保守,更偏向传统的记忆方法,对于我这种需要“沉浸式”学习的人来说,可能需要自己额外做很多功课来“活化”这些单词。光盘的配置倒是让人稍感安慰,希望能通过听力或朗读来弥补纸质内容略显干巴巴的不足,但具体光盘内容如何,还需要深入体验后才能下定论。总的来说,它像是一个结构严谨的工具箱,但里面的工具摆放得有点过于规整,少了那么点让人摩拳擦掌想立刻开始使用的冲动。
评分我花了些时间研究了一下这本书的结构,感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化”和“周期性”。14天的划分非常明确,每一步的词汇量似乎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这对于那些有明确学习计划、喜欢按部就班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它给人一种“只要你坚持跟着走,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的心理暗示。然而,这种极致的量化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某几天的词汇量可能压力陡增,如果中间一天没跟上,后面的复习链条就容易断裂,产生挫败感。我注意到书中似乎采用了某种高频词汇的筛选标准,但标准是什么,书中并未做过多解释,这让我对“核心”的定义产生了疑惑。毕竟,考试的核心词汇和日常交流的高频词汇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本书的侧重点是考试,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在“如何应对那些看似不常用但考试经常考的‘怪胎’词汇”上,提供的策略似乎有些单薄。另外,词汇的排序似乎更偏向于字母顺序或某种主题分类,但缺乏那种能帮助记忆的“联想网络”。如果能加入更多记忆技巧或词根词缀的分析,或许能让这14天走得更扎实一些,而不是单纯依赖机械重复。
评分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学习词汇最怕的就是“学了就忘”。这本书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每隔几天的内容后设置了阶段性的小测验。这种设计思路很传统,也很有效,但执行的力度和趣味性上还有提升空间。测验的题型相对单一,多以选择和填空为主,缺乏对学生主动回忆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如果能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释词义或用目标词汇造句的开放性题目,对巩固记忆会更有帮助。此外,这本书在词汇的记忆曲线设计上,我没有看到明显的螺旋上升复习机制。很多时候,新的内容一进来,旧的内容就很容易被挤出大脑。真正高效的词汇书应该能巧妙地把前几天学过的词汇穿插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形成一个复习闭环。这本书目前的结构更像是一条直线,学完A单元就进入B单元,A单元的复习压力完全压在了读者自己身上,这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希望光盘里能包含一些动态的复习模块来弥补这个结构上的不足。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迅速拔高我KET水平的“秘籍”,但阅读体验下来,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词汇字典+练习册”的结合体。它的优点是内容非常聚焦,没有太多无关的语法讲解或文化背景介绍,所有篇幅都紧紧围绕着单词展开。对于时间紧迫的考生,这种直奔主题的方式效率很高。但是,这种效率是以牺牲深度为代价的。我发现很多词汇的释义,虽然在数量上覆盖了KET的要求,但在深层含义和语境辨析上,讲解得不够细致。例如,几个近义词放在一起比较时,那种微妙的差别,这本书没有花大力气去澄清,这对于想拿高分的考生来说是致命的缺陷。高分不仅仅是认识单词,更是要用对地方。这本书更多的是教你“认识”它们,而不是“驾驭”它们。光盘的价值如果不能体现在提供大量的听力填空或口语应用场景练习上,那么它提供的朗读功能就显得有些鸡肋了。我期待的是能有模拟真实的听力考试环境进行词汇的考察,而不是简单的跟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