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一个只会剁辣椒卖辣椒的老太,50岁开始创业,却把一瓶辣椒酱卖了全世界。
★她70岁身家过亿,很好地诠释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坚强”就是她的人生信念,就是她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武器。
★她的企业从来不欠别人的钱,也从来不需要融资,更不需要上市,她有什么经营诀窍?
★本书层层讲透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人生中的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从商人士必读。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一个只懂得剁辣椒、炒辣椒的老太,把一瓶辣椒酱卖到了全世界。她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不逃税,却成就了70亿的身价。
陶华碧名字连续数年被列入胡润富豪榜。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具有如此强大的正能量呢?她说:“人的一生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不怕。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我孤儿寡母的,能做什么,但是我就要拼下去。否则,你吃不上饭,人家笑话你……”
命运给了陶华碧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就是想大声告诉她,让她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强。
张立娜,作协会员,资深理科女,曾出版《潜伏笔记》《新怀孕时代》《拼爹时代》《暗访笔记》《玛雅笔记》《供体》《上一站民国》等多部畅销书,并签售数部影视版权。
第一章
你要尽快优秀,就要接受挑战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 003
练摊,这事儿明星也曾干过 / 007
逼自己一把,才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 011
只有“实惠”,才是店面做赢的根本 / 017
命运总会在最艰难的时候惠顾你 / 021
第二章
营销,是企业的命脉
口头传播,不花钱的广告疗效最好 / 029
创业之初,走街串巷的阵痛 / 035
有舌尖的诱惑,才会有舌尖的回报 / 039
“饥饿营销”,小米、苹果都曾干过 / 044
香、辣、咸,舌尖就爱这一口 / 051
第三章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非上流人的上游商业链 / 057
比我价高你没市场,比我便宜你白忙活 / 062
品牌,就是保证! / 067
出口,最平凡也是最奢华 / 071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 074
第四章
左手八大印象,右手“老干妈”
“老干妈”=香辣酱 / 081
商业模式后紧随着的小弟们 / 085
瓶子还是那个瓶子 / 090
头像还是那个头像 / 094
从调味品到开胃菜的辗转定位 / 098
吃饭拿出来,饭后拿下去 / 103
发明要向发现致敬 / 107
香浓,油多,鲜明的商品特色 / 110
第五章
“老干妈”管理企业,并不婆婆妈妈
最优的企业文化:低调,忠诚,勤勉 / 117
不能偷懒,人性禁不住考验 / 121
有情有爱,“老干妈”的人脉杠杠的 / 125
狗肉会餐,一年就盼这一次 / 129
暗示,老板也应懂点心理学 / 132
第六章
“老干妈”,就这么任性
欠我的钱,没门!欠别人的钱,我也不做 / 139
霸气侧漏,平生就贷了一次款 / 143
做生意,就要对数字有极强的心算能力 / 148
不熟悉的领域我不干 / 153
上市圈钱论,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157
第七章
霸道女总裁的率性人生
亲自尝试,放低姿态取得胜利 / 163
我卖的是味道,不是包装 / 166
做事不过夜,得什么也得不了拖延症 / 171
奖你一辆轿车,说到做到 / 175
我是给你们打工的 / 179
第八章
陶华碧,一个商人的头脑风暴
能不能当老板,就看你有没有商业直觉 / 187
不欠税,不欠钱,不上市,“老干妈”潇洒指点江山 / 192
治大国如烹小菜,做企业如做辣酱 / 196
签名,企业家的脸蛋 / 200
一杯水卖出天价,不是“老干妈”的风格 / 206
第九章
“老干妈”就是正能量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 213
不被资本捆绑,赢得市场尊重 / 217
企业的目的是制造顾客 / 220
行走商业,必有一两门独门绝技 / 22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 231
参考文献 / 236
第六章
“老干妈”,就这么任性
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最困难的就是在向上走的过程中, 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你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能一往直前。你害怕得越多,困难就越多;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一切反而没那么难。
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勇敢地去坚持自我、坚持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欠我的钱,没门!欠别人的钱,我也不做
一个女子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旅途中,有的人停滞了,享受家好月圆,挥洒人生的美满与幸福;有的人不停地越过那些温柔的陷阱,她们走得艰苦,却也走出了自己美丽的一生。
