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毛泽东传》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一个永远道不尽的伟人。
大视野,在真实情境中透视伟人与平凡;新思维,在历史脉络中解读功过与得失。
《毛泽东传》是在1997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一书的校勘本。书中具体收录了: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把红旗插上罗霄山脉、扭转战局的一次次努力等内容。
内容简介
《毛泽东传》是在1997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一书的校勘本。书中具体收录了: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把红旗插上罗霄山脉、扭转战局的一次次努力、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改造旧制度武装新思想、点燃“文革”之火等内容。
作者简介
蒋建农,1961年出生,自1978年起先后在河南大学、吉林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研究员职称,现在求是杂志社工作。撰写和出版有《毛泽东》(45万字)、《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社会》、《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国家八五社科规划项目)、《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纪事》等学术著作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此外,还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当代中国政治大事典》、《中国政党百年冈云录》、《马恩列斯著作大辞典》、《影响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十种社会思潮》、《当代中匡思想史》、《毛泽东研究事典》和《四十年匡是反思丛书》等30多种图书的主编或副主编。其中,有两种书分别获得1993年度和1998年度的中国图书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引子
一 “改造中国与世界”
故乡、家世
走出韶山
在湖南一师
五四运动的风云际会
二 参加建党
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播种“圣火”
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领导湘区工运
三 在大革命中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分析社会各阶级
致力于农村大革命
四 开辟中国革命之路
把红旗插上罗霄山脉
星火燎原
分田分地真忙
横扫千军
五 踏遍青山人未老
逆境中的执著
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扭转战局的一次次努力
长征途中的英勇抗争
六 奠基西北
神来之笔
团结北上
高原展红旗
筑起新的长城
七 领导民族抗战
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
打退反共高潮
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延安整风
主持中共七大
指挥解放区战场大反攻
八 为了光明的中国
争取国内和平
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转战陕北
决战前夜
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九 开国立业
为新中国奠基
在三大运动中
改造旧制度武装新思想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 探索中国式建设道路
伟大的开端
在“大跃进”年代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十一 烈士暮年
国际反霸
“不断革命”
四化宏愿
点燃“文革”之火
“斗、批、改”
粉碎林彪集团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无奈的选择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故乡、家世
位于湖南湘潭、宁乡、湘乡交界处的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
韶山属湘潭市,处于湘中丘陵地带。
韶山的顶峰,即著名的韶峰,又称仙女峰,海拔500多米,山高陡峭,气势雄伟,“绝顶才宽三五尺,此身如有九重天。”韶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第七十一峰。在韶峰下,群山环抱着一块不大的谷地,由南向北,长5公里,宽3.5公里,地形明显地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山峦环绕,东部岗丘起伏,大致构成“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这个山谷就叫“韶山冲”。
韶山冲东北距长沙90公里,东南离湘潭45公里,是个偏僻的山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里没有铁路、公路,也没有通船的河道。在这里居住的有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几姓人家,他们忠厚、朴实、勤劳、善良,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却遭受着深重的灾难,过着很穷苦的生活。