陶华碧就是一个一次次主动抛弃了幸福的女子,在她开办工厂之时,她主动肩负起所有职工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在当时她一没有多大财力,二产品没有名气之时,她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风险的,可是她依然做到了。在20世纪90年代,平常城市的普通工人,月薪几百元就属于很不错的了,即使彼时的物价并不高,可是几百元除了吃饭所剩无几。在那个年代,能够负担职工的吃饭,还发工资,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陶华碧就单单愿意做这样一个傻人,职工的工资她一分也没拖欠过,吃的饭更是不敢有马虎敷衍之意。
我相信,世间有些女子,她的磊落风情,她的决断英明,她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一定是有着其因果或者天分的。在这个世界上,有的女子温婉如水,娇小可人,她们适应生活在温室里,生活在别人为她筑就的安乐窝里,活得舒适优雅,一阵风吹过,对于她们就如同晴天霹雳,势必摇摇欲坠,盼望得到更强有力的爱护;有的女人就活得爽利刚毅,办事绝不拖泥带水,行事磊落光明,说一不二。
一直觉得,这类刚强果敢的女子,是前世种下的因。她们的聪明美丽,携带着前生的宿命。这类女子,在遥遥不可知的前世,一定是一位江湖或者武林女子,她们眉梢凌厉,她们眼睛极富神采。这样的女子,让我想起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陶华碧,她也说过,近代最喜欢吴仪,古代最喜欢花木兰。
古代只有花木兰一样果敢英勇的女子,才能得到陶华碧的赞赏。而陶华碧在商场上的爽利,也如花木兰一样,从不畏惧世俗的封建禁锢,更不会因循其他生意人的经验规律,她勇敢地打破了当时“三角债”在商业上的惯行,她讨厌商业上拖款欠债成死账呆账的行为,她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陶华碧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女人,当年和婆婆一家居住在一起,她爱人去世后,婆家的日子也不宽裕,由于爱人的病拉下的饥荒,婆婆担心债主上门讨债,和她断绝了来往。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日子,曾让陶华碧痛不欲生。亲戚们都各有各的难处,谁也不会帮助这一家孤儿寡母。那些债务,是陶华碧后来做生意一笔笔还完的,此后,她就暗暗发誓,以后不论多苦多难,都不欠别人一分钱。她对记者说,我欠别人的钱,我过意不去,不还钱一天也睡不着,所以,我不论到了何等境地,我都不欠钱,当然,我也要求别人不能欠我的钱。
她就是这么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她认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欠了钱,日子过得不踏实。曾经有过欠债还钱的压力,她尝到了里面的苦,她这辈子都不想过那种被人索债的日子了。
此后,她的这一思维用到了“老干妈”的经销上,不论是面对上游供货商还是面对下游经销商,她都当仁不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把钱当面点清。最初有些商家觉得她有点农民思维,商业上欠款是常有的事。陶华碧依然固执自我,这种独立自我不畏惧世俗的行为,在商界实属有个性,有担当。
彼时,国内各个企业互相拖欠成风,“三角债”不论在私企还是国企都成为常见现象。
据悉,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全国工业企业不正常的拖欠大体在四五百亿元左右,到了90年代,拖欠猛增至2000亿元,而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000多亿元。两个数据一对比,就可以发现那时候三角债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为此,国家专门召开了会议,准备清理特殊而复杂的任务“三角债”。当时的权威人士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积压过多,如果再不清理三角债,将会成为经济低迷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三角债”危机的人应该记得,当年国家为了肃清三角债,特意选择了工业基地东北。调研的第一站即是鞍山钢铁厂,这家国内著名的企业已经被三角债拖累的即将垮掉。例如鞍钢卖给沈阳电缆厂3000万元的钢材,货款要不回来。因为没钱,鞍钢支付不了炼钢所需的煤炭钱,以致当时的煤矿已经不给鞍钢发煤了。但是煤矿的煤不能往外卖,就发不出工资,煤矿职工的生活就很困难。在调研组去之前,鞍钢正面临锅炉停产的风险。
煤矿、鞍钢、沈阳电缆厂的“三角债”问题,是当时“三角债”危机的缩影。据当年的一个老职工说:“那时候很多企业都不再生产了。彼时火车、汽车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被称为‘讨债大军’。当时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有一半的人被派出去讨债。”
“在全民讨债的背景下,造成人人都没有信用,谁也不讲信用,能拖就拖,都向国家银行伸手要钱。”至今的老职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唏嘘不已。
就在“三角债”盛行的20世纪90年代,陶华碧却一心坚持自己的主意,对上游她绝不拖欠,让辣椒农拿着钞票高兴地回家;对下游她绝不手软,绝不容忍对方拖欠。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她不打交道。如此一个爽利耿直的人,有人夸她掏钱爽快,是个能打交道的商人;也有人说她太倔,一点也不让步。
陶华碧从来不会商人间的勾心斗角,她也不是那种阴险狡诈的人。都说好人、耿直的人、不够灵活的人不能成大事,陶华碧作为一个诚实的好人却成了大事,她的“老干妈”由于现金流充裕,没有呆账坏账,有生产就会有盈余,虽然利润微薄,但禁不住积水成河,她终于成功地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首屈一指的辣酱品牌。
据说陶华碧的公司账目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支出,没有一分钱的赊欠和应收账款。她不愿意花费时间用在讨账上,她宁愿便宜一些提供给经销商,也不答应个别经销商高价收货却不现金结账。她用简单的方法做到了别人“巧设账目”都应付不过来的追讨拿要。她直截了当,放弃了高价收货的诱惑,她看起来有点牛气,用消费者的说法就是一根筋,可是人们都乐意和她打交道,都说和“老干妈”陶华碧做交易,省心、放心。
当“老干妈”越做越大时,数不清的代理商找上门来,准备借着“老干妈”的东风发一笔财。陶华碧也终于有了底气面对各路来的代理商。她审时度势,决定自己挣了钱的同时,也让代理商挣钱,于是她决心实行“保证金”制,即一个省设立一个代理商,上海北京二市设立一个代理商,并且规定,谁代理“老干妈”必须缴纳1千万到2千万的保证金。
这个保证金吓退了好多的代理商。彼时已经21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人富裕起来。即使如此,一千万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也是个类似天方夜谭的大数目。陶华碧这么做,就是探探各路代理商的底细,因为“老干妈”的销量之大,需要现货现金交易,如果没有资本的代理商,很有可能成为三角债的关系。可以说,陶华碧的这一招用对了,有这个能力的,在以后的交易中,都做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省去了赊欠的恶习。
陶华碧成功了,她的成功密码既简单又不简单,她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只要不搞赊欠,不搞人情交易,对上游交钱爽快,对下游要账铁面无私,这样的企业,才是做大的根本。
霸气侧漏,平生就贷了一次款
相信每一个创业者、每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过扩大规模再生产、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而此时,向银行贷款就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首选。
贷款成了商业上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众多大佬们驰骋商场,东山再起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好的创意,好的商业模式,独独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贷款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史玉柱当上民生银行的董事后,很形象地说明了贷款这件事。他说:“如果企业获得10亿元资金,欧美企业多会存入银行做现金储备;中国企业会再贷40亿元,立马投资掉。欧美企业及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多无贷款及大量现金储备;国内上市公司大多高负债(央企例外)。这是企业家习惯和商机多寡所导致。第一代企业家退出舞台前不会改变,10年内贷款仍将是紧俏商品(哪怕利率市场化)。”
不得不说,史玉柱说得的确有几分道理。欧美国家的企业家更为保守和谨慎,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家步子就迈的大了些。这也是上个世纪国情决定的。我国的企业家很多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不贷款就没有原始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上项目,当年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即是始于此。
商场上的战争风起云涌,当年贷款的很多企业,有的富了个人,伤害了集体;有的靠贷款确实把自己的企业办的红红火火,还有更多人的企业,禁不住市场的诱惑,架子越铺越大,库存积压卖不出去,银行借款还不了,于是资不抵债,严重的进了监狱,成了阶下囚。
陶华碧的“老干妈”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各路企业家,新潮思想的实干家、改革干将、具有互联网商业思维的儒商,金融学者纷纷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唯有陶华碧按兵不动,她的企业她心里是有数的,因为她一直遵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则,没有任何的呆账坏账,当时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工厂由40个工人逐渐增加到5000个,月月都能依靠“老干妈”的销量发得出工资,没有借贷的日子,对于她来说,心情是舒畅的。
陶华碧说过,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她一无官方背景,二无很多的本金。她的资金周转全靠着“老干妈”的销售得来的盈余。其实她也知道,贷款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企业无疑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企业发展顺利销量日增的情况下,扩大生产几乎成了提上日程的一件事。可是她依然死守着自己的阵地,任凭风吹雨打。
有人说陶华碧保守,不敢借贷,属于小农资产的想法;也有人觉得陶华碧不够有气魄,既然想把企业做大,贷款是不能避免的。
也许是女人天生的敏感和对市场嗅觉的灵敏,陶华碧就决定做一个“胆小”的老板了。并不是她没有野心,没有野心也成为不了今天的“老干妈”,她只是想自力更生,以自己的能力扩大生产,如果没有能力,靠借贷虽然得到了发展,却形如一个吃多的胖子,它的胖属于虚胖,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就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作为一个商人,要考虑方方面面,不能头脑发热,立码就上大项目,立码去银行借贷。
曾有一个鼓励借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是说有两个老太太在天堂里相遇了,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终于在临死前买了一套大房子,可刚搬进去,就上天堂了。”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在上天堂以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忽悠了很大一部分房奴,售楼处也不厌其烦地用这个故事鼓励人们去买新楼盘,他们用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激励人们贷款:你是想一辈子住旧房子还是能住好房子呢?你是为谁打工呢?提前过上有房族的日子,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就是还点贷款吗?你打工挣的钱不也是最后买房吗?