韶山冲里潺潺流淌着一条小溪,终年流水不断。在这小溪中上游的南岸,有一栋依山傍水的半瓦半茅屋的房子,叫上屋场。这是一栋湖南农村常见的“凹”字形住宅,当地人称作“一担柴”式的房子。这栋房子从堂屋正中为界,分别住着两家人。住在东边瓦房里的是毛家。公元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
韶山毛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中叶。当时元末红巾军起义如火如荼,天下大乱。
在这王朝更迭的年代,家住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的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投奔到朱元璋的农民军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毛太华做了百夫长一类的下级军官,并随从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云南归人大明的版图后,毛太华被留下,成为镇滇军人。
云南边陲,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当时很少有汉族居住。在云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内),毛太华同许多镇滇军人一样,娶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姑娘为妻,并生育了四个儿子,依次取名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由于戍边立有军功,毛太华后被准许迁回内地。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偕妻子王氏、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人湖南,居住在湘乡县城北门外绯紫桥。在这里,朝廷分给他们田产几十亩。数年后,毛清一、毛清四就迁移到了湘潭县七都七甲定居。七都七甲这个山乡,就是今日闻名天下的韶山。毛太华随儿子清一、清四在韶山生活若干年后就去世了。从此,毛氏家族便在这山清水秀的韶山一带繁衍生息。毛太华,成为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
毛氏家族从第一代毛太华至第六代,没有固定的谱系。清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家族第七代开始修族谱,定下固定的谱系为: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清光绪七年(1881年),毛氏族谱再修,又续订了谱系: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凤雅列明章。
以后直至1941年,毛氏族谱又经三修、四修,但都没有再续谱系。
在族谱中,还记载着颇为严格的家训: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乡邻、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族谱中规定的家戒则要求戒“游荡”、“赌博”等等。
毛氏家族在韶山世代务农。其第十七代传人毛祖人,又名毛四瑞,就是毛泽东的曾祖父。生于1823年,1893年毛泽东诞生那年去世。他是一个沉默寡言,勤劳忠厚的农民,没有读过书,主要靠种田、出卖劳动力来维持一家的生计。生有二子,长子德臣,次子翼臣。
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名恩普,字寅宾,是毛氏家族的第十八代传人。他生于1846年5月22日,1904年11月23日去世。娶妻刘氏,生一子贻昌;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嫁张家和贺家。1878年,与哥哥德臣分家,从祖居地韶山东茅塘搬到南岸上屋场。他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一生清贫。为了生活,不得不将祖传的部分田产典当出去。
毛氏家族的第十九代传人毛贻昌,即毛泽东的父亲,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1920年1月23日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当时毛泽东在北京为驱逐张敬尧的斗争而奔走,未能回韶山奔丧。
毛贻昌终身务农经商,而且生财有道。他读过几年私塾。10岁时,由父母做主,与湘乡县唐家圫文芝仪之女文素勤订了婚,15岁完婚。16岁时,为了替父亲偿清所欠债务,迫不得已外出当兵。他把军队发给的饷银积攒起来,退伍回家后,还清了债务。17岁开始当家理事。那时,他家只有六七亩地,家底微薄,一家人终年为温饱而操劳。但毛顺生精明能干,善于经营,他把自家省吃节余下来的稻谷作些加工,将白米挑到银田寺赶集出售,有时也零售给附近的穷苦樵夫和手工业者,米糠则用来喂养架子猪出售。渐渐地,他积攒了一笔钱,赎回了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算上原有的,共有自耕地15亩,年收60担谷。全家有父亲、妻子、泽东、泽民、泽覃三个儿子,连他共6口人(后又收养了其堂弟的女儿泽建),除用去口粮35担外,尚有25担左右的剩余。
毛顺生治家严厉,是个好当家。他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好日子;不会盘算的人,你给他金山银山,也是空的。”他带着一家人勤奋劳动并省吃俭用,家里没有吃闲饭的,儿子年纪小也要干些割猪草之类的轻活,长大些了就要到田里干活。每年口粮之外的剩余谷子,用作押进田产,取利息钱。此外,他还兼作些贩运谷米和生猪的生意。开始,这种生意还是小规模的。后来,毛顺生得到岳家亲戚的贷款帮助,便到湘乡大坪坳一带成批购进稻谷,加工销售。家里也开始雇工,起初是短工,后来雇一长工,在冬天碾谷的时候,还得多雇一个短工。在运输上,也逐步由肩挑改为土车运送,以后更发展到从银田寺雇船,将米运往湘潭市易俗河去出售。此外,他还贩卖耕牛。毛顺生手头的钱增多了。1904年,他买进了堂弟毛菊生的7亩水田,使田产增加到22亩。年收稻谷80担。此后,他继续聚积财富,但不再买进土地,而是典进别人的田地。因为典地要比买地便宜,自己不用操心农田,有利于经营生意。他有了资本,算是个小财东了。他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并同“祥顺和”、“彭厚锡堂”等店铺有商务往来。为了流通方便,自家还印制了取号“毛义顺堂”的纸票,同“吉春堂”的纸票流通周转。“吉春堂”是湘乡大坪坳一家设有药材、肉食、杂货等几个店铺的大商号,老板姓赵,是毛顺生妻兄文玉瑞的亲家。后来,毛顺生一手包办了儿子泽覃与赵家女儿先桂的婚姻。
毛顺生克勤克俭,经营有方,使得家业日益发达。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到他家的经济情况,说相当于“富农”的地位。1950年冬,韶山乡土地改革划成分时,乡政府写信请示毛泽东询问该如何给毛家定成分,毛泽东为自己家划的成分为“富农”。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农村妇女。1867年2月12日生于湘乡县四都唐家圫的一个农民家庭。同当时许多农村妇女一样,她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由于她在文家排行第七,家庭及邻里都称她“七妹”。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他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这是当年译成中文时的音译之误,因斯诺的《西行漫记》而流传开来,实际应该是“文七妹”(即文素勤)。
文家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小康。其家所在的唐家圫距韶山冲有10多华里。由于文家的祖先葬在韶山冲,后代每年都来韶山扫墓。为了扫墓时在韶山有个落脚的地方,文家就将七妹嫁到了韶山。七妹同毛顺生订婚时只有13岁,18岁嫁到韶山成婚。她共生育了7个孩子,长子、次子早天,第三胎生下了毛泽东,后来又生了两男两女,四子毛泽民,五子毛泽覃,两个女儿也都早殁。
毛泽东的出世,给毛家带来了喜庆。母亲文氏唯恐第三个儿子又遇不幸,便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并开始吃起了“观音斋”。毛泽东出世不久,就被寄居到唐家圫的外婆家。在唐家圫的后山,有个龙潭溪,溪内有一股清泉,四季流水不断。在潭边矗立着一块巨石,高二丈八,宽二丈。人们称这巨石为“石观音”,并经常来此祷告。外婆为了小外孙能长大成人,便要女儿七妹抱着外孙来到“石观音”前烧香叩头,拜巨石为“干娘”,寄名石头,取容易抚养之意。因毛泽东排行第三,故有了“石三伢子”的乳名。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在设宴招待乡亲父老时,还开玩笑说,今天该请的都请到了,就差那“石干娘”没来。
……
前言/序言
后记
本书是在1997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一书的校勘本。为赶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出书,省却再次审批之累,没有对书稿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做任何实质性的改动。与此相关,该书出版十多年来,尽管自己在对毛泽东生平、著作和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自己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基本认识一直没有质的变化。因此,此次修订中对原书稿的基本观点,也没有改动。当年在撰写原书稿时,《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和《毛泽东文集》尚未出齐。一些相关的文献和档案还没有公开发表,特别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所限,书稿中存在不少的疏漏和技术性错误。对这些问题,此次逐一进行了订正,篇幅也相应地略有增加。
借此再版之机,向原出版单位的李保平、马千海、荆彦周等同志表示感谢,向《中共一大代表丛书》的主编郑惠、张静如老师表示敬仰与感谢(本书原来是该丛书的一种),向上次送审时对书稿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郑谦、韩钢、张树军、张琦、庞松等学长、朋友表示感谢。我在原书稿的后记中,对多位在我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过程中曾给予诸多帮助的合作伙伴表示鸣谢。当时忽略了一同编写相关工具书的一些朋友和老师,如共同主编《新版(毛泽东选集)大辞典》的挚友张占斌,带领我们编写《毛泽东研究事典》的前辈廖盖隆、邢崇智、蒋顺学(该书曾获得1993年度中国图书奖),以及后来共同撰写《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纪事》的同事和好友边彦军、刘敏、张素华等。事实上,还有许多其他相关书籍合作者的帮助,没有一一列出。特别是还有多位前辈、师长和领导,30多年来(1978年上大学至今),曾给予我大量的关怀和指导,因避拉大旗之嫌,对他们的哺育和教诲之恩,只能是铭记于心。
本书稿中肯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存在,敬请广大读者继续批。评指正。
蒋建农
2009年4月14日于沙滩
在线试读
《毛泽东传》作品相关
《毛泽东传》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一个永远道不尽的伟人。大视野,在真实情境中透视伟人与平凡;新思维,在历史脉络中解读功过与得失。
毛泽东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