但是你知道另一个版本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吗?话说10年后,美国老太太贷款的房价下跌了,可是美国老太太提前消费,过度透支,没有钱给银行交钱了,最终她资不抵债,还了一半的房款,最终却被银行告上法庭,法庭宣判,美国老太太立即搬出住宅楼,以后这楼盘不属于你的了,属于银行了。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天方夜谭。
据报载: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城的一名叫AddiePolk的老太太无法按时归还按揭贷款,被当地警方送达驱逐令不下30次,虽然她在这所房子里已居住了大概38年。她试图开枪自杀,所幸被及时送入医院治疗。
陶华碧是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家,她凭着朴实的思想经营企业,不借贷让她更有底气过平静舒坦的日子。对于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她听到的并不多,她就知道,借了银行的钱得还,而且还得高利息地还。不还钱就得关闭你的工厂,赶出你住的屋子,别看现在这些人巴结你,让你借款,到时候,没有一个人帮你,你只有靠自己。
当时,有不少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以及政府机构游说陶华碧,希望她贷款。陶华碧不会说花言巧语来搪塞过去,有的银行人员和陶华碧熟了,也就开起了玩笑:“你也是大老板了,你看你就贷款买辆豪车吧?”陶华碧说:“有钱人是有钱了才买车,不是先买车后有钱,这个顺序可不能颠倒了,我还没钱,不需要买车。”
陶华碧认为:富有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剩多少钱。如果一个人住高级别墅,吃海鲜珍馐,却举债千万,那不叫富有。真正的富有就是你住在破旧的屋子里,有存款有余额,不担心债主上门,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钱。
陶华碧从不让自己陷入借贷的境遇,就是因为有一种危机意识。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她常教导自己手下的经理和财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如果还不起贷款,银行会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这期间借款人的抵押物资或企业资产将会被拍卖,担保人要连带追偿责任。
陶华碧就用这么朴素的道理领导着“老干妈”,让“老干妈”的生意不被资本左右,也没有出现过资金断裂的情形。
关于陶华碧贷款的趣闻,民间也有流传。据悉,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南明区委对此事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
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陶华碧不知道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一次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碍不过情面才勉强地贷了一次。
经历过起死回生的巨人集团领袖史玉柱说:“我再也不敢盖五层以上的高楼,打死我也不敢了,我挺享受现在胆小如鼠的感觉。”这个野心勃勃的企业家,已经懂得把自己的企业置于一种安全范围内。
“我以前投一个项目,头脑发热,什么可行性报告,我都不要,都是看面子上的东西,然后大家一起开会,一拍脑袋当场就决策,这个事就做了,资金就投下去了。现在,就会思考到底有多大的风险,把所有风险都列出来,如果中国地震了怎么办?如果中国发生核战怎么办?如果中国发生重大经济危机怎么办?我们会想各种最坏的结果,胆子小了。”现在的史玉柱一再强调,企业要有零负债、高变现能力。
经历过大江大浪的史玉柱,在千番过尽后竟然返璞归真,不再崇拜冒险精神,这一点竟然与陶华碧的商业构想达到了一致。不得不说,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一个企业本应就有的意识,只不过,陶华碧过早地悟透了这一点而已。
近年来,福建连连发生钢贸商“跑路”、自杀等事例,曾经叱诧风云一掷千金的大佬们因何自杀呢?原来,由于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旺,曾经的贷款要支付巨额的利息(有的利息达到了27%),整天被银行追债,最终承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自杀。
聪明的商人从不把自己逼到绝境,今天还觥筹交错,明天就可能被银行追债,那种日子陶华碧宁愿不要,她游刃有余地在商海里跋涉,走得轻松,走得没有重负。她要做富翁,而不是负翁,她的定力和商业智慧,让其他商人不得不佩服。
……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服务不错,质量很好,送货快
评分书质量不错,好评5分
评分,
评分送货速度快,快递员态度好。
评分京东自营店的书,快递很快就送到,而且使用它的满一百减五十的活动很划算。值得购。
评分冲着老干妈来的,但内容真心不怎么样,好多内容是作者在延伸发挥,很没意思,我们要了解的是老干妈啊
评分一直想买,这次京东商城做活动,满150减50。物流很快,包装也不错,但愿内容一样精彩
评分准时送达,多多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
评分可以,以后还会买,希望多搞活动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